一幅书法作品,审美品评高低就是要看格调,格调是什么?
就是一幅书法作品的内涵,符合正统的观念和审美意识 。比如"正大气象"在历代许多书家作品中都有所体现,苏轼的作品也不例外 。
以苏轼《黄州寒食诗帖》作简单分析:在结构上苏轼主张"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在此帖中得到充分应用 。在章法布白上通过字形渐变小,字形渐变大,速度由慢到快,笔法由粗到细,字距和行距疏密变化 。这些艺术处理技法,反映他心潮澎湃,悲苦齐涌的情绪 。是诗、书、情、完美结合的经典作品 。苏轼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 。"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
此帖在伟岸风格中有"正大气象″ 。天真烂漫,大巧若拙 。字里行间飘荡着他过人的才华之气 。
宋代尚意书风在以他为主的倡导下,发扬光大,起了很大推广作用 。以下书法插图为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苏轼的书法格调高在哪里,在传承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苏轼书法格调,黄庭坚总结的很到位,言“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 。”

文章插图
对于书法格调,苏轼有新的看法,曾诗云“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此句道出了读书与写字的辩证关系 。也阐释了由“通”“达”“变”的关键之所在 。对于埋头练字,不读书吸收各方面的艺术修养的人,无疑是当头一棒喝 。
苏轼云“少游近日草书,便有东晋味道,作诗此人不可使闲,遂兼百技矣 。技进而道不进则不可 。少游乃技道两进矣 。”(跋秦少游书)
由此可见“技”与“道”都有,书艺才会品味,才具格调 。

文章插图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与豪放之外,虽然是苏轼评王维吴道子画,说的一句话,道出了法度与创意的关系 。新意源自法度 。妙理皆出自无拘束的境界 。法度实则规矩,往往常人入规矩不能出 。或无视法度绳墨,走进极端,而苏轼的新意并不排斥法度 。
因此苏轼的新意,就是独有的格调,云“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是对前人帖心神领会的意造 。

文章插图
很欣赏苏轼的“次韵子由论书诗”:
貌妍容有频,璧美何妨椭?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
【苏轼书法风格形成的因素,苏轼书法格调】由此格调出新 。非苏轼莫属 。
推荐阅读
- 关于苏轼的资料
-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书法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风格特点
- 和官妖风格文笔类似的官场小说
- 苏轼的故事 励志故事三则
- 什么的书法填空
- 高考书法专业考什么
- 书法纸的种类有哪些
- 辛弃疾的诗词风格特点
- 学习毛笔书法第一步就是选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