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由来】

文章插图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投江后,百姓闻讯划船捞救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鱼吃掉他的身体,就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尸体,后就成了吃粽子习俗 。
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 。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 。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
推荐阅读
- 端午节粽子的由来
- 端午由来
- 二七塔的由来
- 云南有什么特产纪念品
- 2019端午节高速免费吗
-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 关林庙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哪位人物而修建的
- 33年结婚纪念日是什么婚
- 林肯纪念堂在哪个城市
- 勿忘918国耻纪念碑在哪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