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计,古代的结婚年龄平均约在15岁左右 。古代在对结婚的年龄方面有出台过相关的法律,每个朝代各有不同,男性在不同朝代一般被规定在15~20岁,女性在不同朝代一般被规定在13~17岁 。
古代结婚年龄

文章插图
【古代结婚年龄】 在中国宋朝的相关记载中,有这么一句话“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意思是家中的女子到了适龄还没有出嫁是违法,家人要跟着一起坐牢 。
在中国古代普遍比较早结婚主要是为了生育儿女繁衍后代,因为古时候环境恶劣,人的平均寿命低,为了保证劳动力和国家人口,提高生育率就成了人们比较迫切的目标 。
推荐阅读
- 古代女子的美称
- 古人对初一到三十的雅称
- 古代对时间的雅称
- 古代的花黄长什么样
- 古代送玉簪的含义
- 古代传统节日有哪些
- 古代四大美女的体重身高
- 古代临安是现在的哪里
- 如何从身份证号中提取年龄
- 朋友结婚送什么礼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