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根部发黑是什么病

草莓根部发黑是什么病草莓营养价值高,含有多种营养物质,且有保健功效 。光照:刚移栽的幼苗应加盖遮阳网遮荫;花芽分化需短日照,可在遮阳网上加盖草苫(草帘),通过揭与盖草苫的操作过程,人工造成短日照的条件;花序分化期末可撤除遮阳网 。

【草莓根部发黑是什么病】栽植密度与深度 。 四季草莓地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和较大的土壤面积,以便高产、质优、果大 。 栽植不可过密,株行距应掌握在30-40厘米×40-50厘米,采用三角形栽植,每亩定植8000-11000株 。


温度:花芽分化需较低温度,可在遮阳网上加盖草苫(草帘),通过揭与盖草苫的操作过程,人工造成较低温度;冬天温度保持在25℃以上,气温超过30℃时应通风 。

一般健壮植株顶花序保留8~10个果,侧花序保留5~7个果,疏掉多余弱势花蕾 。该方法已在日本广泛采用,效果很好 。 蜜蜂飞行距离一般为400米 。 访花时间为上午8~9时到下午3~4时,活动温度范围一般在15~30℃ 。 对其他访花昆虫,也应加以保护利用 。 控制温度和湿度花期应严格保护地内的温度和湿度 。

湿度:草莓苗生长的土壤湿度应在70%-80%为宜,棚内空气湿度以60%--70%为好,当棚内湿度超过70%时应通风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

同时要注意磷肥用量,过多会造成果实光泽度差 。草莓畸形果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授粉受精不良,但其发生程度则与品种、花朵级次、访花昆虫、温度和湿度以及花期喷药等因素有关 。 因此在生产上防止草莓畸形果的发生主要应考虑以下对策 。 配置适宜授粉品种由于草莓存在着雌雄稔性的差异,故应选择花粉量多的品种作授粉品种,与主栽品种混植 。

浇水:刚移栽的幼苗要及时补充水分;开花与浆果生长初期分别灌水1次,用沟灌,灌到沟高2/3处,让水渐渐渗入畦土,沟内余水排出,若天旱,每5-7天灌水1次,秋季多雨,应及时排水 。

草莓根部发黑是什么病为加快打破休眠,促进植株生长,以利提早开花结果和成熟上市,通常在大棚保温一周内,草莓生长初期喷一次3~5毫克/升,每株喷5毫升,喷在苗心上,用药浓度与多种因素有关,一般扣棚早、壮苗、温度低,用药浓度较高,否则浓度应低 。但在耕地少且以种草莓为支柱的产区实行起来有些困难 。 增施有机肥:草莓采收完毕后,大量增施有机肥,并进行深耕,对于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效果较好 。 后茬栽种禾本科作物:在草莓采收结束后,栽种一些玉米、高梁等禾本科作物,然后割青,将其秸秆压入土中做绿肥 。 放蜂后,要喷施对蜜蜂毒性低的农药,并将蜂箱移出棚外3天以上 。


施肥:初花期与坐果初期各追肥1次,亩施尿素10千克,磷肥20千克,氯化钾10千克,或三元复合肥35千克 。

草莓在覆盖防寒物前先灌一次防冻水,一定要灌足灌透 。 灌水时间在土壤将要进入结冻期进行,灌水后一周进行地面覆盖 。 覆盖材料 。 可用各种作物秸秆、树叶、软草、腐熟马粪、细碎圈肥土等 。 如用土壤覆盖防寒,最好先少量覆一层草,再覆土,以免春季撤土时损伤草莓 。


中耕:11月至12月应浅中耕3次 。


⑵草莓生长季节的杂草防治 。 苗期人工除草后,在马齿苋、狗尾草、稗草等杂草3-5叶期,每亩用35%的稳杀得乳油40-70毫升加水40公斤喷雾,或每亩用10%禾草克乳油40-125毫升加水35公斤左右,均匀喷雾于杂草的茎叶,效果良好,且对草莓苗安全(应用前要先做试验) 。

草莓根部发黑是什么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