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摇身一变成“奶茶杯”、“可乐杯”,别让电子烟毒害孩子了

钱江晚报 · 小时新闻特约评论员胡欣红

「别让」摇身一变成“奶茶杯”、“可乐杯”,别让电子烟毒害孩子了

文章插图
" ‘奶茶杯’‘可乐罐’‘星球杯’,3 个只包邮,厂家直送 "…… 在刚满十八岁的 " 老烟民 " 小晨(化名)的朋友圈里,时常能看到兜售这类 " 玩具 " 的微商广告 。这些五颜六色、名字可爱的东西并非真的玩具,而是一种一次性电子烟,外包装都为外语介绍,未见中文标记,且未注明生产厂商名称、地址和生产日期等信息 。这些 " 三无 " 电子烟化身奶茶杯可乐罐,摇身一变迷惑未成年人 。(11 月 30 日,中国青年报)
电子烟是一种模仿卷烟的电子产品,是否有害一直存在争议 。随着科学研究进一步深入,电子烟已被越来越多专家与专业机构认定为存在健康风险——将含有尼古丁的液体经过雾化后吸入口中对人的呼吸系统同样具有危害 。尤其是未成年人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型,吸入此类雾化物会对肺部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并可能导致烟碱中毒等多种问题 。
基于电子烟多样的口味以及炫酷好玩的追求,让不少喜欢追逐新事物的年轻人成为电子烟的拥趸 。为了吸引年轻人,商家还在外观上动了很多脑筋,走起了 " 可爱风 " 。除了品类繁多的 " 奶茶杯 " 之外,包装像零食吸一口就能吐出烟雾的 " 气体口香糖 ",也颇受欢迎 。这些打擦边球的电子烟产品,由于其外形和口味的 " 新奇 " 对未成年人有强烈吸引力,很多人称之为 " 儿童电子烟 " 。
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是社会共识 。2022 年 10 月起,《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施行,除烟草口味以外的调味电子烟全面禁售 。一些电子烟厂商为了满足消费者仍然存在的对果味电子烟的需求,开始打上 " 外贸产品 " 的幌子继续生产、销售相关产品 。" 为了牟利,这些电子烟基本用的都是最便宜的(原料),(烟油成分)大多来路不明 " 。在微博超话中,不少消费者在交流购买到劣质 " 三无 " 电子烟后的不良体验," 吸了一口就想吐 "" 味道完全不正常 " 。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电子烟 " 线上禁售令 " 设立初衷主要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但商家通过微信交易的方式让 " 年龄门槛 " 形同虚设 。有媒体采访人员近日暗访发现,果味电子烟仍在多渠道销售 。由于大都是通过网络、微信在暗地里售卖,卖家不会去核实消费者是否是未成年人,也无法核实 。更有甚者,一些卖家还声称 " 很多学生都在做我的代理,很好卖 ",建议 " 顾客 " 利用年龄优势,通过线上进货将电子烟卖给同学 。
" 三无 " 电子烟化身奶茶杯可乐罐,熏坏的是孩子的肺,全面禁售不能成为一句空话 。一方面,要从源头上加强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监管,清理非法生产 " 三无 " 水果味电子烟的厂商,推动电子烟行业的规范发展 。另一方面,市场管理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不给 " 奶茶杯 " 等违法电子烟可乘之机 。此外,相关社交平台也守土有责,隐性销售的行为虽然能避过平台的审核,但平台也应该通过巡查等方式主动清理非法内容,或者提供便捷的投诉渠道,在接到投诉后也要及时处置 。
【「别让」摇身一变成“奶茶杯”、“可乐杯”,别让电子烟毒害孩子了】抽烟并不酷,伤身最痛苦 。面对爱上电子烟的孩子,既要落实全面禁售,家长也有必要深刻反省——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吸上 " 第一口烟 " 的?是在家里 " 耳濡目染 " 的结果还是同伴们的影响所致?群策群力,才能让未成年人远离电子烟的危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