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效应 库里肖夫效应

韦伯效应?韦伯的效应是利用类似圆规的仪器刺激被试的皮肤逐渐增大圆规角度直到被试说出他感到的刺激是两点而不是一点时为止这就是两点阈 。
但他用外周神经纤维簇的“感觉圈”概念加以解释此说已无多大意义 。
二是他提出的韦伯定律 。他首先发现重量的最小可觉差两重物之间的最小可觉差与标准刺激之比为一常数;后来推广到研究皮肤上的两点阈限及线的长短
谢里夫效应?也叫游动效应 。
意思是指在完全黑暗的背景中观察一个固定的亮点时由于眼睛自身的微弱的不随意颤动一段时间后会感觉到这个定点在运动 。
双眼保持静止不动的盯着前面屏幕上的一个固定光点不一会儿你会发现注视点漂动起来 。在完全黑暗的室内注视着一个固定的光点光点也会发生‘移动’ 。这种固定光点的似动现象叫做“游动效应”也叫“自主运动效应” 。这种现象是因为背景上没有任何参照物而使人无法确定其是否稳定 。但此种现象的机制至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释 。
洞释人性十大定律?心理学是一门解析自我、洞悉人性的学科探索各种社会现象背后的心理动因和形成机制能让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自己同时也了解他人从而认清这个世界更好的与自己、与他人相处 。
著名心理学家欧文·亚隆曾经说过:“所谓心理学就是用艰深晦涩的说法来解释生活中简单的道理 。”其实心理学看似很神秘其实很易懂;看似很严肃其实很有趣 。下面分享十个实用又好玩的心理学效应揭示生活中那些无处不在的心理学玄机每一个都别有趣味发人深省 。
01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又称“倒霉定律”就是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
它的主要内容有四点: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
墨菲定理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揭示了一种古怪但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那么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说得通俗易懂点就是怕什么来什么 。
02 瓦伦达效应
“瓦伦达效应”得名于钢索表演艺术家瓦伦达 。
瓦伦达以高危表演为生但是从未出过事故 。1978年73岁的他觉得自己年岁已高准备告别这个行业不过在宣布退休前他决定做最后一次钢索表演作为告别演出 。
没想到这次告别演出却让他送了性命 。当瓦伦达刚刚走到钢索中间做了几个难度并不大的热身动作还没有进入表演状态就从钢索上掉了下来抢救无效当场身亡 。
“我知道这次一定会出事 。因为他在出场前就不断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 。以前每一次成功的表演中他都只是想着走好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 。而在最后一次的表演中瓦伦达太想成功了反而无法专注于事情本身变得患得患失 。”事后他的妻子分析道 。
“瓦伦达效应”就是指人在巨大心理压力下患得患失的心态太在乎能不能把一件事做好心理负担过大结果适得其反把事情弄砸 。
03 库里肖夫效应
“库里肖夫效应”得名于苏联导演库里肖夫来自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 。
有一天库里肖夫给著名演员莫兹尤辛拍摄了一组没有任何面部表情的特写镜头 。然后把这些完全相同的特写镜头与其他影片的片段连接成三种组合:
第一个组合是特写后面接了一盘汤的镜头 。第二个是特写后面接了一个躺在棺材里的女尸镜头 。第三个是特写后接着一个小女孩在玩耍的镜头 。
库里肖夫把这三种组合影像放映给一些观众看发现他们有着不同的观看感受 。他们表示:莫兹尤辛看着那盘汤时表情是沉思安静的;看着棺材时表情是悲伤沉痛的;而看着小女孩时表情则是愉悦轻松的 。但是事实上莫兹尤辛至始至终脸上都毫无表情 。
“库里肖夫效应”就是指观者将自身的经验投射到了眼前的事物中他看到的更多的是自己内心的联想 。
推而广之也就是说有时候人们看到的外在世界其实是自己内心世界的一个投影他只愿意相信自己相信的事看见自己愿意看见的事 。
04 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也是来自于人名一个很著名的杂技表演者巴纳姆 。
巴纳姆的演艺生涯非常成功后来他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的节目之所以大受欢迎是因为其中包含了一些人人都很喜欢并且很容易就对号入座的东西 。
“巴纳姆效应”就是指我们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概念化的概念然后直接套用在自己身上借助外部的信息来评判自己即使这种概念十分空泛没有什么道理 。
很多社会现象背后都有“巴纳姆效应”的影子比如算命比如星座学 。
05 鸟笼效应
心理学家詹姆斯和物理学家卡尔森是一对好朋友 。
有一天詹姆斯对卡尔森说“我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 。”卡尔森听了当时不以为意 。
没过几天詹姆斯就把一个漂亮精致的鸟笼当做礼物送给卡尔森 。不久卡尔森就发现了一件特别奇怪的事只要有朋友到他家里来做客看见了鸟笼几乎都会问他鸟到哪去了 。
刚开始卡尔森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向朋友解释自己从来不养鸟这个鸟笼只是别人送来的礼物 。但是效果并不大依然有朋友不断的问相同的问题这让他不胜其烦 。终于有一天卡尔森到商店买了一只鸟放在鸟笼里 。
这就是“鸟笼效应”
鸟笼效应就是指人们在偶然获得的一件自己原本不太需要的物品为了避免浪费或者其他原因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继续添加更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
06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指在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
一个最常见的比喻是:“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
蝴蝶效应说明了万事万物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就像在航天事业中一个小小的零部件出现了问题就有可能导致一场机毁人亡的灾难 。
07 拆屋效应
鲁迅在《无声的中国》中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 。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
拆屋效应就得名于此 。
这一效应隐含着双方的心理动态博弈 。当你提出一个不合理的高要求时对方会权衡得失针对你的要求调整自己的方案同时做出最坏的打算 。然后你再提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要求对方就可能会因为拒绝了你的第一个要求而有所愧疚从而让步尽量满足你的要求 。
我们在逛街买东西时与店主讨价还价就是拆屋效应最常见的应用 。
08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 。
如果一个人在最初的交际中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触这种第一印象留下的好感也会对以后的交往产生积极的影响 。
虽然这个效应人人皆知甚至到了老生常谈的地步但这其中确实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规律 。因为我们都习惯对看见的人与事进行归类和整理简单来说就是“贴标签” 。
当我们接受到来自外部的信息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认知的框架后来接受的信息就被整合到框架上一旦定型就很难改变 。
09 路西法效应
路西法效应来自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主持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
实验者被随机分为狱卒和犯人两组接着被置身于模拟的监狱环境 。一开始实验者都努力去扮演既定的角色 。但是到后来情况就渐渐失去了控制 。原本单纯的大学生慢慢变成了残暴凶恶的狱卒和逆来顺受的犯人原定两周的实验也不得不宣告提前终止 。
“斯坦福监狱实验”在心理学界可谓是无人不知它直白的展现了人性的脆弱和不堪一套制服一个身份就轻易让一个人性情大变不得不让人感叹“人之异于禽兽几希” 。
就像圣经故事中的路西法他曾经是天国中最美丽、最强大的天使地位仅次于上帝但是因为嫉妒亚当并且带领天国三分之一的天使们发动叛乱于是被上帝打入地狱成了堕落天使 。
路西法效应体现了人性中恶的一面只不过这些平时被我们的意识压制住了一旦到了某个特定的情境受到环境的激发这些恶就会喷薄而出让我们从好人变成坏人 。
10 羊群效应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无序的组织如果有一只羊做出了异常的举动跑向某个地方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蜂拥而上 。简言之羊群效应就是一种从众心理 。
正如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说道的:“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
【韦伯效应 库里肖夫效应】群众的眼睛不一定是雪亮的 。有时候我们抱持着某种看法或者观念并不是观念本身很正确而是持有这种观念的人数很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