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段宏刚
国内古玩市场刚兴起那阵 , 有许多古董涌入市场 , 跟赝品混杂在一起 , 淘宝者如果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 “捡漏”的概率非常大 , 许多人依靠在古玩市场捡漏而发了大财 , 摇身一变成为家底丰厚的大收藏家 。
古董不会再生 , 随着市场里的宝贝被淘得越来越少 , 买家和卖家都变得十分精明 , 早已摸透了宝贝的价值 , 那些手握宝贝的人 , 不到万不得已轻易不会出售宝贝 。 如今的古玩市场 , 极少见到真品的踪影 , 鲜有捡漏的消息传出 。
福建福州的王先生 , 就是在十几年前搭上捡漏末班车的幸运者 。 当初 , 他花一万元淘走一件宝贝 , 本来想着500万卖掉 , 没想到因故未能成交 。 后来 , 王先生把宝贝送到拍卖会 , 拍出了2600万的天价 , 一时间成为那些年最典型的捡漏事例 。
王先生是福州一位年近不惑的富商 , 跟其他富商不同的是 , 他平时有把玩和收藏古董的雅兴 , 随着手中积攒的古董越来越多 , 他在江西抚州和南昌各开了一家古玩店 。
2012年春 , 王先生来到南昌古玩店工作 , 当店里没有要紧事时 , 他就交给员工经营 , 自己则去附近的古玩市场里闲逛 。 一来看看市场的动向 , 二来是一种习惯的使然 。
路过许多古玩店 , 面对琳琅满目的古董 , 王先生通常是一笑了之 。
直到路过一家地摊 , 王先生仅仅对地摊上摆放的古董瞄了一眼 , 就再也走不动了 。 他索性停下 , 蹲在这家古玩地摊旁 , 装模作样地看看这个 , 问问那个 。
实际上 , 王先生心中早已有了钟意的东西 , 只不过他假装不在意 , 他在意的东西是一个用塑料筐装着的破烂古籍 。
根据多年的经验和当时的预感 , 王先生认为这一筐古书里肯定有好东西 。
他之所以假装对古籍不感兴趣 , 是担心摊主看穿他的心思后 , 趁机给他抬价或者不卖 。
接下来 , 王先生开始了他的”表演” , 他采用的是声东击西 。
王先生拿起筐子里的一本古籍 , 翻上几页又放下 , 又拿起另一本翻几页又放下 , 如此反复了几次后 , 向摊主嘟囔道:你这些古籍残缺不堪 , 品相太差了 。
事实上 , 王先生通过翻看几次 , 已经了解到这些古籍不简单 , 他有九成把握断定它是宝贝 。
最终 , 王先生在摊主前买了一些其他东西 , 临走时 , 他对摊主说:老板 , 是这样 , 把你这套古籍顺便处理给我算了 , 放你这里 , 被别人越翻越来 , 到时开线就更不好出手了 。
老板一听王先生说得有点道理 , 就理直气壮地说:不要看它烂 , 问价的人还不少 。 你如果真心想要 , 给1万元拿去 , 咱们就算交个朋友 。
王先生心中一阵窃喜 , 这个价位比他预想的还要低一些 , 就装作不情愿的样子把它买下了 。
王先生把古籍拿回家 , 小心翼翼地翻看 , 发现古籍的纸张有多一半受到不同程度的破损和污染 , 许多纸张要么被虫蛀了 , 出现了许多孔洞 , 要么直接掉页 , 尤其是前后几页 , 纸张破损很严重 , 以至于无法展开书页 。
王先生初步判断 , 这是一套宋代古籍 , 价值不可估量 。 担心自己的判断不准 , 王先生又带着古籍找到几个熟识的专家 , 专家看后 , 一致认同这是宋代不多见的古籍 。
在专家的建议下 , 王先生把每一页古籍装裱一番 , 然后装在精致的皮夹里 , 瞬间让古籍的品相提升不少 。
这套古籍可是可遇不可求的稀世宝贝 , 王先生本来打算自己一直收藏 , 却因为生意失败 , 欠了一身债 , 他不得不忍痛割爱 , 动起了变卖古籍换钱补窟窿的心思 。
2012年秋 , 王先生直接找到江西省图书馆的领导 , 说道:我手里有一套宋代古籍 , 你们有没有馆藏的意向?
江西省图的领导与专家鉴定之后 , 给出初步的鉴定意见:这套古籍是北宋《景祐礼部韵略》真迹的可能性很大 , 但需要国家级的权威专家做进一步鉴定才能估价 。
推荐阅读
- 他把头伸进粒子加速器,被接近光速的粒子爆头,没死!咋回事?
- 老人带“压菜石”鉴宝,引发观众哄笑!专家却说:至少值5个亿!
- 十一假期气温冰火两重天,网友感叹:这天气绝了
- 案例:53岁老太伪装成少女,与28岁小伙网恋三年,前后骗财18万
- 小哥下乡收古董,看见大爷家门梁上挂着两个铜钱,花800块收下
- 90年江西男子好心收留乞丐,不料引狼入室,妻子与儿媳竟都被霸占
- 回顾:2012年江西一少妇与情人野外约会,被丈夫抓现行,最终引发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