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菜形成背景有哪些

京菜又称京帮菜 , 它是以北方菜为基础 , 兼收各地风味后形成的 。那么网友们知道京菜形成背景有哪些吗?感兴趣的网友们 ,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
京菜1、北京地处华北大平原的北端 , 四周为河北省所环抱 。面积16000多平方公里 , 人口约1081万 , 现辖16个区县 。
2、北京的东南部分 , 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西部、北部是属于太行山、燕山山脉的山地 。平原区地势平坦 , 土地肥沃 , 盛产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粟(小米)、荞麦及各种蔬菜 。山区产板栗、核桃、枣、梨、柿、沙果、山楂、桃、杏等干鲜水果 。
3、北京猿人、山顶洞人先后生活在这里 。北京是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之间的交通要道 。自古以来 , 这里一直是中原农业经济与北方草原畜牧经济商品交换的集散地 , 也是兵家必争的军事战略重镇 。
4、自春秋时燕国建都于此 , 以后陆续有辽、金、元、明不断地输往北京 。但当时京城普通居民十之七八 , 包括小康之家 , 皆以杂粮为主食 。只有到了年节 , 为了祭祀或待客 , 才宰鸡杀鹅 , 买鱼买肉 。据清末的统计 , 京师居民号称120万 , 日食猪约600头 , 羊800只 。逢年过节需用量则须加倍 。鱼鲜一类水产品 , 主要来自津沽 , 但价格昂贵 , 一般平民难以问津 。近几十年来 , 北京人口激增 , 全国各地来北京定居的人口占相当大的比重 , 他们带来了各地区的饮食习俗 , 这是我国各地饮食风俗空前的大融合 。北京传统的饮食习惯、饮食风俗逐渐淡化 。
5、北京人在饮食上的消费水平日益提高 。每日上市的鱼肉禽蛋量 , 远远超过了过去的年上市量 。能代表北京饮食文化成就的 , 应首推北京的菜肴 。另外 , 北京还有不少值得称道的名食 , 如:原为清宫小吃的千层糕(88层) , 随着清王朝建都北京而出现的美食萨其马 , “致美斋”的名点萝卜丝饼 , 谭家菜中的名点麻茸包 , “正明斋”的糕点 , “月盛斋”的酱牛肉 , “天福号”的酱肘子 , “六必居”和“天源酱园”的酱菜 , “通三益”的秋梨膏 , “信远斋”的酸梅汤等 。这些食品 , 虽不是每个市民都能吃到 , 更不会成为人们的日常食品 , 但它毕竟为北京人的饮食生活增添了光彩 。过去 , 北京的饭馆多种多样 , 有大有小 , 有南有北 , 有中有西 。中餐馆大约分五种:一是切面铺、包子铺、饺子铺、馄饨铺等 , 单卖面食 。二是二荤铺子 , 《旧京琐记》云:“二荤铺者 , 率为平民果腹之地 。”所谓“二荤” , 即只卖猪羊肉炒菜 , 主食卖馒头、花卷、烙饼、拉面(抻面) 。三是规模较小的馆子 , 有特色菜肴者 , 店名往往称某某轩、某某春 , 如“三义轩”、“四海春”等 。四是中等馆子 , 也叫饭庄子 , 有许多雅座 , 可以摆十桌、八桌宴席 , 一般叫某某楼、某某春、某某居等 。五是大饭庄子 , 专门做红白喜事、寿辰、接官等各种大型宴会的生意 。常有几个大院子 , 有大罩棚 , 有戏台可以唱堂会戏 。酒席一摆就是几十桌、上百桌 。名字一律叫某某堂 , 如福寿堂、同兴堂等 。
6、过去卖西餐的饭馆 , 北京叫“番菜馆” , 卖面包、汤、菜等 。日本人开的饭馆 , 卖西餐的叫“西洋料理” , 卖中餐的叫“支那判理” 。
【京菜形成背景有哪些】以上就是对于京菜形成背景有哪些的相关内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