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号在64亿公里外的太空,拍下的宇宙照片,或将改写宇宙论?


新视野号在64亿公里外的太空,拍下的宇宙照片,或将改写宇宙论?


文章图片


新视野号在64亿公里外的太空,拍下的宇宙照片,或将改写宇宙论?


文章图片


新视野号在64亿公里外的太空,拍下的宇宙照片,或将改写宇宙论?


文章图片


新视野号在64亿公里外的太空,拍下的宇宙照片,或将改写宇宙论?


文章图片


新视野号在64亿公里外的太空,拍下的宇宙照片,或将改写宇宙论?


文章图片


新视野号在64亿公里外的太空,拍下的宇宙照片,或将改写宇宙论?


文章图片


新视野号在64亿公里外的太空,拍下的宇宙照片,或将改写宇宙论?


文章图片


新视野号在64亿公里外的太空,拍下的宇宙照片,或将改写宇宙论?


文章图片


新视野号在64亿公里外的太空,拍下的宇宙照片,或将改写宇宙论?


你能想象64亿公里外的太空是什么模样吗?新视野号或许可以向你展示 , 它在远赴柯伊伯带探索的过程中 , 不仅拍下了冥王星的珍贵“大头照” , 还拍下了许多宇宙深空的照片 。

其中一些照片向人们展示了64亿公里外的太空 , 照片中出现了远超人类想象的景象 。
那么 , 新视野号传回来的照片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些照片或将改写宇宙论的说法是真的吗?

新视野号在64亿公里外的发现
首先咱们先来简单聊聊“宇宙奇景”的发现者新视野号 , 它是美国宇航局在2006年时发射的探测器 , 主要任务就是造访柯伊伯带当中的天体 。
其中重点的探测对象有冥王星、天涯海角等 , 这些距离我们十分遥远的天体 , 一直令人好奇 。

由于地球和其目标位置之间的距离相当遥远 , 所以在顺利升空之后 , 新视野号花费了漫长的时间飞行 , 50亿公里的距离足足飞了10年之久 。 最终抵达冥王星时 , 已经是2015年了 。
在和冥王星近距离接触之后 , 它拍摄了不少照片 , 并且还使用PEPSII高能粒子分光仪测量和检测了冥王星大气的基本情况 , 带人们认识到了真正的冥王星到底是何模样 。

除了这些令人惊喜地发现以外 , 新视野号还传回了在64亿公里外拍摄的宇宙照片 。 在科学家的认知当中 , 这里应该是相当黑暗的 , 因为这一位置距离太阳实在是太远了 , 能够接收到的光非常有限 。
可是照片当中却出现了远超人类想象的景象 , 原来 , 这里非但不黑暗反而特别的亮 , 其亮度与科学家预测的差了两倍左右 。

这不禁就让大家十分的困惑 , 在经过研究之后 , 科学家给出了这样一种猜测 , 那就是这里的“异常亮度”与太阳没什么关系 , 应该是暗物质在作祟 。
他们认为 , 暗物质可以吸收一些光线 , 并且在吸收到一定限值的时候就开始发光 , 所以新视野号在64亿公里外拍摄到的“光亮之景”可能是暗物质造成的 , 而如果能够通过这些找到更多关于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 或许就将改写宇宙论了 。

毕竟 , 如今的宇宙论并不完善 , 其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 尤其是宇宙中的大尺度结构到底被什么固定的 , 这些问题都需要有一个答案 , 而这个答案也许就与“暗物质”息息相关 。
那么 , 到底什么是暗物质?它对宇宙有何作用呢?

暗物质与暗能量
大家都知道 , 咱们所处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 这些物质组成了世间万物 , 不论是你吃的食物 , 还是住的屋子 , 它们本质上都是“物质” 。
那么 , 宇宙就是由我们看见的这些物质构成的吗?
科学家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在思考这个问题 , 并且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 , 宇宙当中的物质占比和计算所得的差距非常大 。

爱因斯坦就通过计算发现 , 宇宙大爆炸之后物质的平均密度至少是5×10^-30克/立方厘米 , 可是如今人类观测到的宇宙平均密度根本达不到这个数值 , 甚至说二者之间差了将近100倍 。
在这种情况下 , 爱因斯坦和荷兰的天体物理学家威廉·德西特就在共同研究之后推断宇宙中存在着人类看不到的物质 , 它才是宇宙的主要组成部分 。 后来 , 随着类似的发现越来越多 , 人们就给这种看不见的物质取名为“暗物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