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的牛奶靠谱吗 新希望怎么样

5月20日,新希望乳业发布2021-2025年战略规划,提出“三年翻一番,五年进入全球乳业领先行列”的战略目标 。华创证券总裁助理、研究所所长、大消费课题组组长董认为,新希望乳业“三年翻番”的目标背后有全国布局的考虑 。
如果翻番目标顺利实现,新希望乳业将成为继伊利、蒙牛、光明之后的第四家千亿级液态奶企业 。资料显示,目前国内鲜奶(巴氏奶)市场排名前五的品牌依次是光明、蒙牛、新希望乳业、三元、伊利 。如果新希望乳业在全国市场成功扩张,鲜奶市场可能会迎来更加激烈的竞争,“鲜奶第一品牌”将会是谁的家,成为一大看点 。
“三年倍增目标”的背后
早在2020年底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发布时,新希望乳业就确立了“三年倍增计划”,即2023年末合并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不低于2020年的95% 。2020年,新希望乳业营收67.49亿元,同比增长18.92%;净利润2.71亿元,同比增长11.18% 。以此计算,到2023年,新希望乳业将成为继伊利、蒙牛、光明之后的第四家“百亿”级液态奶企业 。
为实现上述目标,新希望乳业未来将在品类战略上以“鲜”为主,做以“24小时”系列鲜奶为代表的优质产品,拓展周边市场和下沉市场,维持奶粉、奶酪等品类,发掘包括新奶茶在内的市场机会 。
今年4月,希望新乳业接受了一项投资者调查,并表示将努力促进内生增长,并探索合适的M&A机会 。然而,由于M&A的不确定性,公司将主要通过股票的增长来实现其目标 。在5月20日的战略发布会上,新希望乳业董事长席刚再次强调,将依靠存量增长和M&A加持,确保未来战略实施 。
过去,新希望乳业的“M&A”扩张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从2002年开始,新希望乳业通过整合或联姻区域乳企,实现了快速的全国扩张 。2019年,新希望乳业入股现代牧业,收购福建澳牛股权 。2020年收购宁夏美奂乳业100%股权 。2021年1月,宣布收购“一只酸奶牛”,进军茶饮圈 。
鲜奶第一品牌是谁?
新京报采访人员获得的一组尼尔森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鲜奶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品牌分别是光明、蒙牛、新希望乳业、三元、伊利,所有品牌在过去三年都保持两位数增长 。随着新希望乳业向百亿营收迈进,未来鲜奶(巴氏奶)市场可能会迎来更加激烈的混战,“鲜奶第一品牌”的最终名头将成为一大看点 。
从市场策略来看,新希望乳业未来在鲜奶市场扩张上的最大对手很可能是光明乳业 。早在2016年,光明乳业就确立了类似于新希望乳业的“领先战略”,专注于“光明优贝”系列鲜奶等产品 。2021年3月,光明乳业发布《2021-2025年战略规划》,提出了优化牧场、工厂、物流全国布局的目标 。与新希望乳业的五年战略规划有很多相似之处 。
但从各大城市鲜奶产品的成交量和配送率来看,新希望乳业和光明乳业还是有差距的 。2020年财报显示,光明乳业营业总收入252.23亿元,同比增长11.79%;净利润6.08亿元,同比增长21.91%,业绩规模约为新希望乳业的3-4倍 。虽然“24小时”系列鲜奶已经成为新希望奶业主推广的国民产品之一,但“24小时”鲜奶在北京等核心城市的曝光率和市场占有率远不及伊利、蒙牛、光明、三元 。
然而,新希望乳业也不示弱 。根据投资者的调研信息,2020年,新希望乳业在华东地区的区域增长率约为20%,在华东地区的市场份额将会增加,并为光明乳业的“大本营”上海市场制定了更高的增长目标 。
【新希望的牛奶靠谱吗 新希望怎么样】产品策略方面,2020年4月,光明乳业推出保质期15天的超级巴适产品“鲜牧场”,推动“鲜全国战略”快速渗透国内二三线城市 。光明乳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新京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短期保险产品的拓展要经历一个长期的产业链布局,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 。推出超级客车产品主要是为了提前占领市场地位,扩大销售半径 。
相比之下,新希望乳业的鲜奶品类侧重于保质期只有一天的“24小时”系列 。席刚坦言,24小时的保质期确实限制了产品的销售半径,所以不排除未来会针对线下市场做长期产品 。据新希望乳业总裁朱川介绍,目前,新希望乳业南山子公司已在长沙启动超级巴士生产线作为试点 。“但核心市场和渠道必须围绕‘24小时’系列 。”
除了光明,其他液态奶巨头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2019年11月,君乐宝推出19天长效鲜奶产品“悦鲜活”,目前已覆盖上海、北京、河北、山东等地,2020年1-6月复合增长率42% 。
2019年11月,蒙牛旗下智能订奶平台天仙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股权变更,阿里和内蒙古蒙牛各持股50% 。早在2018年,双方就开始探索订奶户的社区冷链配送,为蒙牛低温鲜奶大规模进入市场铺平了道路 。2020年财报显示,蒙牛鲜奶市场份额增长1.7倍至11%,“每日鲜语”成为高端鲜奶的代表品牌 。
鲜奶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南方某区域性乳企负责人认为,随着巨头的进入,未来5-10年巴氏奶市场将形成新格局:为了抢占巴氏奶市场,巨头们会在各地投资,购买牧场,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逐渐产生规模成本优势 。一些区域性乳企将失去奶源、成本、产品的竞争优势,“会感到非常痛苦” 。
2019年以来,伊利、蒙牛、光明、新希望乳业等下游乳企纷纷布局上游奶源 。目前,现代牧业、中国圣牧、中地乳业、赛科之星等国内优质牧业资源已基本整合完毕 。与此同时,各大乳企在全国多地自建牧场 。
2020年,光明乳业以购买的江苏辉山资产为基础,成立江苏光明银豹乳业和江苏银豹光明牧业,完善华东和华北地区的生产和奶源布局,同时加快宁夏中卫、安徽阜南和黑龙江扶余的牧场投资建设 。希望乳业在2019年入股现代牧业的基础上,2020年已布局海原、永昌等自有牧场并陆续投产 。
在终端市场,液态奶巨头与区域乳企对鲜奶市场的争夺早已打响,900-1000ml桶装超级巴士产品的促销价格往往低至10元左右 。同时,激烈的竞争也促进了巴氏奶技术的不断升级 。为了保证产品中有更多的活性物质,包括光明、新希望、卫岗、长富等乳企都先后将巴氏杀菌温度从85℃降低到80℃以下 。新希望乳业2020年推出的“黄金24小时”系列,甚至将杀菌温度从75℃降至72℃ 。此外,“快递”杀菌技术和产品包装上的活性营养成分也成为各大乳企的竞争手段 。
一位西部地区乳企负责人对新京报采访人员表示,巴氏奶产品的竞争正在向两个方向发展 。一个方向是新鲜营养,比如富含更多活性营养成分,这就需要高质量的产业链控制 。另一个方向是高蛋白 。有两种方法可以增加它的内容 。一种是通过优质奶源,比如涓山牛,有机牧场 。第二,通过浓缩等工艺,部分超巴产品可以做到高蛋白 。
华创证券总裁助理、研究所所长、大消费课题组组长董认为,中国乳业将驶向深蓝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仍然较低,高档奶酪和鲜奶制品的比例更低 。市场既有放量的逻辑,也有涨价的逻辑 。疫情下,消费者对健康和营养的需求增加,低温奶的渗透速度加快 。巴氏奶在白奶中的占比有望达到30%以上,将恢复高增长 。2019年起草的《高温灭菌乳》新国标新增ESL工艺,将为民族乳企加大鲜奶市场布局开启新赛道 。
在伊利、蒙牛两大民族乳企的竞争下,董认为,区域乳企将被迫转型低温产品进行差异化竞争 。但冷链制约、市场培育、异地深耕难度等挑战的存在,将使20亿元成为众多区域乳企的收入瓶颈 。就整体市场而言,随着巨头进入竞争加剧,原奶涨价、减糖、“零添加”等高端健康新品将是行业面临的挑战 。“对于货架期敏感度高的行业,应尽快推进数字化运营,乳业数字化转型将促进高效供应链和精准营销 。”
新京报采访人员郭铁摄影郭铁
编辑朱凤兰校对王新 。
来源:北京新闻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