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昨天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谈到了射程在600到1000公里的超级电磁炮正在技术突破的门槛上 , 不久之后就有可能大规模的装备 , 成为划时代的新型作战武器 。 而不少观众提问说 , 射程高达1000公里 , 那么目标将远远在发射者的视线之外 , 也就是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 1000公里之外的目标远在发射者可见的地平线的下方 。 那么这种超级电磁炮是如何克服地球表面的曲率问题而最终准确命中目标的?会不会因为初速太高 , 而导致高速射出的电磁炮炮弹不会最终落下来 , 而直接打到太空中成为实心金属的卫星?其实这个问题如果从纯技术上或者作为学术问题详细回答 , 那么完全可以写成专业论文 , 会涉及引力场与高等数学等一般人看来非常深奥的东西 。 在这里肯定不能如此回答问题 。 于是只能 ,
用通俗的方式解释一些专业的军事科技知识 , 让大家基本看明白即可 。 当然如果描述的内容不是特别的精准 , 也不用去过于深究 。 射程最远1000公里的电磁炮发射出去的炮弹 。 肯定不会直接打到太空中去成为卫星 。 这个用牛顿定律就能很好地解释 。 因为要成为卫星或者彻底脱离地球引力 , 那么物体的初速至少是7.9公里每秒以上 , 而且矢量是地球的切线或者是其他的发散线 。 而最大射程1000公里的电磁炮炮弹的出膛初速只有3000米每秒上下;还不到第一宇宙速度的一半 。 那么这种电磁炮不论以多大仰角发射炮弹 , 都不用担心会直接打成卫星;而必然会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落回地面或者海面;哪怕其落点已经距离发射位置在1000公里之外 。 况且这种重金属的实心炮弹一般没有火箭进行增程和后期的加速 ,
其最初的出膛瞬间的速度已经是飞行全程一直到落地期间的最高速度;绝大多数无火箭增程效应的炮弹基本都是如此 , 电磁炮弹也不能改变这个物理规律 。 因此在外界大气的摩擦减速效应下 , 出膛以后的电磁炮炮弹不论飞行多远 , 其最终击中目标时的瞬间速度 , 肯定要比刚刚出膛瞬间的初速度要明显更低一些 。 先讲明白了这个问题 , 再回答超远射程的电磁炮如何克服地球曲率 。 其实既然被叫做电磁炮 , 那么肯定与传统的火炮有一定的内在技术共性 。 否则就不该叫电磁炮而叫做电磁导弹或者其他名称了 。 当然 , 电磁导弹、电磁鱼雷、电磁火箭弹最终都会有 , 但是未来最普遍装备和使用成本相对最低的 , 肯定还是电磁炮 。 这就像当今普通身管火炮仍然比导弹和火箭弹装备得更多 , 相对使用成本仍属最低是一样的道理 。
关于地球曲率对射击精度的影响 , 并不是到了远程和超远程电磁炮这里 , 才显得问题突出 , 值得特别注意 。 其实当代普通的身管火炮和火箭炮已经面临地球曲率的明显影响 。 因为当代的一流自走炮 , 已经可以轻易地把炮弹打到50到70公里之外;而重型火箭炮可以射击150到300公里之外的目标 , 都属很普遍的存在 。 被射击目标在50公里之外 , 已经在发射者的可直线观测的地平线以下 。 因为在海平面高度 , 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看到50公里之外海面上的舰船 。 但是地球曲率并没有影响常规远程火炮和火箭炮的日常射击 。 这是因为 , 从基本原理上讲 , 虽然普通身管火炮的炮弹绝大多数看起来是没有制导功能的 。 其实这是有意忽略了一个天然存在的“制导”能力 。 其实这就是地球的引力 , 专业上也可以叫做星球 ,
的重力场 。 也正是因为地球重力场的存在 , 所有一次性发射出去的任何弹丸 , 只要初速度不高于第一宇宙速度 , 那么肯定会落下来 。 而最终落到哪里?牵扯到几个关键因素 。 第一 , 是发射弹丸出膛的仰角 , 其实就是初始矢量角;第二 , 是出膛的瞬间初速度;第三 , 是空气的阻力因素;第四 , 是风力的偏转效应 。 其实也可以归类为空气存在的干扰 。 在中学物理中 , 通过简单的抛物线公式 , 已经可以计算一定仰角和初速度的弹丸可以发射出去多远 。 但在实际上炮弹飞出的并不是标准的抛物线而是弹道曲线 。 弹道曲线受到大气阻力的很大影响 。 实际射程比理想抛物线至少短一半 。 中学物理中 , 并没有提到另外一个因素 。 这就是发射者所在位置的重力值 , 和落点位置的重力值 。 这两个值不论对普通炮弹还是洲际导弹 ,
推荐阅读
- 深圳一小孩踩碎石头被索赔80万,父母态度惹怒摊主:再加20万
- 深圳华强北“流浪女”,不肯接受好心人帮助,疑为情所困走不出来
- 深圳往事:麻将馆里的偷情男女
- 人美心善!女子流浪深圳,好心人赠送新衣服,女孩给200元答谢
- 深圳小伙伪装成\中介\,3年杀害14名打工妹,后因气质太猥琐被捕
- 等离子体助力火星生产氧气
- 2013年,“开不开空调”引发一桩分尸案,22岁美女遭陌生人奸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