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要统一耕种,小农户怎么办?
土地统一耕种,哪来的小农户呢?现在土地必须归集体,别无选择,以村为单位或者以乡镇为单位耕种 。实现大型机械化,面向社会招聘有能力的人把地种好,农民被淘汰,搞农村企业,工资制 。
其他网友观点农村土地统一耕种,是为了实现耕地规模化,机械化,节省了人力,提高农作物产量,这是大势所趋 。
有人会说,土地统一耕种了,那我们小户人家吃啥,这个其实很简单啊,直接购买就行了 。原本呢,农村每家都会有几亩地,每年收的粮食,除了自己吃之外,还可以卖了贴补家用,也挺好,但是仔细想想,种地需要耗费时间,浇水,施肥都需要占用人力,尤其是收庄稼那几天,更是忙的很 。而这个时候,外出打工的人,就会回老家收庄稼,工厂工地就会出现用工荒 。

文章插图
如果统一耕种,那么一个村庄,也就那么一两户人家大面积种地,其余的农户每年可以得到一部分土地租赁费,因为不需要种庄稼了,家里的劳动力就可以出门打工,或者安心做点生意,这样赚的钱,比种地卖粮食赚的要多,而且每年回家收粮食这十天半个月所耽误的工作,如果换算一下,所赚的钱,足够买粮食吃了,因为自己种地,算上人工,水、肥料、收割所花的费用,其实就算粮食卖了,也赚不了多少,而且费时费力 。
小农户,完全可以出去打工或者自己做点生意,有钱了,粮食还是问题吗 。现在的农村,经济条件好的,你会发现,大批量的农田荒废,里面就种点树,只有那些土地肥沃,便于灌溉的,还有人种,不过也仅仅是只种口粮,除非是家里搞养殖的,会多种点地,因为多余的粮食可以用来喂养家畜 。
新农村,新气象,土地集中管理,人力资源扩大,这才能真正让农村富裕起来 。
其他网友观点我们在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得先对中国的土地制度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农村土地在改革开放以后大致1983年前后,基本已经完成了土地承包到户的改革 。农村的土地承包期大致从1983年到现在,前后经历了两期土地承包,当然了第三期土地承包政策也已经确定了 。
第一期土地承包期(1983年-1997年)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第一轮土地承包是从1983年前后开始的,到1997年前后结束,第一轮土地承包的承包期为15年 。
第二期土地承包期(1997年-2027年)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第二轮土地承包是从1998年前后开始,到2027年前后止,第二轮土地承包期为30年 。也就是说,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在1998年前后开始实行农村土地30年不变政策的 。土地调整遵循“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继续提倡“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政策 。
第三期土地承包期(2027年-2057年) 。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城镇化、工业化的加速 。1978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大概是17.92%,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019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3.89% 。我们知道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是相辅相成的,改革开放初期的招商引资可以加快我国工业化建设,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必然需要把农村的劳动力不断的吸引进城市,农村的劳动力不断进入城市,这就是城镇化的过程 。
那留下一个问题:农村的劳动力不断进入城市进入工业和服务业,农业怎么办?这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 。2020年数据:第一产业GDP占比7.7%,第二产业GDP占比37.8%,第三产业GDP占比54.5% 。第一产业从2013年GDP占比跌破10%以后,已经连续多年在10%以下 。而且我们观察到一个情况:当农村劳动力进入工业、服务业以后,很难逆转再回去种地,毕竟种地本身也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一种职业 。
目前在农村种地的以50后60后为主,部分60后70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及二十世纪初期经历过一段半工半耕的时期,这种农闲的时候外出打工,农忙的时候回家种地,可以看出在两千年初期以前(截止时间可以是2005年),对于农村农民来说,种地在其收入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随后而来的80后90后大多数都是小时候有种地的经历(初中前),大多数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城市工作 。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接纳中国加入WTO,这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开始持续的向工业发达地区流动,至此形成了“父母常年在城市打工挣钱,爷爷奶奶外婆外爷在家照顾孙辈顺带种地”的家庭分工 。农村留守的386199部队也由此成型(38指的是妇女,61指的是儿童,99指的是老人) 。
随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一代人的逐渐老去,农村种地劳动力已经不足以把种地维持下去,而当年常年在城市打工的父母,有好多已经在城市定居,大多数都长期在城市发展,已经没有可能回农村依靠种地过日子了 。这种情况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农村抛荒严重,其中好多以前被认为是很好的耕地,都抛荒了 。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来说,通过种地来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已经不现实了,反而靠打工可以让一家人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已经形成了共识 。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的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发展成为2020年的63.89%;第一产业农业GDP占比从1978年的28.2%下降到2020年的7.7% 。四十年说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毫不为过 。既然城镇化工业化是我们国家迈向发达国家必经的道路,那第一产业农业的未来在哪里呢?
【农村土地要统一耕种,小农户怎么办?】参考欧美的第一产业农业的发展,都是以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为主 。即用很少的农业人口,就可以完成大规模机械化种植,并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好多人对美国的印象都是金融强国,其实美国也是农业强国,依靠现代化农业,不仅可以保障国内的粮食供应,还有部分可以出口 。
2020年全球粮食产量排名:
1、中国:6.57亿吨 ;
2、美国:5.98亿吨;
3、印度:3.62亿吨
4、巴西:2.21亿吨
5、印尼:1.15亿吨
美国人口三亿多,我国人口十四亿,结果美国粮食产量跟我们相差0.6亿吨左右,说美国是粮食大国,可谓名副其实 。
说一千道一万,既然已经入城的劳动力,不可能返回农村种地,那就只能顺势发展以机械化、规模化为特点的现代化农业,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国的粮食安全 。当然了,由于中国这片土地上,历朝历代都是农业大国,而且王朝更替大多因为土地兼并即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而造成社会动荡 。所以农民失去土地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所以建国初期我们才确立了农村耕地为村集体所有,个人不可买卖 。即使是1978年改革开放耕地承包到户,耕地的所有权仍然是村集体所有,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只有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耕地仍然不可买卖 。
而这一项土地政策现在变成了发展以机械化、规模化为特征的现代化农业的最大政策阻碍 。根据国家最新土地政策,在土地第二期承包在2027年结束后,第三期土地承包期(2027年-2057年)开始,可见国家坚决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 。而未来政策大概率走向是:农村耕地所有权是村集体的,承包权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民家庭的,经营权可以出租,未来可能以村为单位,把土地集中起来出租给企业来耕种,然后农户每年可以收到耕地租金,当然了未来如果部分农民想自己种,仍然可以从村集体手上拿回自己的耕地,目前这项政策在上海等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实施了(上海出租一亩地农户一年大概可以收到2800元,如果普通农户家里有4-5亩地,一年就可以收到1.2W-1.5W,收益还是不错的,当然了区域不一样,价格可能有很大的差异),相信如果试点效果好,后期还会在全国推广 。
推荐阅读
- 越来越多农村人搬进城市,农村房屋怎么处理?
- 农村怎么有效治理耕地抛荒?
- 村委把土地租给个人,租期五十年,现在政府修路征地,村委应该怎样给征地补偿款?
- 土地确权时一家4口人只有一个人有地怎么办?
- 在农村干了十九年的村会计,退休能算工龄吗?
- 证券公司开户需要多少费用 沪市过户费
- 葡萄嫩芽高压要环剥吗
- 福州动物园附近有哪些好玩 福州动物园好玩吗
- 姐你睡了吗歌词含义 姐你睡了吗歌词
- 血管瘤是要紧的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