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酒究竟是什么酒?

文章插图
《水浒传》中写喝酒场面颇多,而且好汉们喝酒都很酣畅淋漓 。按照《水浒》的历史背景,好汉们喝得应该是酿造酒 。实际上宋朝没普及白酒(烧酒),而且白酒太昂贵,当时酒桌上喝得多是黄酒、果酒、药酒等酿造酒 。
所谓酿造酒就是将米饭蒸熟、放凉,再拌上酒曲使其发酵,发酵到一定程度,米饭就变成了酒糟,然后用酒筛过滤后存入坛子里密封 。等少则仨月,多则十年即成酒 。这样酿造出来的酒的度数最高不超过十五度,一般也就在六度左右 。
当时普通老百姓喝的酒价格并不很贵 。据《宋史》卷185《食货志?酒》记载:春天酿造,秋天出售的酒叫“小酒”,小酒分成二十六个等级,最低档五文一斤,最高档三十文一斤;冬天酿造,夏天出售的酒叫“大酒”,大酒分成二十三个等级,最低档八文一斤,最高档四十八文一斤 。
现在所说“喝大酒”或许由此而来也未可知 。
王安石有诗:“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常闻鼓 。”一百文钱能买一斗酒,估计也就是宋代国营酒厂这种 。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宋徽宗时开封麯院街酒坊的银瓶酒卖到七十二文一斤,羊羔酒(羊羔酒起源于汉魏,兴盛于唐宋,元时畅销海外,“色泽白莹,入口绵甘”,黄酒做法加肥嫩羊肉制成,故名羊羔酒)卖到八十一文一斤 。
苏东坡有个学生叫张耒,据他自己说:“平生饮徒大抵止能饮五升,已上未有至斗者……晁无咎与余酒量正敌,每相遇,两人对饮,辙尽一斗,才微醺耳” 。
晁无咎又叫晁补之,也是苏东坡的学生 。按张耒说法,当时爱喝酒的人一般只能喝五升,喝一斗的人很罕见,他跟晁补之两个人的酒量差不多,每次见面喝酒,俩人加起来能喝完一斗,而且还不至于烂醉 。
唐朝一斗有六千毫升,宋朝一斗将近六千毫升,相差不大 。六千毫升酒大约十斤(酒比水轻,六千毫升水有十二斤,六千毫升酒只有十斤) 。
他们的老师苏东坡酒量就很小了,据苏东坡在《东皋子传》所记:“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 。五合也就是半升,也就是他一天连一斤低度酒都喝不完,酒量可见不大 。
宋朝政府极大促进了酒类的生产和技术革新 。宋人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吴自牧的《梦粱录》、周密的《武林纪事》等书,都对宋代酒业发展做了很详细的记载 。
宋代极品美酒由大内酿造,皇家专供,绝不对外销售 。宋代的宫廷酒也叫内中酒,比较著名的有:
蒲中酒 。蒲中是指山西境内的蒲州,蒲州酒在北周时候就名扬天下,到隋唐时期经久不衰 。
苏合香酒 。北宋宫廷内的御用药酒,极为珍贵 。每一斗酒以苏合香丸一两同煮,能调五脏,祛腹中诸病 。
鹿头酒 。一般在宴会快要结束时才启封呈上 。
蔷薇露酒和流香酒 。南宋皇帝的御用酒,皇帝庆寿时,宫中供御酒名蔷薇露酒,赐大臣酒谓之流香酒 。
长春法酒 。这是南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贾秋壑献给皇上的酿法,共用三十多味名贵中药,采用冷浸法配制而成的药酒 。具有“除湿实脾,行滞气,滋血脉,壮筋骨,宽中快膈,进饮食”之功效 。
这些御酒极其珍贵,民间很难得到,如有宫内人偷卖,一经发现,“刺配远恶州军牢城 。”(《宋会要辑稿》食货52--2) 。
北宋米价比较稳定,一般在三十文一斗,买一斤羊羔酒相当于近三斗米 。当时一斗米八九斤重,三斗也就二十多斤,以一斤米三元折算,三斗也不到一百元 。
另外苏轼在《洞庭春色赋》序言中提到黄柑酒:“安定君王以黄柑酿酒,名之曰洞庭春色” 。
范成大在《吴郡志》中说:“真柑,出洞庭东西山,柑虽桔类,而其品特高,芳香超胜,为天下第一 。”历史上黄柑酒有较高的知名度,如今仍有生产 。
宋人田锡曾写《曲本草》,叙述各种药酒的原料、制法和功能,文字简略,颇有参考实用价值 。《曲本草》中提到广西蛇酒、江西麻姑酒、淮安绿豆酒及枸杞酒、菊花酒、葡萄酒、桑椹酒等 。
作者简介:作家、文史研究者、金庸研究爱好者,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作品《白羽红尘传》、《凤凰曲》在豆瓣阅读与当当网上架 。解读水浒传与宋朝作品《知宋--从水浒看宋朝犄角旮旯》近日由华侨出版社出版,即将开售,敬请关注 。其他网友观点水浒好汉真可谓是无酒不欢,酒壮了英雄的胆也助了英雄的兴,酒元素极大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水浒传》中出现过许许多多的酒的名字,比如说景阳冈的“春酒”、樊楼中的“希奇果子按酒”、乡村酒店中的“村醪”等等 。那么梁山好汉所喝的酒究竟是什么酒呢?

文章插图
【《水浒传》中的酒究竟是什么酒?】
梁山泊的故事发生在宋代,历史上的宋代确实是酒业高度发展的时期 。宋代政府实行了榷酒制度,酒成了专卖产品,酒的酿造和售卖都由专门的酒务负责管理,所以宋代的酒多为官营的官酒 。虽然民户不被允许私酿酒曲,但还是有一部分的私酿酒存在,主要是贩酒的酒户酿制的 。《水浒传》中的偏僻山村的酒馆的村酒就是私酿酒 。

文章插图
宋代酒的酒品种类极为丰富,主要有黄酒、白酒、果酒、配制酒 。梁山好汉最常喝的就是以大米等谷物为原料制成的酿造酒 。白酒就是蒸馏酒,中国古代到底什么时候出现蒸馏酒一直都是个有争议的问题 。有说唐代的,也有说宋代的,还有说明代的 。白酒在《水浒传》中也出现过,武松就在村酒店中喝过“茅柴白酒” 。且不管蒸馏酒到底在哪个朝代出现,有一点还是可以肯定的——古代的蒸馏酒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蒸馏酒 。古代的蒸馏酒度数很低,所以英雄狂喝还是不会醉倒 。

文章插图
再说这“茅柴”,意思就是低劣的意思,茅柴酒就是劣酒 。喝得起的好酒当然是达官贵人,普通人喝自然就是低劣的酒 。陆谦骗林冲去樊楼喝的“希奇果子按酒”听着名字就比较高级,应该就是果酒 。果酒自然就是以水果为原料的酿造酒,宋代的果酒生产技术还不够先进,故此不太多见 。

文章插图
《水浒传》中还有名为头脑酒的奇特酒,以肉为原料配制而成,具有滋补的作用 。不过这酒的名字听上去怪瘆人的 。
参考资料:
高书杰:《北宋东京酒业述析》
刘玉芝:《从《水浒传》看宋代酒业的发展》
虞云国:《《水浒传》中的酒文化》
其他网友观点《水浒传》涉及的酒类品种多
在《水浒传》里,酒和梁山泊的好汉是相得益彰的关系,它使得这些英雄的豪侠忠义壮举具有风流浪漫的色彩 。绿林好汉是如此爱酒,酒已经融入他们的血液里,成为其完整雄健的生命中的一部分 。所以他们的生命光辉才有酒一样的热烈和豪近 。就是在酒的作用下,李逵才憨态可掬,武松方勇猛神武,鲁智深更是直率壮烈 。也是由于酒,才有那么多美妙神奇的故事和惊心动魄的打斗 。试想《水浒传》中没有了酒,在读者面前英雄们的人格魅力就会大为减色 。
《水浒传》一百二十回里,几乎每回都有酒事的描写,宋江不但分派八位好汉去分管梁山泊周围的四座酒店,作为梁山的第一道屏障以侦探敌情望风把哨,而且还委托胞弟宋清及乡党朱富专管提调筵宴,可见吃酒之事在宋江和英雄们心上的崇高地位 。他们相见时要喝接风酒,送行时则饮饯别酒,出征时需吃壮行酒,胜利后更得喝庆功酒,平常在山寨中无事时,也要“每日轮流一位头领做筵席庆贺” 。酒不知为英雄们增添了多少快乐 。
《水浒传》涉及的酒类品种良多,从皇帝老子享用的黄封御酒到村野乡民寻乐的茅柴白酒都有记载 。一般乡野山村偏僻之处多是卖一些味薄的村酒、老酒、黄米酒、素酒、荤酒、浑白酒、社酿等 。这些酒多是以谷物为原料加酒曲酿成的,其中的酒精含量都比较低 。这是乡民自己土法酿的酒,今日仍然存在 。北方一些地区称之为醪糟,南方把它叫做米酒、黄酒 甜酒等 。由于它是低度酒,所以《水浒传》中的英雄无论那一位喝个十碗八碗、甚至十数碗都不会醉 。鲁智深只是喝了一桶这样的酒,才有了醉打五台山文殊院的闹事之举 。
《水浒传》中英雄们认可的好酒,在小说中称为白酒、烧酒,这种酒的酒精含量较高,吃完引起的生理、心理反应更为迅速有效,即吃了有劲 。像朝廷第一次派太尉陈宗善去梁山招安,为了向宋江等好汉昭示皇恩浩荡,徽宗特意吩咐太尉捎去数十瓶御酒赐予梁山英雄 。这些酒当是高档的白酒 。
哪料到在上山横渡梁山泊时,被吴用差遣的阮小七等人享用了,全数以村醪水酒偷梁换柱 。当陈太尉在忠义堂宣读皇帝诏书 分发御酒给大家喝时,这酒“却是一般的淡薄村醪”,不知底细的鲁智深高声叫骂:“入娘撮鸟!忒是欺负人!把水酒做御酒哄俺们吃 。”从这一情节也可发现,梁山好汉心仪爱喝的是浓度较高的烧酒 。
小说中还提到了一种名为“头脑”的酒,在第80回《插翅虎枷打白秀英》中出现,当时一个名叫李小二闲汉,在告知雷横县里新来了个卖艺的女伎白秀英后,便从 “人从撇了雷横,自出外面 碗头脑去了” 。
推荐阅读
- 《水浒传》中,“锦毛虎”燕顺的能力及武艺比之于王英、郑天寿的如何?
- 《水浒传》中有哪些角色是以神话人物为蓝本创作的?
- 如果包拯在水浒传里,会是怎样的存在?
- 蒙奇d家族 蒙奇d卡普
- 如何评价《荡寇志》里梁山三女将在书中的表现?
- 水浒中最好听的绰号是谁的?
- 《三国》里的田丰和许攸哪个厉害?为什么?
- 《水浒传》有没招安的版本吗?
- 你认为《水浒传》中武松是最会喝酒的梁山好汉吗?为什么?
- 《水浒传》中,如果杨志先上了梁山,晁盖他们有活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