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飞机的消失,是因为两次爆炸吗?这不是核心原因


航天飞机的消失,是因为两次爆炸吗?这不是核心原因


文章图片


航天飞机的消失,是因为两次爆炸吗?这不是核心原因


文章图片


航天飞机的消失,是因为两次爆炸吗?这不是核心原因


【航天飞机的消失,是因为两次爆炸吗?这不是核心原因】三十多年以前 , 还在上小学的我第一次在课本上看到了航天飞机的样子 , 那个时候航天飞机的确就象征着人类的宇宙梦 。
为什么曾经的航天飞机会如此惹人瞩目呢?在航天飞机出现之前 , 飞天绝不是普通人可以尝试的 , 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宇航员才能够驾驭太空行程 , 而航天飞机的过载只有1.5G到3G , 它不挑乘客 , 普通人也可以乘坐 , 理论上即便是老人和孩子也完全可以乘坐它体验一把太空之旅 ,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机会前往太空 。 然而 , 30年过去了 , 航天飞机非但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带领人类去实现宇宙梦 , 反而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有人说航天飞机的退役与两次爆炸不无关系 。
在美国的历史上曾经制造过5架航天飞机 , 其中就有2架发生了爆炸 , 并导致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全部丧生 , 这个事故发生的概率实在是高了点 。 两架发生爆炸的航天飞机分别为“挑战者号”与“哥伦比亚号” 。 挑战者号是在升空73秒后发生爆炸的 , 而事故的原因则是因为一个价值900美元的密封圈 。 为了避免固体火箭燃料助推器的火焰从缝隙中窜出 , 在连接处有一个密封垫 , 密封垫上有一个O型密封圈 , 这个密封圈会因温度升高而膨胀 , 从而起到密封的作用 。 但这个由人工合成橡胶所打造的密封圈不耐高温 , 发射当天由于气温过低导致密封圈硬化失效 , 最终火焰窜出烧穿了外挂燃料舱引发爆炸 。

挑战者号的爆炸发生于1986年 , 而在2003年悲剧再一次发生 , 这一次爆炸的是哥伦比亚号 。
哥伦比亚号是在重返大气层后发生事故的 , 而事故的起因则是因为一块泡沫材料 。 在哥伦比亚号发射升空不久 , 燃料箱外脱落了三块泡沫材料并与航天飞机发生了撞击 , 撞击发生在飞机左翼前缘 , 在航天飞机返回再入大气层时 , 由于摩擦而产生了高温 , 使得左翼内部结构融化 , 从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 虽说前后两架航天飞机都出现了事故 , 但从事故原因来看 , 似乎都属于意外 , 美国怎么会因为意外而让寄予厚望的航天飞机退役呢?

表面上来看 , 两次航天飞机事故似乎都是意外 , 但意外之中又包含着必然 。
航天飞机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精密的机器 , 整个机体包含了太多的元素 , 我们知道 , 任何东西 , 功能越多 , 就越容易出问题 , 所以两次航天飞机事故本质上不能算是意外 , 而是复杂的结构导致系统安全性过低的结果 。 如此说来 , 航天飞机的退役果真是因为两次爆炸事故了?的确有关系 , 但这恐怕并不是最核心的因素 , 航天飞机退役的核心原因在于设计和制造它的初衷没有达到 。 人类为什么要设计并制造航天飞机呢?本质上是为了能够借助航天飞机的重复使用能力来达到降低发射成本的目的 。

在航天飞机设计之初 , 预计的有效载荷发射成本为每磅1109美元 , 而实际上航天飞机的有效载荷发射成本为每磅37207美元 , 差的有点离谱 。
实际的发射成本是预计成本的30多倍 , 而且这个成本还没有计算航天飞机的研发费用 。 这是按照每磅有效载荷来计算的成本 , 如果按照每次的成本来计算 , 听起来就更加离谱了 。 如果按照NASA给出的数据来看 , 航天飞机每次发射的实际成本大概在8.06亿美元左右 , 这已经够高的了 , 但这个数据与航天飞机计划的实际预算并不相符 , 如果按照后者来进行计算 , 发射成本又要翻上一番 。

能够回收再用的航天飞机 , 发射成本为什么会这么高呢?
表面上来看 , 航天飞机的确可以回收再用 , 但实际上真正能够回收的部分是有限的 , 外储燃料箱是不能二次利用的 , 固体助推器只是名义上可以二次利用 , 但实际上因为会掉在海里 , 基本上就等同于报废了 。 一方面是可回收利用的部分太少 , 另一方面是航天飞机自身的死重太大 , 起飞重量109吨的航天飞机 , 轨道器部分就达到了68吨 , 发射成本肯定嗖嗖就上去了 。 所以说到底 , 航天飞机之所以被淘汰 , 并不是因为两次安全事故 , 还是因为发射成本太高 , 既然降低发射成本的目的一点也没有达到 , 让航天飞机继续服役也就没有了价值 , 退役就成为了必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