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二线城市冲击“千万人口俱乐部”,50%人口增长目标如何实现?
1、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这是因为工业革命让人摆脱了体力的限制,让大脑的智慧创造更多的技术,由此来推动生产力的提高,深圳从30万人的小渔村发展到今天的世界型大城市,经济规模超过香港,依靠的也是不断的吸引全国优秀的有冒险精神的人才来实现的 。

文章插图
2、城市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工业化的发展和进步会让城市化呈现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城镇化;其次是城市圈;最后是城市群 。
现在的日本的东京湾就属于第三个阶段——城市群的发展阶段;纽约弯区、旧金山弯区都是如此 。这些最发达的经济体已经到达了第三个阶段 。
城镇化:目前我们国家普遍是处于这个阶段,这样的一个阶段是核心城市、区域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人口是从农村流入前面三个区域,这个时候的城市化主要是农村人口的城市化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是60%;

文章插图
城市圈:这个是在一线城市以及一些核心的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阶段,那就是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一环二环……等等到七八环,城市在原有的基础上一圈一圈的往外扩,甚至把周边的土地合并过来,这种现象在北京和上海最为明显,深圳相对而言没有北京和上海这么明显 。
城市群:这是第三个发展阶段,因为城市圈的无限扩大还是无法解决人口居住的空间问题,于是就把周边的城市发展成卫星城市一样,在交通上完全打通,承担不同的功能,相互协作,这样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扩展城市承载人口的空间 。当前以深圳、广州为核心的大湾区就是往这个方向发展的 。

文章插图
3、一线城市城市群,强二线城市城市圈
未来一线城市会往城市群的方向发展,而强二线城市以及一线核心区域城市会往城市圈的方向发展,城市规模会在当前的基础上再次扩大,新城区的规划建设,地铁的建设里程,都会比当前的要多得多 。
203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会达到70%,意味着未来12年会有1.4亿人口进入城镇生活,而在2040年以后中国的城镇化率会达到80%以上,这些人口首先会进入一线城市和核心区域城市,这个就为核心区域城市的未来人口扩张提高了来源 。

文章插图
2009年年上海的常住人口是1921万,2018年为2424万,因为上海最近几年都严控人口增长,其实在2013年人口就达到了2415万人,也就是说在4年的时间里面,上海的人口就增加了将近500万人 。而在最近的5年时间中仅仅增加了9万人 。
比如像长沙、成都、武汉、合肥、西安、郑州都是省会城市,也是区域核心城市,都是集中了一省的资源在发展,在全省的GDP中所占的比例高达百分之三四十 。一个省会城市几乎拥有了媲美一省的经济实力,而这种情况还会在未来加深,这个城市周围地区或者是这个省的其他区域的人口未来会集中走向省会城市,把这个城市的城市圈扩大 。

文章插图
2018年人口净增加排名前11的城市分别是:深圳50万、广州41万、西安39万、杭州34万、成都29万、重庆27万、郑州26万、佛山25万、长沙24万、宁波20万、武汉19万 。
其他网友观点随着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朝着全球城市的方向迈进,北京都市圈、上海1+7都市圈、粤港澳大湾区也逐渐形成了人口规划,这种具有次国家中心发挥作用也是参与了全球的竞争的需要 。但上海、北京在2018-2035年的城市规划中明确了人口目标的2500万关卡,未来的人口增长只有通过跨行政区的周边地区来承接 。而唯独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规划超乎想象,具一些媒体报道,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将会从现在的7000万人口基础上再增长一倍,而且在2035年前后要突破一个亿的目标 。
城市的发展就是在于人口的引入,只有不断地扩张城市范围、增加人口数量、提升人口素质、增加人均可支配财富,才可以让城市发挥更大的重要 。基础建设、地铁轨道、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才会更加完善,人才的集聚效应也会发挥作用,实现经济动能的新裂变 。
二线城市及省会城市也是看到了希望和危机,很多大城市更是通过省会优势,不断地通过人才引进、大学生补助、人才基金、房产优惠、子女教育等诸多方式进行人口引进 。而且从城市总体规划、交通高铁站的规划都可以看到很多城市的雄心壮志 。

文章插图
如武汉提出冲击2000万人口目标,重庆、天津、成都、南京、杭州、郑州、西安、长沙等城市也是把高铁站设到了20公里以外的地方,城市可开发面积一下子就扩张到1000平方公里以上,按照国土资源对人口面积的要求,人口的目标也就是定位在1000万以上,达到超级城市的人口目标要求 。
但是城市市域人口和城市都市区人口还是有区别的,我们经常会混为一谈 。等于把重庆市3000多万的人口也想成了都市区人口 。可是国际通用的规则是不以行政区范围为界限,而是以无缝隙城市拓展区为范围,一般全球城市的半径在60公里以内,而像我国的二线城市应该是以20公里,最多不应超过30公里的范围,地铁辐射线可以适当延长,但必须达到通勤的目标 。
二线城市通过人口兼并是不可能实现都市区扩张而成为超级城市的,只有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吸引人才的涌入 。而且目前我们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0%,到2035年前后基本上可以达到75%,也就是完成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人口再流入和向农村转移会逐渐平衡,人口流入大城市也基本告一段落 。
按照现在的一些人口增长加快二线城市,每年超过15万人,甚至也有超过30万人 。假如人口增长率在未来15年里可以达到1.5%,那么人口增长比例为25% 。而最快速度达到2%的水平,也只要增长35%,只有人口年增长率超过3%才可以达到增长50%的目标 。
但这个增长率比较难以实现,除非出现第二个广深,可看不到哪个二线城市具有这种政策扶持 。这是一个全面开花的时代,也是一个二线或省会城市之间公平竞争的时代 。要正在达到1000万级都市区人口的城市一定会出现,或许三个、五个,但不可能或超过十个 。加上四个一线城市共计15个以内超级城市,将会引领我们走向更加强大的未来 。
其他网友观点中国800万人口以上城市排行榜!有几个有望晋升为千万人口大城?
人口的增减与经济增速息息相关 。近年来经济表现强劲的以深圳、杭州等一线、新一线城市和一些二线为代表的快速增长的典型,无不是人口飞速增长的城市 。而经济持续疲软的东北,已经成人口流失的典型 。

文章插图
从中国总体来看,刚刚迈入了14亿人口的门槛 。中国人多吗?绝对数量那是相当的多,但具体到每一省,每一市,人口,作为生产资源的重要要素,流动性极高,分配也是极不均衡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人口红利也渐渐消失,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竟然排在全球第135位,指望人口的自然增长已不能满足大中城市发展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展开了如火如荼的抢人大战 。无不是因为人口或者人才才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盘 。

文章插图
而以中国庞大的人口体量来看,千万人口大城应是大城市发展的基本人口配备 。这也是诸多新一线、二线城市展开抢人大战的追求目标,那么中国有哪些城市近期有望迈入千万人口门槛 。我们以800万人口作为有望近期达标的门槛 。800万到1000万,增长200万,快的话在10年左右可以实现 。当前人口800万以下的城市,10年内不可能达成此目标 。
中国有39个城市人口超过了800万,这其中4座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均已达标1000万人口 。另外还有诸多三线人口大市,这些城市面临的最大问题反而是人口流失的问题 。而对于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哪些能够达成千万,只需在榜单中挑选出来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即可 。
首先,已经达成千万的新一线、二线城市为重庆、成都、天津、武汉、石家庄、哈尔滨、苏州、杭州、郑州、西安等10座城市 。
【大批二线城市冲击“千万人口俱乐部”,50%人口增长目标如何实现?】

文章插图
而800万以上的新一线和二线城市为青岛市、温州市、济南市、徐州市、泉州市、宁波市、南宁市、东莞市、长沙市、沈阳市、合肥市、佛山市共12个城市 。
按当前人口基数和人口增长速度,青岛市、济南市、长沙市、合肥市、南京市等5个城市有望率先达成千万人口大城目标!
推荐阅读
- 你认为浙江省第四大城市是金华还是绍兴还是嘉兴?
- 青岛和济南哪个城市软件行业(包括底层软件)比较好一点?
- 辽宁经济发展如何?它下辖的14个地级市分别是几线城市?
- 青岛算是几线城市?
- 贵州有哪些城市可以修地铁?
- 大西南省会中,就差贵阳和南宁不是新一线城市了。大家觉得哪个比较快成为新一线城市?
- 长沙还有希望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吗?
- 四川经济发展迅速,那么各市的发展水平如何?分别是几线城市?
- 现在倒腾什么挣钱呢?就是从这个城市倒腾到另外一个城市赚取差价?
- 你们觉得哪个城市的女孩最美?请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