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省会城市,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出来的眼界视野真的差很多吗?

总体来说是的,但是具体也分地方 。比如佛山是新一线,厦门是二线,难道厦门的眼界不如佛山吗?显然不会,只能说佛山这类城市更适合草根创业,但不代表眼界就宽就更高 。

【都是省会城市,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出来的眼界视野真的差很多吗?】不过二线和新一线最大的区别是新一线城市都很强,但二线是强弱差距比较大的,比如二线有无锡、福州这种万亿俱乐部城市,有宁波、大连、厦门这种计划单列市,但也有保定、廊坊、台州这种实力跟三线几乎没区别的城市 。若是在这类城市,那跟新一线的眼界就差很多了 。新一线一些城市尽管GDP规模赶不上一线,但是繁荣程度已经不亚于一线,只是城市规模小一些而已 。弱二线就不同了,城区化率本就不高,繁荣的区域也比较集中,极度缺乏好企业 。新一线城市上市公司最少的也有30多家,最多的上百家 。可是绝大多数二线城市上市公司普遍不超过10家 。这对于中高层次人才就业和民企竞争力来说都是偏弱的,行业覆盖率自然也差很多 。

越是发达的城市,产业越是多元,跳槽机会越多 。机会不仅是挑出来的,也是跳出来的 。在新一线城市各种专业都有更多的平台当备选,不会出现遇到工作瓶颈时难以选择捷径的情况 。

至于城建那就更是如此了,像中山、嘉兴、金华这些长三角珠三角的二线城市,也只是因为城区人口规模大、经济强而入围,城建配套水平跟弱二线省会都没法比,更别说比医疗、高教、交通这些东西 。所以抛开民营经济的话,这些二线城市不比三线强多少 。

新一线就不一样了,15个城市是由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强省会城市组成,都是综合型强市,没什么明显的短板,尤其城建、医疗、教育、交通等都是强项,产业均衡性也更好 。

其他网友观点

大家好,我是老徐,一个在努力奋斗的金融民工,请大家关注我,共同探讨财经问题!

同样是省会城市,每个城市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那些能够成为新一线城市的氛围与二线城市的氛围就是有很大的不同,在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人所接触到的环境也是不同的,这些人在不同城市呆了一段时间后,所能看到的眼界也是完全不同的 。



都是省会城市,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出来的眼界视野真的差很多吗?

文章插图


新一线城市之所以能够拿到这个荣誉,就是因为这个城市在很多方面具有着很多二线城市所没有的优势 。比如说杭州,杭州拥有着强大的互联网基因,杭州在互联网方面的创新在全国是遥遥领先的,特别是跟那些普通的省会类二线城市相比,杭州拥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不仅有多家强大的互联网企业的支撑,而且杭州市政府对于创业创新的人才有着非常强大的支持,拥有着良好的创业氛围 。2019年杭州市常住人口增加了55万,位居全国第一,这个就是最好的证明,说明很多人才开始流入杭州这个城市,大家都看好杭州的发展 。



都是省会城市,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出来的眼界视野真的差很多吗?

文章插图


一些省会类二线城市虽然发展数据在全国也是比较靠前的,但是这些城市更多是依靠了省会城市的地理优势才拥有了较好的数据,省内的很多资源都集中到了省会城市,才造就了省会城市在某些方面比较领先,但是这些城市真正的创新能力并不强,与新一线城市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

不同的城市氛围所熏陶的人肯定是不同的,每个人的眼界会受到所在城市视野的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