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个省的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
文化底蕴深厚,当属黄河中下游发展較深厚,从尧舜到商汤文化已经到了一定的形式,从有文字开始,文化就有了飞越的发展 。到了周已后就得到长足发展,如:楚地屈原,宋玉,齐鲁地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孙子,墨子,管子等 。并形成,儒,道,法等诸子百家,使文化底蕴得到升华,并在中华大地迅速铺开发展 。从秦始,到唐初蜀,冀,鲁,浙,晋,陕,豫,鄂,湘等,这时的文学,艺术,政治,科学,人文,地理,法律,都上升了个高度,并发展漫延 。到了唐朝得到发展,孟浩然,杜甫,李白,欧阳询,房玄龄,王维,张九龄,白居易,刘禹锡,柳公权,颜真卿,孙伏伽,等等~他们都集聚在上面这些地方 。到了宋,明,清时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王冕,郑和,,唐伯虎,李时珍,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辛弃疾,李清照,蒲松龄,王士祯,孔尚任等,多数集中在鲁,冀,晋,陕,可以看出黄河中下游算是文化底蕴深厚,影响中华文化发展的地方!
其他网友观点个人认为是陕西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 。
中华文明源于仰韶文化,仰韶文化的分布就是以华山为中心,仰韶文化遗址陕西最多,典型遗址最多 。所以华山被尊为华夏文明根脉、中华民族的圣山 。华夏、中华之华即源于华山 。
进入阶级社会后,夏朝因无同期文字,社会状态模糊不清 。殷商有了成熟的文字,但主要用于占卜、遵信天命,大量用人牲,嗜杀戮 。
周人是农耕民族,尊重人的价值 。文王武王提出了民为邦本,敬天保民的人文德治思想;周公制礼作乐,制定宗法制度等;周人实行族外婚,通过分封,才有了各民族大融合 。相比于殷商时代,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所以王国维说:“殷周之间的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家一性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是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生…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而周人建立的这些制度,奠定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基石,至今影响着我们的社会文化和道德观念 。这些人文思想、宗法道德观念也是大一统思想的基础 。
周秦汉隋唐这些中华历史上最伟大最辉煌的王朝,开疆拓土一次又一次建立了大一统国家,而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典章制度、人伦规范都形成确立在这几大王朝,如分封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礼乐宗法制度,独尊儒术,统一文字度量衡,科举制度等等 。
这些王朝建都在陕西,这些思想文化产生在陕西,这些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产生在陕西 。从西周到隋唐2000年,陕西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所以说陕西的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 。
其他网友观点我觉得河南省自认第二,就没有人敢做第一 。因为河南开发最早,并且中国的学术思想也大多离不开河南的渊源 。
各省的开发,都在河南之后 。
1,陕西、甘肃的关中平原开发 。
居住在关中平原的是周族,周族是黄帝的后代,在关中平原上以游牧为生 。
公元前11世纪,商朝的武乙王时代,周族的首领是古公亶父 。因为周族自古就是华夏一员,古公亶父没少与河南的商朝人打交道,知道种庄稼吃粮的生活方式,比游牧生活要更可靠、更舒适一些 。

文章插图
古公亶父带着族人,游牧抵达渭河附近的岐山一带 。这里地势平坦,灌溉便利,很适合种庄稼 。古公亶父仿照商朝的农耕,在渭水之畔种植庄稼,营造家舍城郭 。周族由此从游牧民族改变为农耕民族,关中平原也进入到了农业社会时代 。

文章插图
周族的农耕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古公亶父就前去朝歌,要求进入商朝主导的政治体系,建立国家 。商朝见周族已经进入农耕,与河南无异,就封古公亶父为候,让他建国 。
周族与商朝建立关系 ,成为诸侯国以后,有农业生产的粮食保障,还有商朝的文化输入,迅速的把关中平原开发了出来 。然而,关中平原的真正大开发,还是商鞅的功劳 。
商朝灭亡后,商朝名将飞廉坚持恢复商朝的大业 。飞廉训练了一支骑乘大象的部队,把前来镇压的姜子牙大军打得一败涂地 。周公旦尽起周军主力与飞廉对峙,等到飞廉粮食供应不上被迫后撤时,乘机打败了飞廉 。
周朝忌惮飞廉的后代,把他们流放到了关中平原的最西端 。飞廉的后代就是赢氏,这是个纯粹的军事家族,一直保持着飞廉的勇武善战 。
赢氏家族在与戎狄异族的搏杀中成长起来,建立了秦国 。秦国在周朝王室东迁后,接收了整个关中平原和留下的周人,成为七雄之一 。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强秦 。商鞅对农耕尤其重视,什么田地怎么耕种,何时播种,播种量多少都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 。
商鞅还实行“徕民”政策,吸收山东六国100多万人口 。这100多万人,有农民,有工匠,全是带着先进的技术、知识来的,让关中平原达到了新的高度 。
经过商鞅变法后100多年的整治,到秦统一天下时,关中平原的富庶程度甚至超过了混战已久的河南 。

文章插图
2,山东的开发 。
山东的开发,与河南几乎是同步的 。但是山东纳入到华夏体系,是周朝初期才有的 。
山东的东夷人,与河南的华夏联盟没有政治上的关系 。东夷人离河南太近,对华夏联盟的威胁太大,华夏联盟为了吞下东夷一直在苦战 。从炎黄联盟,一直到商朝大军,都在孜孜不倦的攻打东夷 。
游牧的黄帝、耕种的炎帝联手进攻山东的东夷时,山东的经济已经很发达了 。东夷人首次使用了金属冶炼的剑,力战炎黄联军而不落下风 。东夷人的实力可见一斑,经济水平也自然是不差的 。

文章插图
但是因为山东地处一隅,很容易被河南的华夏联盟封锁 。不能与外界有效的交流,山东的东夷人经济发展水平是落后于河南的 。
商朝末年,雄才大略的纣王,决定一战灭掉东夷 。举倾国之兵进攻东夷,虽然灭掉了东夷,却也一时间陷入了东夷的战争泥潭不能脱手 。
西方的周人乘机起兵,灭掉了商 。商朝遗民大多远走他乡,从河南逃到山东与东夷人融合 。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有临海的鱼盐之利,地势平坦,水流众多 。航运、灌溉两不误,发展农业、工商业的条件都很好 。现在又结束了战争,还有商朝的大量优质移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
周朝灭商后,把姜子牙封到山东建立齐国 ,周公旦也封到山东建立了鲁国 。在这两个杰出的人才治理下,山东大地的经济飞一般发展起来,反超诸侯混战的河南,成为华夏最富裕的地方 。
鲁国最富,文教冠绝华夏,成为华夏奴隶社会首先解体的地方 。齐国则依仗实力,成为第一个春秋霸主 。
到秦统一后,因为齐国是未战而降,山东成为唯一没有被战争破坏的地方 。山东的富庶,超过了同时期的关中平原、河南 。
3,长江中下游的开发 。
长江中下游的开发也很早,炎黄联盟与蚩尤大战时,长江中游的三苗就曾经参加中原大战 。大禹在湖南、湖北、浙江,也都留下了许多故事 。但是,长江中下游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开发,是宋朝时候才开始的 。
由于长江中下游高温多雨,山水相间,森林密布 。兴修水利,平整土地都是极难的 。
在青铜器时代,青铜的硬度不足以砍伐掉森林 。
在铁器时代,人们在宋朝以前都是用木炭冶炼钢铁,产量很低 。没有足够的铁,也就没有足够的铁质工具 。
宋朝时候,因为气候变化,人们没有足够的木柴取暖做饭,只好大规模的采煤代替木柴 。在使用煤炭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煤可以用于冶炼,而且效果比木炭更好 。
于是,中国的冶铁行业出现了革命性变化,在煤炭的加持下,铁的产量极速增长 。在足够的铁产量之下,斧、锯、锄、锹,等工具有了足够的供应 。
大宋百姓手拿铁质农具,砍掉了森林、排干了沼泽,整出无数的农田,长江中下游终于被开发出来了 。

文章插图
由于金人的南下,宋人大量南迁,把中国的政治、经济核心由南方转移到了北方 。至此,长江中下游的经济发达水平,超过了北方的中原 。
各省产生的学术思想,与河南的渊源 。
1,儒学 。
孔子的远祖是商汤,地道的河南人 。商朝被灭后,商人遗民在河南建立了宋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就是宋国贵族 。
叔梁纥为躲避战乱,到鲁国居住并生下了孔子 。孔子虽然生于鲁国,但是他一直自认是宋国人 。为了方便到宋国故土去,孔子甚至娶了一个宋国媳妇 。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儒学是河南人创立的也没有毛病 。
2,道家 。
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做官、生活一直都在河南 。老子的学术思想,也是在河南酝酿成熟的 。
3,法家 。
法家的代表人物中,商鞅是河南安阳的,韩非是河南新郑的 。
4,墨家 。
墨家创始人墨子,是河南鲁山的 。
5,兵家 。
孙武、孙膑的祖先是河南的陈完 。
河南的古代大佬太多了,不一一赘述了 。
以统一天下的秦为例,虽然是秦军在打,但是每一阶段,几乎都离不了有河南人在背后的智力支持 。商鞅、韩非、范睢、李斯、郑国等等,都是河南的 。
【中国哪个省的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综上所述,如果河南人说河南的文化底蕴不够深厚,还有人好意思说自己省底蕴深厚吗?(本文原创,图片源于网络 。)
推荐阅读
- 中国都有哪些动物 中国一共有多少种
- 买狗网金毛100到500元 100元的金毛哪里有卖
- 永久眉毛和半永久眉毛哪个好 永久和半永久眉毛区别
- 为什么中国石油需要进口,而美国却是石油出口国?
- 口吃矫正哪里好啊?
- 采用跳绳来减肥有哪些注意要点
- 花生油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
- 好听的猫咪名字(好听的猫咪名字有哪些)
- 世界上已经消失的语言 濒危语言有哪些
- 婴儿游泳时有哪些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