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降雨和自然下雨有什么区别?
从雨滴的属性上来讲,人工降雨和自然下雨并没有什么成份上的区别,所形成的雨滴皆是来自于地表蒸发的水分,但两者形成雨滴的机制原理却有很大不同 。自然降雨的雨滴完全是自然冷凝而成,也就是高空水分子遇到足够强度的冷空气,水分子由气态转变为液态,重力因素下降落地面的过程,而人工降雨是通过向高空云层投放干冰、液氮、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人为降低云层温度、人为促进水分子冷凝,说白了就是字面意思一个人为助力,一个自然形成 。

文章插图
其实准确地讲,人工降雨更应该称之为“人工增雨”,而不是很多人所理解的“人工造雨” 。因为以人类目前的技术,还没办法制造大范围降雨,更没有办法改变地球局部气候,根本不可能人为聚集水分子成降雨云层(乌云),当前我们能做的只是促进、催化已经有降雨基础的云层而已,如果一个区域本身晴空万里,没有降雨云层,那发射再多的火箭弹,投放再多的干冰也无济于事,这也是为什么当一个地区极度干旱时,很多人发出疑惑为什么不进行人工降雨的原因 。

文章插图
当然了,不同的人工增雨方式也存在些许区别,当世界上最为常用的人工增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火箭弹发射碘化银,爆炸后产生大量复合冰核气溶胶,为水分子集结成雨滴创造凝聚条件 。另一种是飞机向云层播撒干冰、液态氮等,利用这些物质超低温性质,直接将水分子冰冻成小冰晶,进一步凝结周边水分子,最终变为雨滴 。

文章插图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
其他网友观点【人工降雨和自然下雨有什么区别?】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 。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01~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2毫米 。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 。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 。这些小水滴要变成雨滴降到地面,它的体积大约要增大100多万倍 。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来使自己凝结和凝华 。如果云体内的水气能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使云滴表面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那么,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使云滴不断增大,成为雨滴 。但有时云内的水气含量有限,在同一块云里,水气往往供不应求,这样就不可能使每个云滴都增大为较大的雨滴,有些较小的云滴只好归并到较大的云滴中去 。当云中的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大云滴的体积和重量不 断增加,它们在下降过程中不仅能赶上那些速度较慢的小云滴,而且还会“ 吞并”更多的小云滴而使自己壮大起来 。当大云滴越长越大,最后大到空气 再也托不住它时,便从云中直落到地面,成为我们常见的雨水 。把天上的水实实在在地降到地面上来,不让它白白跑过去,这就是人工降雨,但更为科学的称谓是人工增雨,有空中、地面作业两种方法 。空中作业是用飞机云中播撒催化剂 。地面作业是利用高炮、火箭从地面上发射 。一般自然降水的产生,不仅需要一定的宏观天气条件,还需要满足云中的微物理条件,比如:0℃以上的暖云中要有大水滴;0℃以下的冷云中要有冰晶,没有这个条件,天气形势再好,云层条件再好,也不会下雨 。,如果人工向云中播撒人工冰核,使云中产生凝结或凝华的冰水转化过程,再借助水滴的自然碰并过程,就能使降雨产生或使雨量加大 。
推荐阅读
- 在干旱的北方多修水库人工湖,会不会改变干旱的局面?
- 太平天国时期的九江和安庆为什么那么重要?
- 地球大气每年被太阳吹走至少10万吨,地球大气层会越来越少和消失吗?
- 照海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 在家怎么用哑铃练胸肌和腹肌最好
- 1公里和1英里哪个远 1千米是1公里吗
- 儿童少年年龄段划分 童年和少年的年龄界限
- 宜居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谁更重要?
- 小儿感冒风寒风热怎么区别和如何治疗?
- 为何塔克拉玛干沙漠会遭遇洪水?我国的降雨带真的在北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