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历史标签:龙、龙图腾
“见龙再田 , 利见大人”——《易经》
没有人比我们更了解龙 , 中国人自诩为“龙的传人” , 汉唐以后 , 最高统治者更是以“真龙天子”而自居 。
我们的生活、文化中处处都有龙的影子 , 但却又“神龙见首不见尾” , 我们根本说不清到底什么是龙 。
农历二月二是民间传统的春耕节 , 又叫做春龙节 , 有“二月二 , 龙抬头”的谚语 。
老百姓传说这一天是掌管雨水的龙王爷抬头的日子 , 从这一天开始万物复苏、雨水渐渐变多 , 老百姓就可以开始一年的耕种了 。
在传说中 , 龙是和云雨密切相关的 , 这一点和古籍记载中的相符 。 《易经》说:“云从龙 , 风从虎” , 康熙《御定佩文韵府》说:“龙与云相招 , 虎与风相招” 。
在历史记载中 , 龙的传说是伴随着盘古开辟而起的 , 传说中的盘古就是“人首龙身” , 考古中发现最早的龙在8000多年前 , 几乎能追溯到传说中的黄帝时期 。
也就是说 , 龙的形象很早就存在于我们的先民心中 。 那么 , 龙到底是什么呢?
壹现在的人没有见过龙 , 从各种渠道接触到的“神龙”形象 , 已经让我们无法想象龙到底是什么了 。
如果你不知道龙是什么 , 你抬起头来看看天 , 那浑厚蜿蜒、变化万端的云 , 是多么的让人震撼 。 饶是我们具备气象学的知识 , 也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对于远古时期的人类来说 , 天气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出行与安全 , 风云雷电等自然现象又殊不可解 , 当他们看到每次下雨前密布翻涌的乌云后 , 很自然的就会产生敬畏之心 。
《说文》在解释龙的时候说道:“龙 , 麟虫之长 。 能幽能明 , 能细能巨 , 能短能长“ , 《管子》说:“欲小则为虫蝎 , 欲大则藏于天下 。 欲上则凌于云气 , 欲下则入于深泉 。 变化无日 , 上下无时 。 ”
关于龙的颜色 , 文献记载中也是多种多样 , 有青龙、黄龙、黑龙......
这说的不就是云吗?
试问天底下有哪种动物能有如此大的能耐 ,能大能小、能上天入地、能兴云造雾、能变化万千、能多种颜色......恐怕也只有云了 。
古人喜欢把龙和虎相提并论 , 在濮阳西水坡遗址发现的一个墓穴中 , 发现了一具男性尸骨 , 尸骨左右两侧分别是用蚌壳摆塑的一龙一虎形象 。
远古时代的人 , 每天就是跟天地打交道 , 所谓“仰则观象于天 , 俯则取法于地” 。 原始人上畏天象 , 下畏猛兽 , 老虎就是丛林猛兽的代表 , 而龙则是天象的代表 , 正是先人观象于天的结果 。
虎为百兽之长 , 龙为麟虫之长 。
每次下雨之前 , 天下的云层翻滚涌动 , 地上很多麟虫也都得到了先兆而忙忙碌碌 , 那么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是龙(云)的原因 , 所以把龙当做百兽之长 。
后来就有了所谓的“九似”:头似牛 , 嘴似驴 , 眼似虾 , 角似鹿 , 耳似象 , 鳞似鱼 , 须似人 , 腹似蛇 , 足似凤 。
(王符有另一种说法:其形有九似 。 头似驼 , 角似鹿 , 眼似兔 , 耳似牛 , 项似蛇 , 腹似蜃 , 鳞似鲤 , 爪似鹰 , 掌似虎是也 。 )
这也应该是幻想的结果 , 人们幻想这个不见首尾的龙的形象 , 就把很多常见动物的器官安在龙的身上 。 所以后来龙的形象 , 是先民根据想象拼凑起来的 。
这个分析看似很完整了 , 但实则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 , 根本经不起现实推敲 。
推荐阅读
- 为什么河马不怕鳄鱼,鳄鱼也不攻击河马?
- 盘点10种能够轻松秒杀鳄鱼的动物:老虎仅排第8,第1无悬念
- 下颚骨被咬断,一半下巴掉在地上,一只重伤的鳄鱼正在艰苦自救
- 46张难以置信的真实照片,有些曾经属于绝密的?
- 母老虎猎杀成年巨鳄的真实场景,摄影师都看瘫软了,凶残至极
- 熊猫一天排便40次?与动物有关的9个鲜为人知的奇妙知识
- 十辈子才能见一次,四只每1000年出生一次的珍稀动物
- 下颚骨被咬断,一半下巴掉在地上,一只重伤的鳄鱼正在奋力自救
- 实拍鳄鱼捕杀小象,趁小象喝水咬住它鼻子,死亡翻滚眼看要拖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