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叶有深绿和浅绿具体做法是,破膜后,马上摘除病虫叶、枯黄老叶,并移出棚外烧毁,把埋的深的草莓心四周的土扒开,露出草莓心晾晒,然后用600倍的草代合计、800倍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的速克灵在草莓现蕾至开花期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预防草莓芽枯病、灰霉病的发生 。容易保持品种特性和果实品质 。
栽后7天,见草莓心叶发亮时,每亩施稀粪水500-750公斤或用尿素2.5-4公斤对水浇施1-2次 。 早防病治虫 。 尽量选择生物农药、高效低残毒农药 。 如遇连续5-7天阴雨,傍晚用速克灵烟熏剂防治灰霉病1-2次,确保果实优质 。
取材方便,可以利用生产田采苗,也可以建立母本园采苗 。
草莓叶有深绿和浅绿拱棚栽培的草莓花期早,花期自然访花的昆虫少,人工放养蜜蜂辅助授粉,能减少畸形果80%,明显提高产量和品质,放养时间在整个花期进行,授粉期间棚内白天温度保持20℃~25℃为宜 。
一般在花上花蕾彼此分离而便于摘除时,疏掉20%―25%的晚弱花蕾 。 防治病虫由于草莓植株匍匐地面生长,且开花结果期长,果实易与地面接触,田间湿度大时最易感染病害 。 因此,雨季必须抓好清沟排渍工作,及时喷施药剂防护 。
幼苗生命力强,结果早,当年秋季定植,第二年春夏便可结果 。
发棵肥以每亩用尿素10―15公斤或复合肥20―30公斤为宜;花前肥在4月中旬开花前追施,每亩用复合肥10公斤 。 此外,在开花结果期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增产效果好 。 合理灌水草莓对水分的要求很高,在潮湿地区,短暂的干旱也会造成减产 。
用传统方法繁殖培育出来的草莓小苗的生长速度慢、占地多、易遭受病毒侵害、容易引起退化、影响产量和果实品质等缺点,而用组织培养法繁殖培育壮苗就可以很好解决这些缺点:
草莓根系分布浅、蒸腾量大,对水分要求严格,但不同生长期 。为减少用工,也可采用除草剂除草 。 具体方法是:⑴草莓栽植前的土壤封闭处理 。 于草莓移栽前1周,将土壤耙平后,每亩用48%氟乐灵乳油100-125毫升,加水35公斤均匀喷雾于土表,然后浅锄,深度为1-3厘米,使药液与土壤充分混合 。
繁殖速度快:一年内一个分生组织可获得几千到几十万株苗,发展潜力大 。
草莓叶有深绿和浅绿在顶花序抽生后,选留1~2个方位好且粗壮的侧芽,其余摘除,以后再抽生侧芽也应及时摘除 。
生产规模小,经常防治蚜虫的地方,栽培2年后仍呈无病毒状态,到第三年时也只受轻度感染;生产规模大的产地往往短时期内就会发生再感染 。 一般情况下每2-3年就需使用新的无病毒母株繁殖生产用苗,原来生产用苗不宜再利用 。
可迅速更新市场品种:根据市场需要,2~3年内可以更新一次品种,常规生产则需要4~5年 。
草莓叶有深绿和浅绿在等到出现花芽的时候,要及时喷施硼酸等微量元素,并根据草莓的生长状况合理进行施肥,降低畸形果的发生几率 。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温暖,可选择需低温量少、休眠浅的暖地型草莓品种 。 如果将需低温量多的寒地型品种栽到南方温暖地区,会因为冬季低温量不足,而使植株在春季休眠没有彻底结束时就开始生长发育,最终导致出现植株生长势弱、果实变小、产量降低等现象,从而使该类产品的优良特性不能充分发挥 。 草莓不耐肥,施肥浓度不可过高,并在两次施肥期间灌水,以滴灌为主 。
生产灵活:只要建立起组织培养操作车间,即扩大培养实验室,就可全年生产,还可以使植株保存在冷库中直至秋天或第二年春天 。
越冬前进行深翻,以改善土壤性状,减少病虫害发生 。该方法已在日本广泛采用,效果很好 。 蜜蜂飞行距离一般为400米 。 访花时间为上午8~9时到下午3~4时,活动温度范围一般在15~30℃ 。 对其他访花昆虫,也应加以保护利用 。 控制温度和湿度花期应严格保护地内的温度和湿度 。
健康植株比例大,增产效果明显:茎尖组织中的分生组织本身不带毒,且整个操作是在无菌环境中进行的 。培养的无病毒苗比一般未脱毒苗生长快,坐果率高,结果期延长,果重明显提高,平均可增产30%~50% 。
每亩撒50%辛硫磷0.5公斤或3%呋喃丹1-1.5公斤拌细土25公斤,防治地下害虫 。 种苗移栽 。 4月15-20日、日平均气温15℃左右时,将种苗栽入繁苗田 。 繁苗田畦宽2米,在畦中间栽1行种苗 。 株距0.8米,每亩栽416株,每株种苗可繁子苗100株左右 。
草莓叶有深绿和浅绿
【草莓叶有深绿和浅绿】
推荐阅读
- 樱桃树怎么会有桃浆
- 草莓种植技术与管理
- 吃什么食物对卵巢有好处呢
- 吃什么食物保养子宫和卵巢呢
- 子宫保养有什么好处呢
- 女人喝茶水到底有什么好处?
- 销售技巧和话术有哪些?
- 保护动物的标语有哪些?
- 防疫宣传标语有哪些?
- 冬泳对身体有什么好处与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