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加大处罚以儆效尤 「城市顽疾」私装地锁清理反复回潮

_原题为:私装地锁拆除清理再安装再清理地锁治理 , 如何跳出回潮怪圈?
【建议加大处罚以儆效尤 「城市顽疾」私装地锁清理反复回潮】由于违法成本低、执法取证难 , 地锁问题陷入了治理怪圈:私装地锁占车位执法部门拆除清理回潮再装地锁执法部门再清理显然 , 这一问题也是各大城市面临的共同管理难题 。应该说 , 虽然当前城市管理中 ,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同配合、联勤联动的执法机制初显成效 , 但由于顶层设计相对滞后 , 机制的最优合力还未全面显现 , 尤其是一线执法力量配置薄弱、各种保障要素缺乏、社会发动不充分等短板依然存在 , 无形中也影响了治理进程 。未来 , 想要根治这一新型城市顽疾 , 须疏堵结合、标本兼治 。不仅要尽快建立发现及时、查处有力、综合施治的长效工作机制 , 更要共享共治 , 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 全面推进地锁问题进入良整治的快车道 。
现状
多次治理 反复回潮
2020年5月 , 青岛日报三我特刊刊发市民肖先生留言 , 反映李沧区九水路小区内 , 超过三分之一的公共停车位被一楼商户用地锁私占 , 经常是执法部门前脚刚清理拆除 , 地锁隔天就迅速回潮 。根据市民留言 , 采访人员进行了现场调查 , 并拍摄到正在重新安装地锁的画面 。报道刊发后 , 辖区综合执法部门迅速反应 , 再次拆除了新装的地锁 。
2021年6月30日 , 采访人员来到九水路小区回访 , 发现虽然经过多次清理 , 但这里的地锁泛滥情况并无改善 。在小区1号楼楼下 , 统一施划的公共停车位上被安装了样式不同的新地锁:有厂家生产的制式地锁;也有用不锈钢管焊制的自制地锁;还有用铁链上锁的锥形帽、旧椅子等替代品 。
九水路小区是老旧小区 , 起初并没有规划停车位 。前几年 , 社区在楼院内统一施划了公共停车位 。但都被一楼网点商户私自占用了 。即便没有停车 , 他们也会用地锁、杂物占据车位 , 影响了小区停车位的循环使用 。一位居民告诉采访人员 。由于居民反映强烈 , 一年来 , 相关部门曾先后三四次到小区清理过地锁 , 但没过几天 , 地锁就会回潮 。
拆除清理后又重新安装 , 这种地锁治理中的反复回潮现象 , 绝非九水路小区所独有 。
2020年11月 , 一位市民通过媒体反映 , 市北区长山路与青城路的路边公共停车位被人私设地锁 。辖区交警迅速组织警力 , 联合城管执法部门对该区域的地锁集中整治拆除 。对此 , 我市多家媒体都曾做过报道 。但时隔七个月 , 采访人员再次来到长山路与青城路探访时 , 发现地锁占车位问题依然严重 。在长山路43号一家临街商铺门前 , 公共停车位上被安装了一个崭新的黄色三角地锁 , 采访人员驾车在该停车位旁边停车时 , 坐在路边的商铺业主摆摆手 , 指了指地锁 , 催促采访人员离开 。
随后 , 采访人员在青城路走访时 , 发现尽管相关部门在道路南侧施划了公共停车位 , 但一些停车位依然被生锈自行车、废旧轮胎、铁桶等杂物占据 。采访人员还发现 , 这些杂物均用铁链锁在地面的膨胀螺丝上 , 与地锁一样起到了私占车位的作用 。在附的恒泰路上 , 道路东侧有10个公共停车位 , 停车位上居然安装了14个黄色制式地锁 , 甚至人行道也被地锁占据了 。
去年11月 , 多个执法部门联合清理了长山路周边道路的地锁 , 附居民非常高兴 , 地锁清理后 , 停车位循环利用率明显提高 , 可好景不长 , 不到一个月时间 , 地锁又陆续回来了 。家住长山路的陈先生说 , 路边安装的地锁不但侵占公共车位 , 还给过往行人带来安全隐患 , 特别是在夜晚 , 很容易绊倒行人 。
问题
违法成本低 执法取证难
随着私家车保有量不断增加 , 城市公共停车资源越来越稀缺 。为解决停车难 , 几年来 , 我市多部门联手挖掘空间资源 , 增设公共停车空间 。而原本就配给不足的公共停车位 , 被个别业户或居民用地锁、轮胎、铁桶等杂物占为私有 , 降低了停车位的循环利用率 , 甚至对行人正常通行带来安全隐患 。私设地锁问题成为投诉热点 , 仅今年6月份 , 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受理的相关投诉就达582件 。
采访人员采访了解到 , 为治理私设地锁侵占公共停车空间问题 , 2018年1月1日 , 我市正式颁布施行了《青岛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 增加了对私占车位违法行为的具体处罚规定 。作为青岛市城市管理领域的基础法规 , 《条例》赋予执法部门更多的执法依据 。
据了解 , 《条例》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置地桩、地锁以及放置其他障碍物圈占道路、公共场地或者阻碍通行 。在道路上设置地桩、地锁或者放置其他障碍物圈占道路、阻碍通行的 , 由交警部门联合城管执法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 恢复原状;拒不改正的 , 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在道路以外的公共场地或者居民住宅区的公共区域设置地桩、地锁等障碍物的 , 由城管执法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 恢复原状;拒不改正的 , 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
然而 ,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 由于违法成本低、执法取证难、处罚执行难等原因 , 导致地锁在治理后极易出现回潮现象 。地锁治理似乎陷入安装、清理、回潮、再清理、再回潮往复循环的怪圈 。
安装一个地锁非常便宜 , 现在几十元钱就能在网上买到 , 七八十元钱还能上门安装 。一个地锁的价钱还不到停车场半个月的停车费 , 很多废轮胎、旧凳子、破箱子等更是零成本 。但执法部门对当事人没有明确处罚 , 只是拆除清理了事 。回头这些人打个电话 , 就能找人再次上门安装 , 或随便再找个杂物摆上 , 继续占着车位 , 根本就没有治理长效 。市民孙先生表示 , 执法部门应该对私装地锁占车位的当事人给予相应的处罚 , 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该违法现象的蔓延和反复 。
采访人员查询发现 , 目前 , 青岛地区有10多家公司可提供上门安装地锁的服务 , 安装一个地锁不过百元 , 而使用各种杂物占车位 , 成本更低 。相比之下 , 目前居民区或路边停车位的月停车费最少需要200元 。
公共停车位被人安装地锁占为己有 , 不仅浪费停车资源 , 还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年来 , 市民对私装地锁占车位的问题反应强烈 。作为执法部门 , 虽然有处罚条款为依据 , 但执行起来难度较大 。一名城管执法人员坦言 , 尽管《条例》明文规定 , 城管执法部门可以对居民区内私装地锁的违法业主责令整改 , 拒不改正可实施罚款 , 但在实际执法过程中 , 没有人会承认地锁是自己安装的 , 而调查取证的过程又耗时耗力 , 最终导致处罚条款很难落实 。
采访中 , 一位交警也表示 , 按照规定 , 所有道路上的停车泊位都属于公共资源 , 不允许私自安装地桩、地锁或者用杂物占用 。除了《青岛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有相关规定 , 《道路交通安全法》也规定 ,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设置、撤除、占用、挪用停车泊位 , 设置停车障碍 。对违反规定私设地锁的单位和个人可处以500元罚款 。但交警部门对地锁安装当事人的取证同样困难重重 , 最终导致法规难以执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