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金庚告诉记者 , 在晚三叠世 , 食草性的恐龙主要分布于中、高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则以非恐龙类和非初龙类的初龙型类为主 。 而三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之后 , 恐龙迅速扩散至全球;原本霸占低纬度地区的其他初龙型类动物则灭亡了 。
传统的观点认为三叠纪末陆地生物大灭绝是由于火山喷发释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导致的全球升温造成的 , 但是陆地生物在灭绝事件后的响应似乎否定了这一观点 。
研究团队推测认为 , 超级火山喷发首先带来了火山冬天 。 火山冬天是指火山喷发释放的大量的火山灰和气溶胶 , 阻挡日照辐射而造成的地球表面温度骤降 。
虽然火山冬天持续时间较短 , 只有几年到几十年 , 随后就开启温室效应 , 但并不妨碍火山冬天成为“杀死”多数陆地生物的首要因素 。
“如果是升温 , 陆地生物会由低纬度迁移至高纬度 , 但实际上 , 陆地四足动物包括恐龙却由高纬度迁移至低纬度 , 原本低纬度地区的拟鳄类灭绝了 , 因此我们推断是火山冬天的‘冷’造成了陆地生物大灭绝 , 而非传统观点认为的‘热’ 。 ”沙金庚说 。
恐龙为何在灾难中幸存
在三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中 , 恐龙就像是天选之子 , 它不仅为自己奠定了一统天下的霸业 , 而且盘活了整个生态系统的死棋 , 仿佛地球上一切的苦难都是为它称霸而做的铺垫 。
巧合的是 , 研究团队在准噶尔盆地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的层位中 , 同时发现了恐龙脚印和冰筏沉积 。
冰筏沉积就是砂粒或小砾石(直径0.1-15 毫米)漂浮于泥岩中 。 房亚男对于冰筏沉积有2种推测:一是由于冬季岸边湖水结冰时也冻结了水下的砂砾 , 待到春暖花开时 , 一部分冰块像竹筏一样 , 把冻结的砂砾运送到湖中央 , 融化后沉积在泥沼中;另一种可能是 , 冬季大风将陆地上的砂砾吹至冰面 , 春季湖冰融化 , 砂砾落入湖底 。
“这就说明 , 即使在两极无冰川的温室地球时期 , 极地也存在季节性的结冰(零下) 。 ”房亚男说 。
准噶尔盆地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冰伐沉积特征 。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供图
恐龙脚印和冰筏沉积在极地地区出现 , 意味着恐龙非常适应极地季节性的严寒气候 , 而这就是它们挺过火山冬天的“内功” 。
同时 , 这些恐龙还有“外装”加持 。
“部分非鸟类兽脚类恐龙的分支和两个基干类食草性的鸟臀目恐龙都发现羽毛化石的证据 。 根据系统发育支架法 , 我们推断恐龙天生具有羽毛 , 这些羽毛极有可能是用于保温的 。 ”房亚男说 , 虽然目前发现的大型蜥脚类成年恐龙没有羽毛 , 但有可能出生时带着羽毛 , 长大后羽毛退掉了 , 就像非洲成年大象没有毛 , 但是小象是带毛的 。
具有保温功能的原始羽毛 , 确保了食草性恐龙能够抵御中高纬度的冷冬 , 进而独享中高纬度丰富且稳定的植物资源 。
而大部分没有羽毛保温的其他初龙型类动物则灭绝于火山冬天 , 仅少数体积比较小的一些种类靠躲避在洞穴中而躲过了灾难 。
总而言之 , 三叠纪末大灭绝导致了大量动植物灭绝 , 但不经意间却为恐龙这支新崛起的爬行类新军 , 打开了走向独霸地球的大门 , 最终 , 恐龙加冕为王 , 一跃成为食物链顶端生物 , 而且这个位置一坐就是1.4亿年 。
推荐阅读
- 尼斯湖水怪再现?二十年来最清晰的视频:或有大型动物在水下活动
- 掌控规则可以掌控命运,二向箔不是高级文明的选择
- 科学家在1500米地底发现史前“超级涟漪”留下的痕迹
- 虎鲸连大白鲨都吃,但是为什么可以和人类的关系如此之好?
- 远古“蝎子”比人还大,它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为何还会灭绝?
- 远古生物有多大?日本人PS了22张对比照,图9是翼龙和人类打篮球
- 3亿年兴衰:桫椤生而为“树”的奥秘
- 恐龙灭绝元凶或有争议,可能不是小行星,而是让我们更害怕的答案
- 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