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抗日小英雄你还记得吗 抗日英雄

自古英雄出少年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一批青年英雄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和父母一起,用稚嫩的肩膀肩负起了沉重的斗争 。经过艺术家的演绎,他们的传奇事迹成为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被人们流传了几十年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重温抗日英烈的记忆,铭记历史,捍卫和平!
银幕上的小英雄——海娃张嘎
日和
《鸡毛鑫》是195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一部抗日故事片 。影片主要讲述了龙门村少年团团长海娃奉命给八路军送鸡信途中发生的事情 。该片是建国后第一部反映抗日战争中中国儿童对敌斗争的儿童电影,也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大奖的儿童电影 。
《鸡毛信》海报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 。12岁的龙门村儿童联盟负责人海娃每天一边放羊一边放哨,监视着前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 。一天,炮楼鬼子进山抢食,只留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 。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塔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交给八路军张连长 。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 。当海娃看到插在信封里的羽毛时,他知道它非常重要 。他赶着一群羊作为掩护去送信 。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遇到了魔鬼 。他灵机一动,把羽毛信绑在“老人的羊”的尾巴上,用来糊弄魔鬼的小队长 。海娃一路上吃了不少苦 。深夜,海娃设法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魔鬼的腿中溜了出来 。他冲到羊圈,小心翼翼地取下羽毛信,一口气跑了好几里路 。伪军追来,海娃被他们抢了回去 。他把魔鬼带到一条山路上,他的马和骡子都爬不上陡峭的山坡 。海娃趁机拼命往山上爬,越爬越远,魔鬼射中了海娃的手 。海娃忍着疼痛,扯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就这样,海娃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把鸡毛信交到了张连长手里 。
左:电影《鸡毛信》剧照,右:“海娃”原型和妻子 。
他是电影《鸡毛信》中小主角海娃的原型,也是电影《大漠追匪》的主角原型之一 。在他参与的两年半战争中,他一个人俘虏了100多名俘虏 。2014年,这位传奇英雄病逝,留给人们无尽的思念和回忆 。他就是秦玉根,全军著名的侦察兵、俘虏英雄 。
秦玉根3岁成了孤儿,叔叔把他卖给了地主 。4岁时,他为雇主放羊,饱受饥寒之苦 。抗战爆发后,八路军120师随贺龙元帅深入敌后,萧裕根的家乡成为最早的根据地 。萧玉根带领儿童团,肩扛红缨枪,站岗放哨,检查道路,充当八路军的向导 。尤其是萧裕根发鸡毛信的时候,机智勇敢,无所畏惧 。最后他把鬼子带进了我军的伏击圈,他机智地逃脱了 。他的传奇经历被编成根据地的故事,广为流传,成为我党我军最早根据地妇孺皆知的小英雄 。后来这个故事被拍成了电影《鸡毛信》 。14岁时,肖玉根加入了地方武装 。他用土枪、土炮、地雷参加反扫荡行动,多次深入敌后,化妆侦察,护送党政军领导通过敌人封锁线,掩护群众进行反扫荡 。1947年成为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侦察兵 。
他还参加了解放战争、新疆剿匪和抗美援朝战争 。他曾七次立功,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等英雄勋章 。他是全军有名的侦察兵和捕俘英雄 。2014年4月,76岁的秦玉根在广东省中山市因病去世 。在他的遗言中,他说他将离开他的身体去进行医学科学研究 。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名小士兵张嘎
电影《小战士张嘎》剧照
抗日战争时期,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和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掩护正在家中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她的奶奶在日军的刺刀下英勇牺牲,钟亮被敌人俘虏 。为了给奶奶报仇,救钟叔叔,嘎子历尽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了一名小侦察兵...这部儿童军旅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对儿童独特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
电影《小战士张嘎》剧照
电影《士兵张嘎》的演员是基斯人 。在剧中,他从一个懵懂的孩子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 。他的那句经典台词“别看今天热闹,以后就怕拉单子”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
安·基斯,电影《小战士张嘎》中张嘎的扮演者 。
这部电影获得了1980年第二届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一等奖 。后来,士兵张嘎的故事被改编成电视剧 。电视剧在忠实于《小战士张嘎》原著故事和线索氛围的基础上,丰富了嘎子的性格和命运 。它展示了嘎子、胖墩、于颖和乐瞳四个孩子在抗日战争中的戏剧故事和传奇友谊 。
电视剧《小兵张嘎》剧照
电视剧《小兵张嘎》的演员谢孟伟
你还认得出嘎子的变化吗?
还有动画版的《鸡毛信》和《小战士张嘎》 。正是革命漫画的发行使得像海娃和张嘎这样的年轻英雄在新时代的青少年中更受欢迎 。
漫画《鸡毛信》
漫画《士兵张嘎》
课本上的抗战小英雄——余来
抗日战争时期,在晋察冀边区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叫于来的孩子 。他的游泳水平很高 。后来为了让余来学习,接受党的爱国主义教育,父亲才知道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热爱祖国”的道理 。有一天,日本人又来扫荡了 。雨天的父母出去了,雨天躺在炕上看识字课本 。突然,他家来了个交警李大爷,后面跟着一群鬼子 。在余来的掩护下,李大爷慌忙跳进余来家事先挖好的洞里,余来自己却被魔鬼抓住了 。雨拒绝了鬼子的哄骗和利诱,在敌人的威胁和殴打下坚决不屈服,不肯供出黎叔的下落 。魔鬼别无选择,只能把他拉到河边枪毙 。河边响起了枪声,村民们听到后都哭了...魔鬼走后,雨来了,从水里爬上岸,他还活着!原来,还没等枪声响起,雨就来了,趁鬼子们不备,一头扎进河里游走了 。
《雨》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东儿童的一个缩影,包括作者华冠本人 。华冠从小就和村里的孩子一起站岗,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爬树观察,捕捉敌情 。1940年离家奔赴抗日战场,转战南北多年 。他参军后,童年的情景时常浮现在他的眼前 。于是,他创作了以余来为主角的小说《雨未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 。建国后,一位负责语文教材的编辑专程找到华冠,告诉他自己的小说改名为《小杰雨来吧》,被选入语文教材 。从此,小英雄余来成了全国孩子心目中的英雄 。
歌曲中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还在山坡上吃草,牧民却不知道在哪里……”这首名为《唱二小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多年,优美的旋律和感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被日本鬼子“扫荡” 。王二小是一名儿童团员 。他经常在山坡上放牛时为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到了山口就迷路了 。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让他带路 。王二小假装顺从地走在前面 。为了保护躲藏起来的村民,他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当敌人知道他上当了,他气急败坏地用刺刀将王二小挑死,重重地砸在一块石头上 。就在这时,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所有的敌人 。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将他安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 。《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刊登了关于王二小的消息 。根据这一报道,词人出身的词曲作者房兵立即创作了歌曲《唱两个小男孩,放牛娃》 。这首歌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少年 。现在,王二小的坟墓被草覆盖着 。那块沾着他鲜血的大石头依然静静地躺在山沟里 。人们称之为“血腥之石” 。
王二小纪念碑
《王二小》和《小杰玉来》在我国较早地被编入中小学语文课本,感染和教育了不止一代人 。王二小和玉来已经成为全国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
自古英雄出少年 。还有古代的夏完淳,14岁带兵反清,16岁英勇就义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一批青年英雄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和父母一起,用稚嫩的肩膀肩负起了沉重的斗争 。经过艺术家的演绎,他们的传奇事迹成为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被人们流传了几十年 。海娃、张嘎、余来和王二小不仅仅是艺术形象,要知道,他们只是千千千千万万个小英雄的缩影 。有许多为民族独立而英勇战斗的小英雄和烈士 。他们牺牲后,没有留下一个土堆,甚至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
作家华冠认为,一个不能崇拜自己英雄的社会不是一个成熟的社会;一个不懂得珍惜英雄的民族,是一个缺乏民族精神和志气的民族 。
一个英雄的故事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一次又一次,不仅证明了我们有多爱自己的国家,也让我们想起了自己的“初心”——年轻时,我们坚信要爱自己的祖国,爱自己的山山水水,爱这片还不完美的土地,爱一直为之努力的人们!
你记得这张照片吗?一个小学生因为迟到,冒雨跑到教室 。当他跑到操场上,听到国歌响起的时候,他做了什么?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抗日小英雄你还记得吗 抗日英雄】一个强壮的男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像你这样的,中国也会!中国的年轻一代从来不缺少热爱祖国、崇敬英雄的人!用自己的教养,善良,真诚和勇气...让我们看到祖国未来的希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