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过程答题格式 论证过程

考试中一直流行一句话,就是:论述者要判断 。意味着整个逻辑部分包含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四个模块 。在逻辑判断中,无论是从问题数量还是问题难度来看,论证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们河南近三年的考试,论证题2019年和2020年是7题,2021年是6题 。所以,学好议论文是非常必要的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每年少则三个论点,多则五个论点,会有加强论点和削弱论点的选项,占论点的一半以上 。让我们一起来好好看看论点的加强和削弱 。
我们都知道论点有一个基本结构:
即论点支持论点的过程称为论证过程 。通常,解决问题最重要的一步是找论据 。结果,有时候我们也忽略了论据的重要作用 。那么论点有什么样的强化和弱化作用呢?我们来看看2021年河南省的一些真题:
【例1】近日,一个研究小组对519名从未吸过传统香烟的18岁至25岁的年轻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这些年轻人吸食电子烟的情况,以及他们吸食传统香烟的意向 。研究报告指出,在从未吸过传统香烟的年轻人中,正在吸电子烟的人尝试传统香烟的可能性更大,对电子烟的监管政策应注意保护年轻人 。
如果下列各项为真,则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20%的被调查者已经尝试过电子烟或者将来可能会尝试电子烟 。
B.即使只尝两三根电子烟,也有可能增加吸传统烟的可能性 。
C.60%正在吸电子烟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将来肯定会尝试传统香烟 。
D.电子烟对健康的危害比传统香烟小,但仍含有许多有害物质 。
我们先找到论据:在从未吸过传统香烟的年轻人中,正在吸电子烟的人更有可能尝试传统香烟的可能性 。电子烟的监管政策应注意保护青少年 。没有典型的论点 。只要我们能看到,就观察选项:
A项说有20%的人尝试电子烟或者以后会不会尝试电子烟 。和吸电子烟的人是否可能尝试传统香烟没有关系 。题目不一致,是无关选项 。
B项说“只尝过两三支电子烟”,也可能增加了吸传统烟的可能性,而题目是“正在吸电子烟的人”是否更有可能尝试传统烟 。不清楚“只尝了两三口”的是不是正在吸电子烟的人 。
C项说在吸电子烟的人中有60%的人表示以后一定会尝试传统烟,在吸电子烟的人中有更高比例的人一定会尝试传统烟,说明吸电子烟的人尝试传统烟的可能性更大,相当于举了个例子,有强化作用,所以我们称之为补充论据 。
D项说电子烟的危害比传统香烟小,但是有害物质还是很多 。主要讲的是吸烟的危害,与正在吸电子烟的人是否可能尝试传统香烟无关 。题目前后矛盾,不着边际 。
因此,选择选项c 。
不一定要直接证明论点是对的,只要能提供一定的可能性,就可以加强 。虽然强度不是特别高,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强化方式 。让我们继续来看看:
【例2】黑洞其实并不“黑” 。它以黑体热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发出极其微弱的光(电磁波),被称为“霍金辐射” 。因为“霍金辐射”会释放能量,所以黑洞会逐渐变小,直到最后消失(黑洞蒸发) 。一些科学家认为,“霍金辐射”不包含任何信息,这意味着被黑洞吞噬的物体的信息会消失 。
以下陈述,如果属实,最能支持上述科学家的观点:
A.黑洞的表面就像一张“全息图的底片”,保存着黑洞内部包含的所有信息 。
B.根据量子物理中的信息守恒定律,信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完全消失 。
C.任何携带信息的物质被黑洞吞噬后,黑洞释放的热辐射都不携带任何信息 。
D.黑洞引力很强,被它吞噬的任何物质都无法逃脱,连光都不能幸免,所以无法确认被吞噬物体的信息 。
先找论据,找论据 。
论据:“霍金辐射”不包含任何信息,也就是说被黑洞吞噬的物体的信息会消失 。
辩君:因为“霍金辐射”会释放能量,所以黑洞会逐渐变小,直到最后消失(黑洞蒸发) 。
观察选项A和B,很容易发现它们都引用了一个例子,但这个例子的基础显然不利于题目论点的成立 。这种情况叫补充反论证,题目选择加强,所以不考虑 。
C项没有通过表达释放的热辐射来解释的信息 。至少这里的论证可以说得通 。其他情况呢?显然不涉及这一项 。我们只需要看看有没有强化项,否则可以直接选择C拉 。
D项无法确认吞食物的信息 。只能说明无法确认,但不能说明被吞食对象的信息存在还是消失,所以不具有强化作用 。
因此,选择选项c 。
我们很容易发现,无论是补充论点还是反论点,其实都是一个例子 。逻辑上叫不完全归纳,力度不高 。但是,议论文题就是这样 。如果它很强,你应该选择强的那个 。如果没有呢?争论可能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大家一定记得很清楚 。我们来看最后一个问题:
【例3】普通消费者局限于职业弱势群体的立场,没有办法有效识别错误或扭曲的负面信息 。即使企业试图澄清,在当前“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大环境下,强烈的记忆效应会让追求风险规避的人很难改变原有的错误观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会以此作为消费决策的指南,这让一些守法的企业很难得到“不公平的委屈” 。
如果属实,以下哪一项最能削弱上述观点?
A.媒体利用其便利性和与公众认知结构的易兼容性,向社会普及专业知识 。
B.监管部门为企业建立信用档案,为消费者提供企业动态信息全景 。
C.那些有“前科”却试图“洗心革面”的企业,很难回到正常的交易轨道 。
D.坏名声一旦成为社会的集体记忆,在大众的认知中就会有很强的粘性 。
根据提问法中的“弱化”,确定弱化论点 。
B项指出监管部门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查询企业信息的途径,即消费者并不“难以有效识别错误或扭曲的负面信息”,具有弱化效果,仍为反驳论点 。
D项指不良声誉在公众认知中的粘性,证明论点中“‘不公平不公正’难以澄清” 。是对新论点的补充,有强化作用 。
因此,选择选项B..
【论证过程答题格式 论证过程】最后,虽然我们理解论点的加强和削弱,但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还有其他方法 。让我们以两张思维导图来结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