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号”在火星两个月才行进400米,为什么这么慢?


“祝融号”在火星两个月才行进400米,为什么这么慢?


文章图片


“祝融号”在火星两个月才行进400米,为什么这么慢?


文章图片


“祝融号”在火星两个月才行进400米,为什么这么慢?


文章图片

【“祝融号”在火星两个月才行进400米,为什么这么慢?】
“祝融号”在火星两个月才行进400米,为什么这么慢?


文章图片


“祝融号”在火星两个月才行进400米,为什么这么慢?


文章图片


“祝融号”在火星两个月才行进400米,为什么这么慢?



2020年7月 , 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 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 。 2021年5月15日 , 历经200多天的飞行 , “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成功着陆 , 并成功释放“祝融号”火星车 , 这是我国首次成功在火星表面软着陆的探测器 , 而且是一次成功完成对火星的“绕、落、巡”探测任务 , 在世界深空探测领域书写了“传奇式”的壮举 。

“祝融号”2个月来行进了400多米根据我国探火工程的官方微博报道 , 从5月15日“祝融号”成功软着陆火星以后 , 到目前为止 , 以降落点为出发点 , 大约行进了410米 。
在此过程中 , “祝融号”拍摄并传回了大量珍贵的照片 , 其中既包含一开始与“天问一号”的合照 , 更多的则是反映火星自然环境的图片 , 主要展示了火星地表地形地貌、土壤和岩石形态、火星天空等方面的景象 。

很多人在看到这些照片 , 在大开眼界的同时 , 不免也心生疑问 , 那就是两个月的时间 , “祝融号”才行进400多米 , 平均每天还不到7米 , 每小时才30厘米左右 , 比蜗牛爬行都要慢 , 为什么“祝融号”行进如此之慢?是因为我们的技术不过关 , 还是“祝融号”出现了问题呢?

“祝融号”的使命按照我国对火星探测的计划 , “祝融号”在火星的工作时间只有3个月时间 , 在这3个月内 , 主要任务是通过所携载的各种仪器设备 , 通过表面移动和外部环境感知方式 , 对火星局部地区的地形地貌、土壤岩石组成、大气结构等进行探测研究 。

由于火星的地表地形比较复杂 , 为了使“祝融号”在火星上能够高效地完成既定任务 , 我国的科学家们在“祝融号”上安装了灵敏的自主感知环境系统 , 可以根据行进的情况 , 进行自主感知和行为应对 。 同时 , 在“祝融号”上还安装了4块太阳能电池板 , 为“祝融号”的行进和各种仪器的正常运行提供能量来源 。

从“祝融号”所携载的仪器设备来看 , 可以说非常“丰富多彩” 。 除了常规的地形相同、气象测量仪 , 分别用于监测火星表面地形地貌特征、环境气候特点之外 , 还有一些“高精尖”的仪器 , 比如:可以分析火星土壤和岩石光谱数据的多光谱相机 , 能够将岩石烧化为等离子体进而红外显微成像的表面成分探测仪 , 可以探测火星近地磁场特征的表面磁场仪 , 以及能够探测火星地表一定深度以下浅层岩层结构的探测雷达 。

相信通过“祝融号”3个月的“辛勤努力” , 它通过携载的这些仪器设备 , 可以对火星表面的地形地貌、大气和磁场特征、土壤组成、浅层地层结构等进行综合性的探测 , 这些探测数据 , 将为我们深入了解火星的基本特点、演化历史、搜索和论证生命存在的线索等 , 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 。
“祝融号”为什么行进得如此之慢?“祝融号”之所以行进得这么慢 , 并非是由于我们的“火星车”技术没有美国等国家发达 , 更不是火星车坏掉了、质量不稳定 , 恰恰是出于稳定、高效、高质量地进行探测所刻意安排的 , 为什么这么说呢?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
一个是为了确保火星车的绝对安全 。 我们是第一次在火星上释放火星车 , 这对于我们来说 , 火星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 在还没有到达的地方 , 我们很难了解到这些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 在“祝融号”软着陆并且实施水平移动探测之后 , 为了保障能够向地球传回有效数据 , 必须要保证火星车的安全 , 否则将失去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