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在身上的无字史书”-汉族服饰文化

汉族服饰文化是在汉族人们通过儒教《十三经》继承下来的礼仪文化 。我们每个人对于汉族的服饰应该并不陌生 。因为 , 汉族是我们中国一个比较大的民族 。汉族的服饰文化相比大家都不太陌生 。汉族服饰文化究竟是什么呢?
接下来 , 就让我们一起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汉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 。其历史源远流长、文化辉煌灿烂 。纵观几千年的历史 , 汉族的服饰 , 在式样上主要有上衣下裳和衣裳相连两种基本的形式 , 大襟右衽是其服装始终保留的鲜明特点 。不同朝代、不同历史阶段 , 又各有不同的特点 。
在服饰的色彩上 , 汉族视青、红、皂、白、黄等五种颜色为“正色” 。不同朝代也各有崇尚 , 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 , 唐服色黄 , 旗帜赤 , 到了明代 , 定以赤色为宜 。但从唐代以后 , 黄色曾长期被视为尊贵的颜色 , 往往天子权贵才能穿用 。
服饰的原料 , 主要有麻布、丝绸、棉布、毛呢、皮革等 。汉族的染织工艺 , 以其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制作精美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享有盛誉 。古代染织 , 特别是丝织方面 ,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世界上独有的 。古代的染色技术也极为卓越和先进 , 不仅颜色种类多 , 色泽艳美 , 而且染色牢固 , 不易褪色 , 被西方人誉为神秘的“中国术” 。其方法大体可分为织花、印染、刺绣、书花四大类 。
汉族服饰的装饰纹样上 , 多采用动物、植物和几何纹样 。图案的表现方式 , 大致经历了抽像、规范到写实等几个阶段 。商周以前的图案 , 与原始的汉字一样 , 比较简炼、概括 , 抽像性强烈 。周朝以后至唐宋时期 , 图案日趋工整 , 上下均衡、左右对称 , 纹样布局严密 。明清时期 , 已注重于写实手法 , 各种动物、植物 , 往往被刻画得细腻、逼真、栩栩如生 , 仿佛直接采撷于现实生活 , 而未作任何加工处理 , 充分显示了汉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
【“穿在身上的无字史书”-汉族服饰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 , 中国已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出口和消费国 , 这就意味着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已走向世界的舞台在 。
然而要注意的是 , 当今社会 , 中国人所穿的服装款式 , 无一不是西方服饰文化的照搬 。尽管有中山装以及一批所谓的改良版民族服装 , 但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文化母体中脱变出来的现代服饰文化形态了 。如果说硬要强调今天服装的“中国特征” , 只是在西式服装中塞入一些民族文化的符号罢了 。
虽然 , 我们常以唐装、旗袍、中山装作为民族服装得到承认时而感到自豪 , 但在现实的生活中 , 在着装市场上它们已退居到点缀的地位 , 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西服、夹克、T恤衫、超短衣、牛仔服等纯西式服装 。站在中华民族的立点上 , 服饰文化的民族性不存在与国际性的相对地位问题 , 中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饰文化 , 多姿多彩 , 并在不断地丰富着现实生活 , 唯独汉族的服饰文化消失了 。
纵观中国三千年的服饰文化 , 服装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现象 , 和民族的历史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因此 , 要实现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与服装时尚的契合 , 首先要摆正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 重视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 。传统汉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应遵循形式美法则 。要运用其原理和方法 , 结合汉服文化元素的特征 , 并与西方服饰文化相互融合 , 创导中国以汉族为主体的服饰文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