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象征”京族花棍舞文化
少数民族舞蹈是我国民族文化璀璨的一部分 。少数民族舞蹈大都源自人们的生产活动、宗教祭祀以及节庆中 。在京族有着一种特别的舞蹈 , 叫做“花棍舞” 。以前京族人只在哈节跳这种舞 , 现在在其他节日里也会跳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京族文化之京族花棍舞 。
京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较稀少的民族之一 。京族同胞自16世纪左右迁居于中国濒临南海的广西防城县后 , 就一直生活在璀璨玉石般的三座岛屿之上 。
据说 , 在五六百年之前 , 京族渔民每日必经白龙海峡才能入南海捕鱼 。而这唯一出海的咽喉却被大妖怪蜈蚣精所盘踞 。而且提出:凡渔船出海打鱼 , 必以一幼童饲蜈蚣精为条件 。一天 , 有个道人在了解人们的愁苦后 , 提出自己心甘情愿以身饲喂蜈蚣 , 为渔民们换得出海捕鱼权的建议 。渔民们按照吩咐找来一口大锅和一个很大的南瓜 , 架在船头上蒸煮 。
当渔船行至白龙海峡后 , 蜈蚣精便张开血盆大口扒上了船舷 。刹那间 , 道人将沸腾的南瓜连同一锅开水直灌蜈蚣精胃肠之中 。在经过一昼夜难卜生死的折磨后 , 终于随着霞光初露 , 大海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被截成三段的巨大蜈蚣残骸浮于海面 。而且 , 最后在海中竟形成了大小不等的三座岛屿 。而那位智胜蜈蚣精的道人 , 却早已化作云雾飘向了远方 。从此 , 京族人民便将三个岛屿 , 命名为“巫头”“山心”和“万尾” 。
为了纪念道人 , 在白龙海峡出口处建庙宇、竖石碑 , 封这位道人为“镇海大王” 。同时把“镇海大王”的牌位供奉在“哈亭”内最为重要的位置 , 永远接受人们的祭祀与崇拜 , 以求得他的佑护 。
在历时几天的京族传统歌节“哈节”中 , 人们在对各路神灵和先祖进行祭祀和娱乐之后 , 接下来的将是令人盼切已久 , 为护送“各路神灵” , 尤其是为送别“镇海大王” , 进行“驱鬼开路”而跳的舞蹈《耍花棍》 。
在“哈节”最后一项礼仪“宰猪大祭”刚刚结束 , 哈亭内焚烧祭文的青烟还未散尽 , 已从远远村口处传来大木鼓沉重而轰鸣的咚咚声 , 使所有的京族民众都向着村口涌去 。被人们团团围住的参天榕树下 , 一位身着白色长衫、紫色发带 , 双手持长约40公分、缠绕彩色花带、具有驱魔神力花棍的窈窕少女 , 已在闻鼓起舞 。
这位俊美的桃姑双手将花棍频频转动于身体的上下前后 , 她伴着细碎的步履 , 面向东南西北四方将每种舞姿各表演一次 , 以示驱赶各方恶鬼为诸神、祖先开路、送行 。随着木鼓节奏的变化舞蹈速度也越发地快了起来 , 为此 , 周围的观看者再次随之动起来 。
人们一边回首观望着还没有结束的舞姿 , 一边向着远处奔跑 , 似乎还都在测算着应停步的合适位置 。突然间 , 只见桃姑在急速舞蹈的最后 , 双手将花棍向头后方反身远远抛出 。
【“幸福的象征”京族花棍舞文化】这一举动使人们不顾一切地奔跑起来 , 去抢接将从空中跌落下的花棍 。原来这是京族习俗中所说的:“谁能接到节日最后一项《耍花棍》舞蹈所抛出的 , 具有驱魔能力的花棍 , 谁在这一年中就能免除一切灾疫并心想事成 。”
推荐阅读
- 色厉内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求个好听的网名男生 初夏迷音
- 撒拉族民间乐器:“口细”和“宰靠”
- 数学中h是什么意思
- 38什么节日
- 注册qq号怎么注册
- 上是六书中的哪一类字
- 瑶族酒文化,瑶族“三关酒”
- 独具特色的高山族男子服饰
- 为什么打嗝一直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