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文化中的开吊仪式要注意什么

丧葬在我国民族文化中及其讲究 , 它是举行丧事 , 让死者有归宿 , 生者有悼念等相关事宜的仪式吊唁是生者有悼念等相关事宜的仪式 , 建国前 , 县人“重死轻生 , 厚葬薄养” , 对葬礼极为重视 , 致有“生时不孝顺 , 死后哄鬼神”之谚 。未成年者及非正常死亡者方可草草掩埋 。人死在外 , 不得抬入家门 , 一切从简 。老人去世 , 葬礼繁褥 。
【丧葬文化中的开吊仪式要注意什么】现在城市一般将死者送到殡仪馆 , 习俗家中要布置灵堂 。灵前安放死者遗像 , 安放一张桌子 , 桌上摆着贡品、香炉、蜡台和长明灯等 。按照习俗在没有收殓之前 , 这盏长明灯不管白天晚上都要有人看守 , 不能让它熄灭 。据说这盏灯就是死者的灵魂 , 尸体和灵柩都忌讳停放在光天化日之下 。据说怕受所谓“日精月华” , 更怕冲犯上天过往的神灵 。因此在农村只要是举行祭奠仪式 , 还要搭灵棚 。
搭灵棚规模的大小 , 主要是看丧居院落的格局 。如果只搭一层院子的灵棚 , 叫做“平棚起尖子” , 也叫“一殿” , 就像古典殿堂一样 , 上边起一条脊 。如果丧居有两层院子 , 就可以搭一座大棚 , 将这两个院子都罩上 , 灵棚院子的棚顶高些 , 前院棚顶略低 , 使两个顶子浑然一体 , 后高前低 , 叫做“一殿一卷” , 即后院高顶为“殿” , 前院低顶为“卷” ,  。
所谓“殿”就是殿堂的意思 , 所谓“卷”即棚顶全是活席 , 可以卷起来的意思 。这种棚不但美观而且不漏水 。从外观上看 , 使人望之 , 哀戚之情就油然而生 。由于在这期间 , 吊唁的亲友多 , 而且时间都比较集中 , 凡远亲、朋友来吊唁的 , 就被引到这种棚里上祭 。还有的棚是用来摆座 , 让来宾们休息、喝茶、用饭的 。
接下来就是举行开吊仪式 , 这是最讲究排场的一个仪式 。
在南方 , 丧家要在大门口设置一口“报丧鼓” , 吊唁的人一进门就击鼓 , 亲属听到鼓声就嚎哭迎接 。来吊唁的人向死者遗像行礼哀悼 。有的地方就只在灵案上放一个铜磬 , 由一个人专门负责敲击 , 隔一会敲一记 , 说是铜磬响一声 , 黄泉路上就光亮一闪 , 灵魂可依着照明前行 。但又不可以连敲 , 不然死者亡魂就会踉踉跄跄 。
灵堂上孝子孝孙至始至终都披麻戴孝在灵案前陪祭 。一般亲友所送祭礼是香、烛、鞭炮、纸钱、利布 。吊祭的人都穿着索服 , 以亲疏尊卑为序 , 一家一堂 , 本家先祭、外客后祭、长者在前 , 晚辈在后 。
在城市吊唁仪式已经大大简化了 , 主要是遗体告别和开追悼会 。前来吊唁的人身着素装 , 佩戴白花和黑纱 , 在哀乐声中吊唁的人可以向死者的主要亲属说些简短的劝慰的话 , 如“请多保重”“望您节哀”“要注意身体等” , 劝慰丧家节哀顺便保重身体 。
世界各国政治制度、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不同 , 人们对死者致哀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 在民葬中致哀方式多种多样、千姿百态 。但国家的大型治丧乃至国葬及致哀形式除有吊唁、追悼会、遗体告别和骨灰安放外 , 主要是以下一些致哀形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