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我们在海拔比较高的地方进行旅游时 , 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 , 就是除了呼吸越来越困难之外 , 我们所感受到的温度也越来越低 , 这一点在我们看全国天气预报时也会得到印证 , 比如黄山、泰山所处区域的气温要比周边其它地区的要低一些 。 当然 ,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很多 , 海拔只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 有人据此提出了疑问 , 在高山的山顶 , 比如珠穆朗玛峰的顶部 , 距离太阳应该更近一些 , 为何气温会达到零下二三十度呢?
宇宙中热量的传输方式共有三种 , 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 其中热传导仅发生在物体没有发生宏观性运动时所进行的导热现象 , 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固体物质中的热量传输才是完全的热传导 。 热对流是发生在流体中的一种传热现象 , 是不同区域的液体或者气体产生温度梯度时 , 由于密度发生了差异所引发出的自然对流现象 。 热辐射和热传导、热对流有着明显的不同 , 它不需要任何介质作为热量传输的载体 , 通过电磁辐射的方式向外界散发热量 。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以上三种热量传输方式都非常常见 , 但是在宇宙空间中由于气体密度非常小 , 大部分区域几乎呈现真空状态 , 因此热辐射是宇宙空间中最重要的热量传递方式 。
然而 , 宇宙空间并非完全的真空 , 电磁波在传递能量的过程中 , 势必会遇到星际气体、尘埃等物质的干扰作用 , 体现在吸收和反射相应的能量 ,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磁波的能量 。 因此 , 在宇宙空间中 , 一个恒星系统中的不同行星 , 它们接收到同一恒星释放的热量大小 , 最主要的决定性指标就是与恒星的距离 , 通常情况下与恒星距离越近 , 行星表面平均温度就越高 , 反之就越低 。
如果我们在一个行星的表面 , 来分析温度的高低 , 那么与恒星的距离这一指标数值上的差异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 因为行星整体与恒星的距离太大 , 行星不同区域与恒星的距离之差 , 与行星整体与恒星的距离几乎可以认为是相同的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影响行星表面温度的因素 , 就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 。 第一个是恒星光线的入射角 , 即光线与行星地表之间的交角 , 这个角越大 , 表明光线越倾向于垂直地表入射 , 单位地表面积所接收到的辐射能量就越大 , 辐射强度就越强 , 区域温度就会越高 , 这也是为什么行星地理两极的温度要比赤道低得多的重要原因 。 同样的道理 ,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 其处于远日点时北半球的温度要比近日点时还要高 , 也是北半球接收到的太阳光线入射角较大所致 。
那么 , 如果我们在地球同一纬度来分析 , 不同的区域温度也有高有低 , 因为是同一纬度 , 就排除了与太阳的距离、太阳入射角这两个主要原因的影响 , 那么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除了植被覆盖度、地表形状、水体分布等影响因素以外 , 地势的高低是重要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 而地势的高低对温度的影响 , 其作用机制就在于大气层的存在 。
地球的大气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 每一层的物理状态都有明显的不同 , 而影响着地表各类地形地貌变化、生物活动和不同圈层物质及能量迁移转化的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之内 。 对流层的平均厚度为12公里 , 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才8.8公里 , 完全处于对流层之内 。 由于引力的作用 , 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分子80%以上都集中在这一层 , 同时又由于距离地表较近 , 气体分子所吸收的能量 , 主要来源于地表的红外辐射 , 因此在对流层内随着高度的上升 , 一方面气体分子逐渐稀薄 , 另一方面到达远处的红外辐射强度就越低 , 因此温度也会随之下降 , 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将下降0.6摄氏度左右 。 比如 , 理论上珠穆朗玛峰的峰顶 , 其温度要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温度低40多度 。
平流层中集中了大气层中18%的气体分子 , 空气运动以平行流动为主 , 状态相对于对流层来说显得非常稳定 , 在这一层中臭气分子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 空气分子的内能相应提升 , 因此在这一层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增加 , 温度区间从底部(对流层顶部)的-50摄氏度升高到顶部的-20摄氏度 。 在中间层的下部 , 残余气体的对流又开始旺盛起来 , 温度的变化趋势是随着高度的上升而降低 , 当降低至-80摄氏度以后 , 就成为整个大气层中低层大气和高层大气的分界点 , 在这个区域之上 , 残余的气体分子开始逐渐被太阳辐射作用发生电离 , 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迅速提升 , 比如到达中间层的顶部温度在100摄氏度左右 , 到达热层顶部可以飙升到1000摄氏度 , 而到达散逸层之后可以达到1500摄氏度 。
推荐阅读
- 人的眼睛最远能够看到多远的星体?
- 地球里面藏着另外一颗行星的残骸
- 疑似外星人存在的十大发现,上千个星球可能诞生智慧,而它们就在那里
- 外媒:我国准备用新方法寻找另一个地球!
- 可观测宇宙内一共有多少原子?如果把原子核聚集到一起能有多大?
- 科学家首次观测到白矮星爆炸,死去恒星的遗骸,为什么还会爆炸?
- 水星那么小,离太阳那么近,为什么没有被太阳吞噬?
- 如果外星人入侵地球,人类有能力反击它们吗?来看看咱们的文明等级
- 这个导航系统不一般,未来或可实现星际太空旅行,你期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