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们用完餐放下碎银就走?为何店小二从不清点也不拦着


在古代,人们用完餐放下碎银就走?为何店小二从不清点也不拦着


文章图片


在古代,人们用完餐放下碎银就走?为何店小二从不清点也不拦着


文章图片


在古代,人们用完餐放下碎银就走?为何店小二从不清点也不拦着


文章图片


在古代,人们用完餐放下碎银就走?为何店小二从不清点也不拦着


文章图片


在古代,人们用完餐放下碎银就走?为何店小二从不清点也不拦着


文章图片


在古代,人们用完餐放下碎银就走?为何店小二从不清点也不拦着


近些年来 , 古装电视剧 , 尤其武侠片非常受观众的喜欢 。 电视剧中很多场景画面潜移默化地深入了人们心中 , 比如 , 古人到酒楼吃饭 , 酒足饭饱之后不多说一句话 , 在桌子上扔下一把银子就走 , 而店小二不但不拦着 , 还满脸堆笑的欢送 。

这个场景不禁让人疑惑 , 难道古代餐馆酒店吃饭都是由着客人给钱 , 店家没有定价吗?
其实不然 , 这样的场景只是为了剧情的需要 , 用来衬托电视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不拘小节 , 出手豪爽 , 也是为了减少剧中繁琐的情节 , 让故事线索发展的更快也更合理 , 不让观众失去耐心 。
付账不用找零直接走人实际上 , 这样的情景在现实中很少出现 。 正规的酒楼作为盈利场所 , 菜式都有明确的价格 , 客人吃完之后要根据消费结账 。 对于顾客来说 , 选择物美价廉的地方消费合情合理 。

像这样既不问价 , 也不算账就直接走人的 , 就是顾客不在乎有没有多付账 , 店家也是要仔细算算的 。
一个不问 , 一个不算 , 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 , 那就是这个价格是双方都知道的 。 比如我们现在去餐厅吃饭 , 看到价目表后不用老板说就自己付款走人 , 这一举动和古人吃完饭放下银子走人如出一辙 。 但是 , 鉴于古代钱币和现代钱币价值的不同 , 两者意义却大不相同 。
首先 , 现代的货币流通非常先进 , 钱币分类明细化 , 百元钞票 , 十元钞票 , 五元 , 一元 , 还有角 , 前些年甚至还有分币 。 人们在消费时大概掌握了商品的价格 , 都会按照价格去付款 , 有时候不需要找零 。 这是在双方都默认的情况下 , 不用语言交流就结束的交易 。

银子在古代的价值电视剧中古人甩银子耍酷 , 可不是人人可以做到的 。 这就要我们仔细去研究一下银子在古代的价值 。
银子作为货币流通是从明朝开始的 。 因为早期银矿开发资源不多 , 银子的存储量很少 , 再加上银子的制作工艺不成熟 , 所以远古时代市场上并没有用它作为主要的钱币进行周转 。

因为珍贵所以银子货币价值很高 , 一般的场合都用不到银子 , 普通人更不会拿银子去大街上吃饭买日用品 。
对银子的重视起源于远古的新石器时代 。 那时候人们已经认识到了银子的贵重 。 到了后来的朝代 , 朝廷中有文臣武将立了大功 , 皇帝都会用金银珠宝来进行犒赏 。 那时银子大多的用途是用来制作装饰品 , 女人的首饰或者家里的摆设 。

【在古代,人们用完餐放下碎银就走?为何店小二从不清点也不拦着】银子被作为货币流通开始于公元1529年的明朝时期 。 跟我国早就有了贸易往来的西方国家开始使用银币 , 我国在与他们交易的过程中 , 积攒了许多白银 。
朝廷将这些白银按照分量制作成了钱币 。 一锭为一两银子的碎银 , 十两银子做成一个元宝 , 还有二十五两的银条和五十两的银饼子 。 面额的大小用份量来区别 。

明朝之前 , 古人做交易使用的是纸币和铜币 , 铜币的使用量是最大的 。 银子被正式使用后 , 它和铜币之间的换算是:一两银子等于一千铜币 。
一个铜币被称为一文 , 五文钱就能买到一斗米 。 明朝的一斗米相当于现在的十二斤米 。 这样计算 , 一两银子可以买到二百斗米 , 也就是能买到两千四百斤米 。

一个五口之家 , 按一天吃掉五斤米算 , 一两银子买来的米够吃一年零二个月 。 所以 , 一两银子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
一个古人带着一锭一两的银子去酒楼吃饭 , 按照当时的市价 , 价格再高也可以吃好几顿 。 电视剧中客人吃完饭扔下一把银子走了的 , 绝对是出手阔绰的富豪 。 而店小二天天做生意 , 早就练就了火眼金睛 , 看到银子不用清点心里就有了算计 , 还巴不得客人不让找零自己狠捞一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