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太胖,抓起来炼油差点灭绝,因为特殊技能,又意外被拯救


因为太胖,抓起来炼油差点灭绝,因为特殊技能,又意外被拯救


文章图片


因为太胖,抓起来炼油差点灭绝,因为特殊技能,又意外被拯救


文章图片


因为太胖,抓起来炼油差点灭绝,因为特殊技能,又意外被拯救


文章图片


因为太胖,抓起来炼油差点灭绝,因为特殊技能,又意外被拯救


文章图片



油脂 , 是现代人人讨厌的东西 , 它会改变我们的体型 , 影响我们的健康 。
但无论我们怎么咬牙切齿地讨厌 , 也无法改变人类对油脂的渴望 。 在过去 , 若没有油脂 , 人类祖先是很难在资源匮乏时期存活下来 , 渐渐地将对油脂的渴望刻进了人类基因 , 吃油炸食物会让人开心 , 或许就是最好的印证 。

而这种渴望 , 不仅体现在吃方面 , 也体现在生活中 。
鲸油就是非常典型的一种 。 在工业并没有这么发达的时期 , 鲸油日益增长的需求 , 捕鲸业蒸蒸日上 , 鲸鱼都差点被人类捕猎灭绝 。
除此之外 , 还有一种比较小众的鸟类——油鸱 , 也因为油脂 , 差点灭绝 。

什么是油鸱?
油鸱 , 是生活在南美洲的一种鸟类 , 是夜行动物 , 夜鹰的近亲 , 居住在洞穴内 , 以水果为食 , 尤其喜欢是棕榈科和樟科的果子 。
发现果子后 , 它会在空中盘旋 , 并用强壮的喙摘果子 。 果子一口吞下后 , 储存在胃里 , 将果肉部分消化完后 , 会将果核吐出来 。
据统计 , 在它们的食谱中 , 包含了24种不同果子 , 这些果子是具有芳香的 , 油鸱可以通过它们发达的气味找到 。
为了食物 , 它们几乎从来不休息 , 在夜间成群觅食 , 常常要长途跋涉100-150公里 , 才能获得它们喜爱的果实 。

事实证明 , 吃素不一定会瘦
这样的食谱 , 加上这样的运动量 , 按照常理 , 这种鸟的体型应该非常娇小 , 但事实上 , 油鸱的外形和我们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
油鸱体型丰满圆润 , 体内油脂含量很高 , 皮下有一层厚厚的黄色脂肪 , 而且是年龄越小 , 油脂含量越高 , 雏鸟在某个阶段的体型是成年油鸱的1.5倍 。
吃素但不瘦的主要原因 , 还是出在食物上 。
油鸱最喜欢的果子 , 都是一些脂肪含量比较高的 , 例如油棕果和牛油果 , 平均脂肪含量都在50%左右 。
由此可见 , 吃素不一定能减肥 。

因为太胖 , 被抓来炼油
人怕出名 , 猪怕壮 。
对于油鸱来说也是一样的 。
油鸱是穴居动物 , 每到繁殖的季节 , 会在洞穴里搭窝生孩子 。
聪明的印第安人就会利用这个机会 , 抓油鸱来炼油 。
由于雏鸟油脂含量更高 , 又不会飞 , 就成为首要目标 , 印第安人用长棍破坏鸟窝 , 就能轻松获得雏鸟 , 然后直接在洞穴口支起一口大锅 , 点上火 , 把雏鸟扔进大锅 , 现场炼制动物油 。
有时候图方便 , 会直接把雏鸟尸体绑在木棍上 , 当火把用 。
据介绍 , 油鸱炼出来的油非常干净透明 , 也没有异味 , 可长时间存放 , 当地人会用这种油来点灯 , 也会用来炒菜 。

“行走的油包”能回声定位
油鸱在科研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非常疑惑 , 油鸱居住在黑暗的洞穴中 , 飞来飞去 , 是如何做到不“撞车”的呢?
百思不得其解 , 科学家们实地走访 , 并采访当地居民后猜测 , 油鸱在黑暗中能和蝙蝠一样 , 回声定位 。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 , 科学家们在一个洞穴中 , 捕捉了一些油鸱样本 , 塞住它们的耳孔后放掉 , 再用科学仪器检测油鸱的行为 , 才发现了油鸱在黑暗中飞行的奥秘 。
在光线正常的情况下 , 油鸱完全可以依赖视觉判断飞行方向 , 但在黑暗中 , 油鸱会发出非常尖利的叫声 , 叫声在洞穴中会产生回音 , 凭借这种回音 , 来判断食物、同伴、障碍物的位置 。
油鸱的回声定位和蝙蝠略有不同 , 蝙蝠发出的是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 , 而油鸱发出的是人耳听力范围内的声波 , 而且声音非常大 , 尤其是在洞穴中 , 声波频率可达7000赫兹以上 。

最后
回声定位的技能 , 让油鸱声名鹊起 , 自然也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
当地政府为油鸱建立了国家公园保护起来 , 很多游客慕名前来 , 欣赏这种丰满的 , 带着雷达的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