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的词坛地位是怎样的?
提起温庭筠,作者心中又是百感交集 。
他是大唐第一才子,却因时代格局而没有功名;他是花间诗派创始人,他的“填词”名动天下,为皇上青睐,却又不得见;他出身没落贵族,没有享受到“官二代”的风光,终究是饱受打压,郁郁不得志;他因长得丑,在那个“郎才女貌”的大唐盛世,终究没埋没…
他像唐伯虎、金圣叹等很多文人一样,是天下之幸,是一己之殇 。
温庭筠作为花间诗派的鼻祖,在词坛地位很高,这一点毋庸置疑 。
文章插图
谈及他的词作,自然绕不开那首被唐宣宗推崇备至的《菩萨蛮》,原文如下: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菩萨蛮》是温庭筠的代表词作 。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全词成功运用反衬手法,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
【温庭筠的词坛地位是怎样的?】
文章插图
后来,首词后还被刘欢填曲,姚贝娜演唱,成为了电视剧《甄嬛传》的插曲《菩萨蛮》非常动听:
温庭筠不仅在填词上造诣极高,诗作也是屈指可数 。最值得称道的就是那首《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离家在外,羁旅愁苦;半世流离,忧思难忘 。全诗“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作者在高中时,便对这首诗记忆深刻 。尤其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名句,里边刻画的每一处物景,都是哪里清丽、苍凉、自然 。
据说,对于这首诗里的名句,欧阳修曾仿照“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写了一句“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 。”却终未能出其右 。
文章插图
谈及温庭筠的身世,史料上对他的记载是这样的:出身没落贵族,数举进士不第,官场长期受打压,终生不得志……他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代,因为性格上的两大特点:1、喜欢乐于助人,2、喜欢讥讽权贵,最终给他带来了不幸的后果 。
关于他的容貌,史书记载,其人形貌媸陋,不修边幅,有“温钟馗”之说法 。说白了,就像捉鬼的钟馗一样,难免会被人厌弃 。纵然才华横溢,又能如何?只能慨叹一声 。
文章插图
温庭筠虽然出身没落贵族,但是书香门第的底子尚存 。他从小敏而好学,饱读诗书 。少年时,便颇有才名,工于小赋,尤擅写应试文章 。当时考试要求写赋,每赋八韵 。
无论出什么样的题目,温庭筠每交叉一次双手,便能转换一韵,如是八次,一篇文采斐然的赋便应运而生了 。当时就有“温八叉”的美名 。温庭筠每次都能如此,文学功力之深厚,让人击节叹赏 。据传在一次考试中,监考老师还专门给他安排了特殊座位,就是不让他帮别人“答卷“,即便如此,最后他还是成功的帮8个人做了答卷 。才学之高,即使是七步成诗的曹子建,我想也不过如此了!
文章插图
多年后,他的一大票粉丝华美登场,李煜、欧阳修、柳永、陆游、李清照、晏几道……并都成为各个时代大腕级人物 。艳而有骨的《花间词》,更成为人人奉若至宝的经典 。
赏经典诗词,聊诸类文化,请关注【文史道】 。
其他网友观点温庭筠 (约812―870),诗词兼攻,都很出名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
“高考”成就了不少人才;考什么,就学什么嘛!晚唐科考考试律赋,八韵一篇 。据说温庭筠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 。
可是事与愿违,这么一个刻苦用功的学生,却屡试不第;反而在考场上讲哥们儿义气,递条子“救数人”,最后当然是作为考场舞弊处理 。一生没有再走入考场 。
史书对他评价颇高,特别是近代学者更说他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
温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自幼好学,苦心研习,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长于诗词 。《旧唐书》本传中说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 。
最后介绍一首《望江南·梳洗罢》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
这是一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 。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
温庭筠的功底可见一斑 。
其他网友观点温庭筠的词,一般人不爱,因为费解,因为艳丽不合国人审美 。温词,擅长用叠加的华丽词语,营造极富美的画面,初读只感晦涩,没有那种忧伤悲痛的情愫 。倘若人过中年,个人的体会渐深,很多时候,一个画面一个词,便能引出自个的回忆,此时再读温词,或许个中滋味方觉美妙 。
这正如于画,大部分人倾向于山水画,有留白,要素雅,有诗有情有景有境,令人拍案叫绝 。
而比较欣赏不来的,一或素描,二或人像 。直突突的线条杵在那,东西是对的,但是没有情感共鸣,画面是死的 。因此,温诗不太适合年轻人赏读,而中年某一些阶段,重读温诗,你会发现,原来它亦美的惊心动魄 。
下面举例一首来看温诗的风格特色 。
更漏子 唐代:温庭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
此首亦是温词典型代表 。音韵极美,几个漂亮的名词放在一起,画面亦是极美 。若你非要说它缺少素雅,没有情感,可自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情感的人读到个中意象或有自己的所思所感,此亦是它的魅力所在 。
柳丝长衬着春雨细,花外的雨轻滴滴哒哒,汇成一滴又落入泥里 。首起便是一副寂静春深的小院景致,夜里听雨,雨中看花,尤甚于白日 。黑夜人静,对雨声之精微音韵,对雨景之要眇想象皆能比白天更明显 。
而次句,一般人读来便颇费解 。塞雁,乌鸣,鹧鸪这本是天壤之别的三种景致,何以放到一块 。有心的人便会追溯作者的本意,其实,懂的人,自不必深究其要义 。《传灯录》有故事云:“仪凤元年,届南海 。师寓止法性寺廊庑间 。暮夜凤飏刹幡,闻二僧对论,一云幡动,一云风动,往复酬答,未曾契理 。师日:非风幡动,动者自心耳 。”是啊,心动,则眼观之物亦动,人生许多事情,并未皆是事实,亦非全然有理 。心念之间,可以有万般变化 。雨夜之中或者温庭筠听到了几声雁唳,又偶闻得几声乌啼,作者心有所动,便起了“惊”和”起”,这是心动,亦是想象中之景,或不是实有眼观之物 。而画屏金鹧鸪,本是无生之物,因着作者的心在那时有所惊,眼看着屏上的鹧鸪似乎亦是惊之神态,故将此三放在一起 。或许不合常态,但是却生出此无穷之美感 。而未有特定要义,我们读之,又能引发自个无尽之思绪,何等妙哉 。
杜甫有诗言“灯前细雨檐花落” 。是真的细雨落到灯前了吗,恐非也,而是窗外的雨声让作者的心动了,便只绝这雨的景象在眼前,作者有此感,而有此联想,亦是将抽象的感情作具体的描述,我们不必一味深究其要义 。就像赏析诗词,你不品它的美,它的敏感,它的情丝,它的惆怅,而一味纠缠个中诗句要义,个中情景不符常理,岂不是因小失大 。
诗的后半阙已较好理解 。梦境真实之间交替,香雾帘幕,谢家池阁或有实指,或是作者表达眼前场景之富丽堂皇,都可 。而红烛夜难眠,惆怅梦难解,是而梦长,一长字,多少的言语含在其中 。
“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心事竟谁知,月明共满枝”温诗的词或者没有王维之留白清雅来得让人清爽,或者未有易安之情深热烈让得揪心 。但其精妙的言语个中漂亮的意境,单单放在那里,便是一幅无价的画面 。而深掩在画面之中的情感,或许作者并未有 。但有或者没有,只在于你,在于你的心 。心因美因伤而动,情便因此而联想引伸 。温庭筠是花间词人第一人,经他之后,词这一原本只供吟唱的艳曲,慢慢便的让人重视,故其对词早期的推到作用不可忽视 。
推荐阅读
- 如何减肥,大体重的人有什么好方法吗?
- 台式电脑组装要点
- 又香又甜的白米饭是怎么来的
- 八宝醪糟的制做
- 形容小船的词语有哪些
- 稷山油翟店烧饼的做法
- 尖椒皮蛋的做法
- 有孕囊是宫外孕吗?
- 宫颈糜烂中度一定要做手术的吗?
- 接吻会传染艾滋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