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加减治慢性肝炎医案、配方
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是指肝发生炎症及肝细胞坏死持续6个月以上 。慢性肝炎可以由不同原因引起,不是一个单纯的疾病,而是一个临床和病理学的综合征 。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可毫无症状、有轻微不适直至严重肝功能衰竭 。实验室检查可表现为轻度肝功能损害,直至各项生化指标的明显异常 。肝组织学检查可显示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坏死及炎症,主要在汇管区、汇管区周围及肝小叶,病变严重时可有肝实质的塌陷、肝小叶结构破坏、纤维化及结节再生而形成肝硬化 。
本病在中医学中可归属于“胁痛”、“黄疸”等范畴 。中医认为湿热未尽、气滞血瘀、肝肾阴虚、肝郁脾虚,基本上能反映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的主要证型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然而“诸病离不开郁,诸郁离不开肝”,“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佛郁,诸病生焉 。”叶天士日:“郁则气滞,气滞久则化热热郁则津液耗而不流,升降之机失度,初伤气分,久延血分,延及郁劳沉…”说明肝郁日久易致顽疾 。
【临床应用】
杨氏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加减,柴胡6g,白芍10g,枳壳10g,制香附10g,川芎6g,陈皮10g,丹皮10g,丹参15g,虎杖15g,蛇舌草30g,甘草3g 。若为肝胆湿热型,症见胁肋胀痛,脘腹满闷,恶心厌油,甚则黄疸,小便色黄,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质红,脉弦滑数 。加茵陈30g、大黄6g、土茯苓12g以清热利湿;若为肾阴虚型,症见头晕耳鸣,咽干口燥,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细弦,则加生地10g、山萸肉12g、炙鳖甲20g以补益肝肾之;,
阴;若为肝郁虚型,症见胁肋胀痛,烦躁易怒,纳食减少,脘痞腹胀,舌淡苔白,脉细弦,加党参10g、黄芪20g、白术10g、延胡索10g,以健脾益气,疏肝解郁;若为瘀血阻络型,症见面色晦暗或赤缕斑斑,肝脾肿大,蜘蛛痣,肝掌,舌紫暗有瘀斑,脉弦细涩,则加三棱12g、术12g、穿山甲20g,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慢性乙型肝炎,以本方加味为基本方,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辨证施治,随证加减 。杨氏2观察病例58例,男38例,女20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3岁,平均41岁;病程1年内3例,3年20例,3~5年16例,5年以上19例 。治疗前后各做肝功能、乙肝五项检查1次,其中治疗1个月查1次肝功能及乙肝五项随访者三个月查1次 。一般三个月为1疗程,1~2疗程为宜 。停药后均随访9~12个月 。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疗效标准:显效:症状及体征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HBsAg转阴连续3次者;有效: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肝功能大致正常,Hg未转阴,但滴度下降;无效: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肝功能指标未见好转,HSsAg仍属阳性 。治疗结果:显效25例,有效29例,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3.1%
顾氏等以柴胡疏肝散为治疗方法:两组均用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及胸腺肽80mg+10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 。每日一次,30天为一疗程 。治疗组加用疏肝理气方剂柴胡疏肝散 。主要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肝功能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症状、体征改善或消失,ALT、AS、TB正常 。②有效:LT、AST下降75%以上,但未正常,TB正常或轻度异常 。③无效:ALT、AST下降75%以下,或轻度上升,TB未变化症状未改善 。总有效率:治疗组83%,对照组66% 。顾氏运用兵法以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良好效果 。选择自1993以来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例60例,年龄为18~55岁,其中男47例,女13例,将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均有可比性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中医证见:两胁胀痛,部位游走不定,痛随情志变化而增减,乏力纳差,舌生瘀斑,或紫暗,苔薄脉弦 。
俞氏选用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护肝、退黄、防治感染等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减:柴胡、白芍各15g,香附、青陈皮、枳壳各9g,甘草6g,郁金、蒲公英各15g,金钱草30g 。加减药物有:茵陈、大黄、龙胆草、山栀、木香、半夏、黄芩等 。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20天为1个疗程 。俞氏4选用病例,其中,治疗组65例,男49例,女1例,年龄18~67岁,平,
均37.5岁,其中急性病毒性肝炎1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40例,肝炎后肝硬化15例 。合并胆道感染的诊断依据:肝区疼痛、乏力、腹胀或低热,肝脏肿大、胆囊区压痛,X线造影检查胆囊大小及功能不正常或B超发现胆道、胆囊病变或功能异常 。对照组选择病程及临床症状体征与治疗组相似的患者58例,其中男43例,女15例 。疗效标准:显效:1~2个疗程症状消失、体征及辅助检查改变明显减轻,肝功能基本正常 。有效症状、体征减轻,肝功能好转 。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两结果治疗组65例,显效37例,有效23例,无效5例,对照组58例,显效20例,有效26例,无效12例治疗组显效率为56.9%,总有效率为92.35% 。对照组量效率为34.5%,总有效率为79.3% 。两组比较有曼着性整异(P<0.05)
【病案举例】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慢性肝炎医案、配方】陈某,男,38岁1993年8月初诊,困患慢性乙性肝炎经治半年未见明显效果,故来我院求治:症见恶心呕吐、目黄、尿黄、纳呆、腹胀、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喊脉弦滑 。肝功能:HBsAg(+),滴度:1:128;谷丙转氨酶:126U;B超:肝内光点密集,腹水(+) 。辨证属湿热疫毒,内蕴肝胆,治以清热解毒利湿、疏肝利胆为法,以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6g,白芍10g,茵陈30g,大黄6g,枳壳10g,制香附10g,川芎6g,陈皮10g,丹皮10g,丹参15g,虎杖15g,白花蛇舌草30g,甘草3g 。服1剂,症情明显好转 。然后随证加减共服80余剂,痊愈,肝功、B超均示正常 。
推荐阅读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功能性消化不良医案、配方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胃扭转医案、配方
- 怎样打荷包蛋才能不散 荷包蛋的做法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十二指肠溃疡医案、配方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结肠炎医案、配方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慢性胆囊炎医案、配方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肠易激综合征医案、配方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胆汁反流性胃炎医案、配方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慢性浅表性胃炎医案、配方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医案、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