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鞠丸加减治糖尿病胃轻瘫医案
【越鞠丸加减治糖尿病胃轻瘫医案】糖尿病胃轻瘫又称糖尿病胃麻痹,是糖尿病常见的消化道慢性并发症,是继发于糖尿病的以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的胃动力低下为特点的临床症候群 。
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制多认为是由于长期高血糖的影响,血脂代谢异常,而致自主神经功能的损害及胃肠道激素调控失衡,胃底肌肉张力下降、胃排空迟缓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临床常表现为腹胀,甚则餐后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饱胀感、泛酸或上腹痛、嗳气等,可伴有其他自主神经病变的征象,如泌汗异常、体位性低血压、阳痿等,本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导致不可预测的血糖波动,使病情恶化 。
糖尿病胃轻瘫属中医“消渴”、“痞满”、“呕吐”等范畴,病因为消渴日久,三焦受损,气机失调,脾胃运化失常或过多服用养阴之品致中虚气滞、通降无力而致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香附可促进胃肠平滑肌收缩,加强胃十二指肠排空,苍术、栀子有降血糖的作用,应用越鞠丸加味治疗疗效显着 。
【病案举例】
杨氏应用越鞠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80例,男41例,女39例;年龄39~67岁;糖尿病病程4~14年,胃轻瘫病史4~15月对照组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40~68岁;糖尿病病程5~13年,胃轻瘫病史3~15月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48: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糖尿病胃轻瘫诊断标准:糖尿病病史5年以上;除糖尿病本身固有症状外,伴有以胃排空延迟为特征的症候群:早饱、厌食、餐后上腹部饱胀、嗳气、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线钡餐检查示胃收缩无力,蠕动减弱,钡剂滞留时间延长>6h;胃镜、B超检查排除消化性溃疡、幽门梗阻、肿瘤及其他器质性病变 。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予控制饮食、体重降血脂,常规降血糖治疗 。治疗组予越鞠丸加味,药用:香附15g,川芎15g,栀子10g,苍术12g,神曲20g,党参12g,枳壳10g,赤芍15g,白芍15g,炒鸡内金15g 。随症加减:上腹胀满、嗳气者加佛手、焦山楂;恶心、呕吐痰涎者加半夏、竹茹;泛酸疼痛者加黄连、吴茱萸延胡索;大便干结者加枳实、生大黄(后下) 。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 。30d为1疗程 。对照组口服莫沙比利5mg,日3次,餐前30min服用 。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X线钡餐检查胃排空时间<4h,治疗组40例,对照组23例;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X线钡餐检查胃排空时间4~6h,治疗组33例,对照组34例;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减轻或反而加重,X线钡餐检查无变化,治疗组7例,对照组23例 。
按:糖尿病胃轻瘫与糖尿病性自主神经尤其是迷走神经病变以及糖尿病继发的胃肠激素变化有密切关系,胃动力学障碍是发病关键,因其影响降糖药物吸收而使血糖波动,增加其他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且血糖控制不良又是胃轻瘫发生的根本原因 。西医治疗除控制血糖外,低脂饮食、少食多餐及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药物,虽取得一定疗效,但症状控制不满意,长期应用此类药物可能使胃动力减弱,且停药后复发较快 。糖尿病胃轻瘫属于中医学“消渴”、“痞满”、“呕吐”等范畴 。其病机主要是消渴日久,阴损及阳,脾胃亏虚,升降失常,饮食停滞,痰湿内生,壅滞中焦,土壅木郁,肝失疏泄,进而出现气滞、血瘀,久郁化火,形成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且气、血、火三者多责之肝,痰、湿食多责之脾(胃),又互为因果,然中焦气滞是其病机关键 。越鞠丸中香附行气解郁为君药,枳壳助香附行气宽中治疗气郁;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活血化瘀治血郁;栀子清热泻火治火郁;苍术燥湿健脾治湿郁;鸡内金助神曲消食导滞治食郁;痰郁由脾湿所生,故加党参健脾益气,协同苍术健脾祛湿以绝生痰之源,加赤芍、白芍活血养血、柔肝止痛 。药理学研究认为香附可促进胃肠平滑肌收缩,加强胃二指肠排空枳壳促进胃肠蠕动,驱除消化道积气0.诸药合用,随症加减,共同达到理气活血、健脾和胃消食、清热祛湿化痰之功,且较莫沙比利疗效好,复发率低 。
推荐阅读
- 越鞠丸加减治脑震荡后遗症医案
- 越鞠丸加减治卒中后抑郁医案
- 越鞠丸加减治精神分裂症医案
- 越鞠丸加减治更年期综合征医案
- 越鞠丸加减治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医案
- 猪肚丸怎么煮好吃 猪肚丸如何煮好吃
- 越鞠丸加减治失眠医案
- 越鞠丸加减治急性胰腺炎医案
- 越鞠丸加减治脂肪肝医案
- 越鞠丸加减治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