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鞠丸加减治脂肪肝医案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
引起脂肪肝的常见原因有过量饮酒、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饥饿、高脂肪低蛋白饮食、蛋白质-热量不足的营养不良、静脉高能营养治疗、小肠改道手术治疗肥胖症、药物或工业毒物、肝炎病毒感染、急性妊娠期脂肪肝、Reye综合征、内分泌代谢障碍等,轻型脂肪肝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只有通过B型超声或CT检查等才被发现 。
脂肪肝形成后,大部分表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体重下降、乏力、腹胀、肝区不适或隐痛,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少数病人可出现轻度黄疸 。
本病属于中医“积证”、“胁痛”、“痰湿”等范畴 。其病因多为饮食失节,或过度肥胖,或饮酒过度,或感受湿热疫毒,或情志失调,或久病体虚等有关,其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内结,瘀血阻滞,而最终形成痰瘀互结,痹阻于肝脏脉络 。
【越鞠丸加减治脂肪肝医案】因此,脂肪肝以痰瘀互结为基本病机特点且多虚实夹杂,而气血亏虚、肝失调养及肾精亏耗、水不涵木是左右脂肪肝预后转归的关键 。
其病位在肝,与脾、肾两脏有密切关系 。越鞠丸功能行气解郁,善消湿郁、食郁、痰郁、血郁,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 。
【病案举例】
雷氏应用越鞠丸治疗脂肪肝59例,依据就诊次序及自愿原则随机分为两组,使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轻重及病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其中治疗组59例,男41例,女18例;平均年龄42岁 。
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3岁病例选择:具备下列5项中的4项:①年龄20~60岁;②肥胖或有饮酒史,肝肿大,肝脏压痛或不适、腹胀、乏力等症状、体征③肝脏B超提示脂肪肝;④肝功能轻度异常;⑤血清总胆固醇(C)、甘油三酯(TG)升高 。治疗方法:在一般治疗(适当休息禁酒、控制饮食以低脂肪、低糖类、高蛋白质饮食)的基础上①治疗组:以越鞠丸为主化裁 。药物:苍术15g,神曲20g,栀子1g,川芎20g,香附10g腹胀者加炒莱菔子20g;肝肿大者加延胡索10g,丹参30g;舌苔黄厚腻者加茵陈30g 。每日1剂,浓煎2次,浓缩合并为500ml,分早、晚2次服 。②对照组口服脂必妥片(市售),3片/次,3次/天 。两组疗程均为2月 。治疗效果参照1993年卫生部药政局制定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疗效评定标准判断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肝脏B超示肝内回声前部明显减弱,后部衰减明显减轻,管道系统走向清晰,肝肾对比回声不强,肝功能正常,TG下降20%以上;治疗组35例,对照组8例 。有效:临床症状好转,B超示脂肪肝有好转,ALT下降,TG下降未达正常;治疗组15例,对照组8例 。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肝脏B超未见好转治疗组9例,对照组14例 。治疗组有效率84.75%,对照组53.3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
按:中医学认为,脂肪肝病理基础与痰、湿、瘀、积有关,常因痰湿碍脾,能食而不化,形成食积,且郁滞化热;瘀、积影响气血循行,导致气郁、血瘀,相因成病,胶结难解,形成痰、湿、热、气、血、食六郁之证 。《丹溪心法》之越鞠丸为统治六郁名方 。方中苍术燥湿运脾,善消痰、湿、食积,又具行气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具有保肝作用,可减轻肝损伤时肝细胞变性坏死的病变程度;神曲能消食祛浊,降脂;川芎行气活血化瘀;香附柔肝行气;栀子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诸药合用,使肝气得舒,脾运痰化,气行瘀散,热清浊祛,既能缓解腹胀、乏力、肝区不适症状,减轻肝脏脂肪沉积,同时又可改善肝功能,疗效确切 。尤其是方中并无刻意的降脂药物,体现了辨证论治的优势 。
推荐阅读
- 越鞠丸加减治急性胰腺炎医案
- 越鞠丸加减治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医案
- 越鞠丸加减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医案
- 越鞠丸加减治胃神经官能症医案
- 越鞠丸加减治急性胆囊炎医案
- 越鞠丸加减治慢性结肠炎医案
- 越鞠丸加减治肠易激综合征医案
- 越鞠丸加减治胃石症医案
- 越鞠丸加减治功能性消化不良医案
- 越鞠丸加减治慢性胃炎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