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汤加减治胃炎医案、配方

胃炎
胃炎是胃黏膜炎性病变 。按病程长短可分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后者又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急性胃炎发病急骤,轻者仅有食欲不振、腹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呕血、黑便、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有细菌感染者常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
慢性胃炎的主要病理为炎性细胞浸润、出血、充血等,其发病与胃酸、胃蛋白酶及幽门螺杆菌等因素相关,因复发率高,治疗颇棘手 。
中医认为胃炎的病因病机,有饮食不节,戕伤中州;或外邪内侵,损及脾胃;或忧患郁怒,肝失疏泄,横逆犯胃,以及禀赋不足,脾胃虚弱等 。其病在胃,但与脾、肝、肾关系密切,病机特点是虚中夹实 。
【临床应用】
施氏3采用柴芍四君子汤治疗慢性胃炎患者32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的28例患者作对照观察 。治疗组药用:柴胡10g、白芍15~30g、党参15~30g、白术12g、茯苓12g、甘草6~9g随症加减:胃脘疼痛者加延胡索12g、川楝子6g,久痛夹瘀有刺痛者加丹参15g、郁金12g,胃酸过多者加煅瓦楞子15g、乌贼骨15g;嗳气加旋覆花10g、佛手10g;脾胃虚寒者加吴茱萸6~9g、高良姜9g;口千者加石斛12g、麦冬12g;湿热者加黄连6g、苍术12g、黄芩9g;解黑便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加白及15g、田七末3g(冲服) 。1剂/天,水煎至200ml,早晚分2次服,4周为1个疗程 。治疗期间忌饮酒及生冷、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对照组应用阿莫西林胶囊500mg,3次/天(餐后服);甲硝唑片200mg,3次/天,首次加倍;黄连素片100mg,3次/天 。以上药物连用4周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7例(21.9%),显效12例(37.5%),有效10例(31.2%),无效3例(9.4%),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治愈2例(7.1%),显效10例(35.7%),有效7例(25%),无效9例(32.2%),总有效率为67.8%,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 。
按:胃主受纳和脾主运化有赖于脾升胃降的协调统一,胃降是胃肠道内容物顺利推进的动力机制 。胃不降或不降反升,可表现为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 。有研究表明,慢性胃炎以肝胃郁热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阳性率最高,占76.8% 。本病属中医“胃脘痛”、“痞满”范畴,多由于情志失调、气郁伤肝、疏泄不利、胃失和降或恣食肥甘厚味、饮食失常、损伤脾胃所致 。方中柴胡苦平透泄、疏肝理气、解郁通滞;白芍柔肝解郁、敛阴止痛;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调中和胃;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柴胡有明显镇静、镇痛、解痉、松弛肠道平滑肌痉挛等作用,更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能提高细胞、体液免疫能力,强身抗病,还可保护细胞膜,减少炎性递质释放;芍药甘草汤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脾胃不和,腹中挛急作痛或泻痢腹痛,其中白芍能改善大脑皮质的紊乱状态,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具有解痉、镇痛、消炎和双向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甘草具有保护胃黏膜屏障作用;黄连、黄芩等热解毒之药,对幽门螺杆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诸药合用具有疏肝、健脾、理气、和胃止痛功效,可达到标本兼治目的 。
周氏4以乌贝四君子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70例 。药用:党参、白术、茯苓、厚朴、海螵蛸各20g,贝母、白及各15g,甘草6g,每日1剂 。水煎分2次服,20天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70例中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复查胃黏膜糜烂愈合,增殖消失,黏膜炎症消失或明显减轻,1年内无复发;)50例;有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胃镜复查黏膜糜烂面缩小或部分愈合,增殖部分消失,黏膜症状减轻,或治愈后1年内有复发 。)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1.4% 。全部病例疗程均为60天 。
按:糜烂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或“痞满”等范畴,多因饮食不节(洁)所致 。在本组70例中,多数患者有急性胃炎或消化不良史,由于失治或误治而成糜烂性胃炎 。因而病程一般较长,临床表现多见正虚邪实,虚实夹杂 。糜烂性胃炎的病机为脾胃虚弱,脾胃不和 。其治疗大法为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收敛止血 。乌贝四君子汤,方中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厚朴理气行滞,温胃醒脾以升中阳;海蛸、贝母(乌贝散)收敛止痛;白及收敛止血;全方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收敛止血之功效,用于糜烂性胃炎,药证合拍,故收效较好 。
姜氏5用五花芍药汤合四君子汤治疗慢性胃炎51例 。药物组成用:佛手10g(佛手花缺货),玫瑰花、白扁豆花、绿梅、川朴花各6g,生白芍10g,党参12g,茯苓12g,炒冬术10g,炙甘草6g随症加味:疼痛严重拒按,痛有定处加五灵脂12g、蒲黄10g,泛吐酸水加乌贼骨15g;嗳腐吞酸,胃脘疼痛有烧灼感加川连6g、吴茱黄2g;嘈杂似饥,口千不思饮,生白芍加至1~30g、熟玉竹12g、石斛15g;胃脘隐痛喜温喜按加炙黄芪15g、炮姜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做胃镜复查 。治疗结果:51例中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20例,有效(主要症状减轻或减少)29例,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2例,总有效率96.1% 。
按: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慢性胃脘疼痛或上腹部胀满疼痛为特点,归属于中医学胃痛、胃脘痛范畴,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木郁之发,民病胃院当心而痛”,又如《沈氏尊生书·胃痛》“胃痛,邪干胃脘病也 。……惟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 。《医学正传·胃脘痛》也指出:“致病之由,多因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朝伤暮损,日积月深…”故胃脘疼痛可见胃脘痛的病因多由饮食不节及情志所伤 。故治疗关键在于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方中五花,辛温芳香,轻灵生发,善疏肝、行气止痛,醒脾燥湿,以治其标,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和胃,善治其本 。两方合用,能起到标本同治的作用 。医疗实践证,本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改善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有较好的作用 。
侯氏用三联疗法联用四君子汤治疗慢性胃炎149例治疗方法:饮食易消化,富有营养,忌食辛辣食物,戒烟酒,生活有规律,注意休息 。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胆B超检查均正常 。西医治疗采用第九届胃肠大会推荐三联两周疗法,枸橡酸铋1.0g,每日4次;复方甲硝唑2片,每日3次;阿莫西林1.0,每日4次;再加多潘立酮10mg,每日3次;硝苯地平10mg,每日3次,疗程1个月 。中医以健脾益气四君子汤加减施治,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酌情加黄连、陈皮、丹参等,每日1剂,疗程2个月 。结果: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110例(73.8%),症状减轻15例(10%),无改变24例(16.1%),其中1例仍有严重胆汁反流,转外科手术治疗 。
按:增强黏膜防御,控制胆汁反流,促进胃黏膜再生和修复,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枸橼酸铋对幽门螺杆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尚具有表皮生长因子样作用,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可以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改变花生四烯酸的代谢途径,使前列腺素合成增加,与三联药物合用对胃肠道细胞具有营养、支持、促进损伤黏膜修复的作用 。胆汁可以破坏胃黏膜屏障而发生胃炎、十二指肠液反流,特别是混有胰液时可形成溶血卵磷脂,对胃黏膜屏障有破坏作用,本组病例应用多潘立酮能够促进胃排空逆转胆汁反流,也促进了胃黏膜修复 。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是气虚致脾胃运化功能差,故治疗上宜健脾益气 。四君子汤水煎液含有人体必要的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这些元素协同制约,综合作用于机体,或构成酶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机体核糖代谢和免疫机制,调节胃肠道功能 。同时应用丹参活血化瘀,改善胃黏膜循环,有利于胃黏膜损伤修复 。
陈氏等用黄芩温胆汤合四君子汤为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68例 。治疗方法以黄芩温胆汤合四君子汤为主药,第一个月中西药合用,第二到三个月每日服中药1剂,不服西药 。中药处方:黄芩6g,枳壳10g,竹茹10g,半夏10g,陈皮6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8g,谷芽10g,甘草3g,水煎2次温服 。西药处方:胃氧氯普胺或多潘立酮10mg,复合维生素B2片,氢氧化铝乳剂10ml等,每日3次口服;庆大霉素针剂8万U,每日3次,加少许温开水于两餐之间口服 。治疗结果:明显好转51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 。
【四君子汤加减治胃炎医案、配方】按: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称为“胆痹”,为中医内科常见病,是由于胆火引胆汁上逆于胃,胃失和降,久则脾胃虚弱,脾气不升,胃气不降 。治疗应予清胆火,和胃降逆,健脾益气,使胆胃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方中黄芩清中焦胆胃之火,亦可健胃;枳壳、竹茹、半夏、陈皮、谷芽可通降胆胃,合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则可尽快恢复健康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机制是由于幽门功能失常,胆汁反流入胃,一方面胆酸破坏胃黏膜屏障,使H弥散增加,促发胃炎;同时,胆酸也可直接刺激幽门窦G细胞,释放胃泌素和加强乙酰胆碱在胃泌素释放过程中的作用,促进胃酸分泌;另一方面由于胃排空延迟,幽门窦壅带、扩张,刺激G细胞分泌胃泌素,刺激壁细胞分泌盐酸而促发胃炎和溃疡 。根据这个理论,应用甲氧氯普胺或多潘立酮改善幽门功能促进胃排空,减少或消除反流;丙谷胺与胃泌素竞争性抑制胃酸分泌;氢氧化铝加固胃黏膜屏障;复合维生素B改善胃黏膜功能,庆大霉素可消除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损害,这种综合治疗方法是可取的 。本组治疗结果发现,症状消失或缓解较快,病理好转和痊愈还有一定距离 。因此,在巩固临床疗效的同时,应尽可能促进病理好转,如果有一个相对稳定而持续的治疗阶段,是有可能达到目的的 。
钟氏等用衍化四君子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85例,并设西药对照 。治疗组以衍化四君子汤(党参30g,北芪30g,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5g,木香10g,女贞子15g,丹参15g,黄连10g,蒲公英15g)文火煎1小时,1剂/天,疗程3个月 。对照组以甲硝唑0.2g,3次/天,连服4周,及维酶素0.8g,3次/天,疗程3个月,疗程结束后于1周内,由专人给患者做上述各项复查 。治疗结果:治疗组(85例)中,幽门螺杆菌阴转46例,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54.1%;有效29例(34.1%);无效10例(11.8%);总有效率为88.2% 。对照组72例中,幽门螺杆菌阴转27例,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37.5%;有效25例(34.7%);无效20例(27.8%);总有效率为72.2% 。二组间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和总有效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 。肠化治疗组85例中,治愈42例,治愈率为49.4%;有效27例(31.8%);无效16例(18.8%);总有效率为81.2% 。
对照组72例中,治愈7例,治愈率为9.7%有效28例(38.9%);无效37例(51.4%);总有效率为48.6% 。二组间肠化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 。
按:伴有胃黏膜肠化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病程较长,证属本虚标实或虚实错杂,而以脾胃虚、气阴不足为主,标实则有气滞、血瘀、湿热等,用衍化四君子汤治疗本病,是基于本方能健脾益气,其治疗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强机体的防御免疫机能和调节胃肠道的功能紊乱,及由于四君子汤水煎液含有人体必要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这些元素协同制约,综合地作用于机体或构成酶的重要组成部分,或是参与核酸代谢,提高核糖代谢和免疫功能,纠正虚损、促进机体康复;并以丹参活血化瘀,调节胃部血流,改善病灶微循环,促使损伤黏膜的修复 。幽门螺杆菌的长期感染是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非典型增生及肠化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方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配以黄连、蒲公英二种清热解毒药,具有抗幽门螺杆菌作用,并收到较好疗效 。
【病案举例】
孙某,男,40岁,工人 。1993年4月30日初诊 。上腹部胀满,灼热感,时有隐痛已6年 。1990年9月曾经某市人民医院胃镜检查,诊断为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 。经中西医治疗有所好转,但反复发作 。近2年来逐渐加剧,又于1993年4月15日在某县人民医院做胃镜检查,仍诊断为糜烂性胃炎,并见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经西药和埋线治疗,无明显效果,经人介绍,来本院中医门诊治疗 。症见面色无华,头晕目眩,腹胀脘痞,纳差便溏,嗳气,脐上时有隐痛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辨为脾胃虚寒,中阳不运之证 。方用乌贝四君子汤 。处方:党参、白术、茯苓、厚朴、海蛸各20g、川贝母、白及各15g、甘草6g,每日1剂,分2次温服同时停用其他药物 。药尽20剂,诸症大减,纳增,面色稍转红润 。守方又服40剂,诸症若失,体重增加5kg.6月30日做胃镜复查,胃黏膜糜烂面愈合,增殖消失,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 。停药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