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加减治围绝经期水肿医案、配方
围绝经期水肿
妇女自生育旺盛的性成熟逐渐过渡到老年的一段时期,生理上亦随之产生一系列变化,有的妇女相应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症状,称之为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女性机体内功能减退细胞老化凋亡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反映出来的某些症状但并不是所有的围绝经期妇女都出现症状,约有10%~15%的人症状明显,需要医治,而多数妇女症状很轻或不知不觉度过了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三个阶段,年龄范围在40~65岁时期一般绝经前5~10年,生殖功能开始减退,绝经后6~8年,可以认定已进入老年,可见围绝经期近达20年之久 。
【四逆散加减治围绝经期水肿医案、配方】中医认为本病属于“绝经前后诸症”,围绝经期水肿属于气机不畅、脾虚湿阻,故治疗拟调畅气机、健脾除湿利水法;调畅气机,气行则湿行,湿除则浮肿自消 。秦伯未在《斋医学讲稿》中也提到“即使脾虚为主因,在已经形成水肿之后,就不适宜于单纯的补脾了” 。虽肾主水,脾主运化,但必须三焦气机通调,水湿才能下注膀胱,排出体外 。因此,先调畅三焦气机,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故临床应用四逆散加减治疗,获得较好疗效 。
【临床应用】
郑氏1应用四逆散加减治疗围绝经期水肿1例,效果颇佳 。组方为:柴胡15g,赤芍15g,枳实15g,甘草12g,麻黄10g,白芷10g,商陆15g,赤小豆15g,黄芩10g,薏苡仁30g,山药30g,牛膝15g,车前子15g(布包) 。加水500ml,煎煮20分钟,取汁300ml,每次100ml,每日3次 。
【病案举例】
李某,女,50岁,农民 。因双下肢浮肿2年余,于2001年2月6日到我院门诊就诊 。发病2年余以来,浮肿时轻时重,晨轻午后加重,有时不服药,浮肿也会自行消退,伴见烦躁易怒,腹胀不适、纳差、睡眠差,大小便正常 。查体:一般情况可形体偏胖,颈、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正常,肝脾未扪及肿大,腹部未扪及肿块,叩诊无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舌质淡、苔薄白腻,脉沉细 。实验室资料:血、尿、大便常规正常 。B超:肝、胆、胰、脾、肾、子宫附件均正常 。心电图正常,胸片正常 。西医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 。患者双下肢浮肿,晨轻午后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腻,脉沉细 。辨证为阳虚水饮内停,脾虚寒湿中阻,治疗以补脾益肾、温阳利水、健脾燥湿 。方选防己黄芪汤、五苓散、金匮肾气丸、实脾饮治疗收效甚微 。四逆散化裁:柴胡15,赤芍15g,枳实15g,甘草12g,麻黄10g,白芷10g,商陆15g,赤小豆15g,黄芩10g,薏苡仁30g,山药30g,牛膝15g,车前子15g(布包) 。加水500ml,煎煮20分钟,取汁300ml,每次100ml,每日3次服1剂浮肿明显减轻,守上方连服4剂而痊愈,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
按:本病辨为阳虚水饮内停、脾虚湿阻,治疗收效甚微,反复分析,发现患者虽浮肿午后加重,但不恶寒,不属阳虚 。兼见烦躁易怒,腹胀不适,纳差睡眠差,舌质淡、薄白腻,脉沉细,为气机不畅、脾虚湿阻之征象 。故初用补脾益肾、温阳利水、健脾除湿诸法均无效 。读《谦斋医学讲稿》后,按气机不畅、脾虚湿阻治疗 。治拟调畅气机、健脾除湿利水法,收效显着 。
推荐阅读
- 四逆散加减治妇科痛症医案、配方
- 四逆散加减治慢性附件炎医案、配方
- 四逆散加减治盆腔炎医案、配方
- 四逆散加减治妊娠恶阻医案、配方
- 四逆散加减治不孕症医案、配方
- 四逆散加减治痛经医案、配方
- 四逆散加减治妇科疑难杂症医案、配方
- 四逆散加减治经前期综合征医案、配方
- 四逆散加减治原发性痛经医案、配方
- 四逆散加减治五、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医案、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