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病窦综合征医案

病窦综合征主要是由于窦房结的起搏功能或是窦房传导功能减退,而出现以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停搏为主的心律失常 。
部分患者尚可表现为快慢综合征 。中医根据其脉来缓慢,一息不足四至而归属于“迟脉”证范畴 。临床表现以心悸、头晕、疲乏、气短、畏寒肢冷等症为主 。其病机与心气不足,鼓动无力,心阳虚衰,温煦失职有关 。但由于气为血帅,气虚则血行缓慢,阳虚寒盛则血行涩滞,皆可导致患者处于血瘀的病理状态 。临床上病窦综合征患者大都舌质淡暗或有瘀斑,血流变检查也显示血液有不同程度的浓、粘、凝,聚现象,这都说明病窦综合征的基本病机除气虚寒凝外,瘀血也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据此以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效果显着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病窦综合征医案】【临床应用】
卓氏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主要为桂枝)治疗病窦综合征患者,临床观察病例37例 。自身对照后疗效显着 。
【病案举例】
卓氏75治疗患者李某,男,44岁 。有病窦综合征病史2年,多次心电图检查均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为40~45次/min,阿托品试验后窦性心率增加不到70次/min 。因心理因素拒装心脏起搏器,就诊时患者诉心悸、头晕、神疲乏力,动则加剧,畏寒肢冷,舌淡暗,脉迟 。血流变检查全血比黏度低切9.5,高切7.31,血浆比黏度2.04mPa·s,红细胞压积42%,红细胞电泳率10.25%予桂枝10g,黄芪30g,归尾、赤芍各15g,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各10g服药1周后,心悸、头晕较前减轻,继服3周后,诸症皆消,舌质由淡暗变为淡红,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67次/min,血流变检查示全血比黏度7.13,高切6.42,血浆比黏度1.81mPas,红细胞压积41%,红细胞电泳率12.64% 。2个月后,患者无不适主诉,心率波动在65~70次/min之间 。
卓氏75临床观察一般资料:37例患者中男28例,女9例,年龄最小者23岁,最大者45岁,病程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5年病窦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静息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表现,分为4类:①持续而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阿托品试验心率<90次/min②窦性传导阻滞,伴或不伴缓慢的逸搏心律 。③窦性停搏>2s以上伴或不伴缓慢的逸搏心律 。④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或逸搏心律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治疗方法:黄芪30g,当归尾、赤芍各15g,地龙川芎、桃仁、红花、桂枝各10g 。上方加水煎至500ml,每日1剂,分2次温服,1个月为一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 。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病窦综合征药物 。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阿托品试验窦性心率达90次/min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改善,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较治疗前增加20次/min,未达到显效标准者;无效:临床症状虽有好转,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增加<20次/min或无变化 。疗效分析:显效15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显效率为40.%,总有效率为89.2% 。
结果显示:治疗前37例病窦综合征患者除红细胞压积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异常,而经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后,血流变参数得到明显改善(P<0.05) 。
按:方中桂枝温经通阳以散寒;黄芪补气,气旺则血行;归尾、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活血通络,气旺寒散 。瘀祛络通,诸症自可渐愈 。治疗结束后对部分患者的随访也表明治疗效果稳定、持久,令人满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