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结节性红斑医案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肤生红色结节 , 绕胫(小腿)而发 , 红斑排成一条条索状 , 形如瓜藤缠绕在树干上 , 故中医学称之为“瓜藤缠”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 , 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1%左右 , 常见于春秋季节 , 多见于青年女性 , 多数发病年龄在20~40岁皮损多见于小腿伸侧 , 少见于大腿及前臂 , 急性过程 , 3~6周可以自愈 , 不留痕迹 , 但易于反复 。
结节性红斑的致病因素很多 , 也比较复杂最早报道为链球菌感染 , 观察发现结节性红斑在症状发生之前 , 约有80%以上的患者有呼吸道感染症状 , 其中50%左右是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 , 扁桃体炎 , 一般在感染3周内发病 。药物因素也可引起本病 , 过去一直认为磺胺、溴剂和碘剂均有可能致病 , 近年来发现口服避孕药物也可引发本病 。中医学则认为 , 素血热内蕴之体 , 或过食辛辣炙热 , 郁久化热 , 湿热下注凝滞血脉 , 使气血运行不畅 , 瘀而成结或脾虚湿盛 , 阳气不足 , 腠理不固以致风寒湿邪乘虚而人 , 流注经络而成结节 。
结节性红斑以双胫对称发生梅核大小疼痛性结节为主要症状 。发病之初多有发热及关节痛 , 皮损常突然发生 , 小若梅李 , 大似红枣 , 少则数个 , 多达数十 。对称出生 , 绕胫而发 , 尤以胫前居多 。如瓜藤所缠 , 微隆皮面 , 皮肤紧绷周围肿胀 , 触之灼热而疼痛 。其色由鲜红渐为紫红最后变为黄色 , 自行消退 。结节可持续数天或数周 , 缓慢消退 , 多无溃疡 , 不会留疤痕 , 但可反复发生 。少数侵及大腿 , 上臂伸侧 , 面颊 , 但一般结节小而浅 。
中医学中无结节性红斑这一病名 , 从临床审证求因 , 一般归属于中医学“风湿热痹”之范畴 , 为湿毒流注 , 或瘀血凝滞对本病的专门名词 , 因其结节如梅核 , 色红漫肿 , 有诊断为“梅核丹”、“梅核火丹”
者 , 也有诊为“瓜藤缠”者 。如《外科大成》载:“瓜藤缠生于足胫 , 结核数…属足阳明经湿热 。”还有诊为“腿游风”者 。这是根据《医宗金鉴》之“腿游风 , 此证两腿内外忽生赤肿 , 形如堆云 , 舨热疼痛”的症状描述而定的 。也有将此归属于“痰核”范畴 。综观上述各种命名 , 皆是从其局部病证“结节”、“红斑”立论 , 其中以“梅核丹”的命名较为确切 , 盖结节似梅核 , 丹呈红色 , 二相合拍中医学治疗本病常分成三型辨证施治 。血热内蕴型 , 主要症状为:结节呈梅核大小 , 其色鲜红灼热疼痛、伴发热口渴 , 关节肿痛 , 步履艰难 , 便结溲赤;湿热下注型 , 主要症状为结节大如红枣 , 绕胫而发 , 如瓜藤所缠 , 时有疼痛 , 关节沉重酸痛 , 腿脚浮肿 , 压之有凹 , 伴周身乏力 , 困倦嗜卧小便黄浊;寒湿阻络型:主要症状为结节绕胫而发 , 如梅似李 , 其色淡红或紫暗 , 反复发作 , 经年不愈 , 遇寒尤甚伴面色晄白 , 手足厥冷
【病案举例】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结节性红斑医案】毛氏运用身痛逐瘀汤治疗结节性红斑56例 , 并与对照组30例对照 , 疗效满意 。86例均系女性患者 , 年龄最小16岁 , 最大49岁 , 其中16~30岁 , 52例 , 31~49岁34例;病程1个月者56例 , 6个月以上24例 , 1年以上6例;白细胞计数10×0~13×10/L35例 , 血沉加快25~37mm/h17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 , 对照组30例 , 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节无变化或有新的皮损出现 。结果治疗组56例中治愈48例(85.7%) , 好转6例(10.7%) , 未愈2例(3.6%) , 总有效率96.4% , 服药最少7天 , 最长32天 , 平均22天;对照组30例中 , 治愈13例(43.3%) , 好转7例(23.3%) , 未愈10例(33.4%) , 总有效率66.7% , 服药最少10天 , 最长36天 , 平均27天 。
推荐阅读
- 镇肝熄风汤加减治肺炎医案
-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过敏性紫癜医案
-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带状疱疹医案
-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痛经医案
-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项背肌筋膜炎医案
-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膝关节滑膜炎医案
-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强直性脊柱炎医案
-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腰肌劳损医案
-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骨性关节炎医案
-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梨状肌综合征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