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痛逐瘀汤加减治带状疱疹医案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 。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患者一般可获得对该病毒的终生免疫 。好发年龄:中老年居多 。长期服用类固醇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多见 。病程一般为半个月左右 。好发部位:肋间神经及三叉神经可支配的皮肤区域 。皮疹特点:潮红斑的基础上出现群集的丘疹、水疱,粟粒至绿豆大小,疱液清亮,严重时可呈血性,或坏死渍疡 。皮疹单侧分布呈带状为该病的特点 。自觉症状:自觉疼痛,剧烈难忍疼痛可发生在皮疹出现前,表现为感觉过敏,轻触诱发疼痛 。疼痛常持续至皮疹完全消退后,有时可持续数月之久 。皮疹初起为皮肤发红,随之出现簇集成群的绿豆大小丘疹,1~2天后迅速演变成为水泡,水泡沿神经近端发展排列呈带状,数天后,疱壁松弛,疱液混浊,而后逐渐吸收,干痼 。愈后遗留暂时性的红斑或色素沉着 。中医学认为“不通则痛”,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瘀滞是本病疼痛产生的主要原因 。老年人正气不足,脉络气血虚滞,故此病多常见气虚则推动无力,经脉血液运行不畅,阴血亏虚,脉络失养,或虚火灼络,瘀从内生,因此“瘀”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
【临床应用】
王氏运用养阴活血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了一定疗效 。在观察的24例中,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62.8岁;病程2个月~2.5年,平均病程8个月;后遗颜面部三叉神经痛者10例,后遗躯干部肋间神经痛者9例,后遗四肢神经痛者5例 。治疗方法:以身痛逐瘀汤配合增液汤加减为主方 。药物组成为:秦艽15g,桃仁15g,红花15g,鸡血藤15g没药10g,五灵脂10g(包煎),地龙15g,生地20g,玄参15g,天冬、麦冬各15g疼痛发于头部加川芎15g,蜈蚣3条;发于躯干部加延胡索15g,香附15g发于上肢者加姜黄15g;发于下肢者加牛膝15g.胃脘部不适,大便溏泄可酌加砂仁10g,山药20g以开胃健脾;大便干结可加酒大黄10g以通便泄热 。每日1剂,分早晚2次水煎服 。经过1~3个月的连续治疗,疼痛完全缓解者17例,疼痛较前明显减轻者5例,有2例因未见明显疗效分别于治疗34天和45天后放弃治疗 。总有效率为91.7%在10例面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完全缓解5例,明显减轻3例,无效2例 。在9例躯干部肋间神经痛者中,有8例完全缓解,1例明显减轻 。5例四肢神经痛患者全部治愈 。
孙氏2以身痛逐瘀汤合增液汤加减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60例,观察效果满意 。60例患者均来自门诊病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53~60岁24例,61~69岁32例,7~79岁4例,平均年龄为66岁;病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2年6个月,平均7个月60例患者经过西药抗病毒治疗及调节或营养神经药治疗者42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者18例,经治疗后,出现头及颜面部神经痛者8例,胸背神经痛者18例,腰肌神经痛者26例,上肢神经痛者例,下肢神经痛者2例,四肢神经痛者3例 。治疗结果,完全治愈者36例,占60%;基本治愈者17例,占28.3%;无效者7例,占11.7% 。总有效率为88.3% 。
黄氏自1998年1月~2002年12月,使用王清任《医林改错》
之身痛逐瘀汤配合西医镇痛药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7例,取得了良好效果 。全部病例皆为老年人,临床表现为皮疹愈合后仍有神经疼痛,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67例,男41例,女26例,年龄60~89岁;病变部位:三叉神经分布区2例,项部神经分布区12例,肋间神经分布区25例,腰骸部神经分布区12例 。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60~85岁;病变部位:三叉神经分布区6例,项部神经分布区2例,肋间神经分布区7例,腰骸部神经分布区10例 。
治疗组:以身痛逐瘀汤为基本方:秦艽12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羌活10g,没药10g,五灵脂0g,香附10g,牛膝10g地龙10g,甘草4g 。加减:病位在头部加黄芩0g,并重用川至20g在躯干部加郁金10g,赤芍20g;在上肢加桑枝在下肢加独活10g,每日1剂,水煎服 。配合西药:吲哚美辛25mg/次,每日3次,地巴唑10mg/次,每日3次,维生素B120mg/次,阿米替林12.5mg/次,每日1次 。对照组如上单纯西药治疗,疗程以3周为标准结果治疗组痊愈48例,占72%,有效19例,占28%;总有效率100% 。对照组痊愈6例,占24%,有效17例,占68%,无效2例,占8%,总有效率92%
【病案举例】
1.刘某,男,65岁,于2001年6月就诊 。主诉:因“感冒”经治疗后出现左侧头面部簇集性水疱,伴红斑样灼痛,在省内某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经中西医治疗约30余天疱疹消失,痂皮脱落,但仍有疼痛,经服用维生素、布洛芬及中药后,均未见明显好转,遂来我院诊治 。刻诊:左侧前额头皮刺痛不可触摸,夜间疼痛甚,口角麻木,口干舌燥,心烦易怒,大便干结,舌质暗红,少苔,脉沉细弱 。诊为肝阴亏虚,瘀血阻络 。治当益阴清热,活血通络,以身痛逐瘀汤合增液汤加减:秦艽、桃仁、红花、地龙、天冬、麦冬各10g,鸡血藤15g,制没药6g,生地20g,玄参5g.7剂,1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用 。二诊:疼痛明显减轻,心情明显好转,大便趋于正常 。又以前方12剂,服用方法同前,诸症悉除 。随访1年半未见复发 。2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带状疱疹医案】2.张某,男,64岁,2001年10月10日初诊 。患者于1999年12月感冒后,在左侧头面部出现簇集的红斑、水疱,伴有烧灼痛 。在某医院诊断为“带状疱” 。经用中药、西药治疗月余后疱疹消退,痂皮脱落,但疼痛有加重之势 。曾在多家医院用维生素、布洛芬、中药等治疗,均未见好转,遂来我院就诊 。当时患者左侧前额、头皮刺痛不可触碰,以夜间为甚 。左侧颊部、口角麻木,口干寐差,烦躁易怒,大便偏干 。查:左前额可见散在的片状色素减退斑,左面部略有感觉障碍,舌质暗红少苔,脉沉细涩 。证属肝肾阴亏,瘀血阻络治以养阴清热,活血通络 。用基本方加川芎10g,蜈蚣3条,酒大黄5g服药15剂后,疼痛减轻,情志好转,大便不干 。原方去酒大黄继服20剂,疼痛完全缓解,病告痊愈 。随访2个月未见复发 。
按:病变证机主要有二:一是瘀血留结即疼痛固定不移,夜间为甚;一是阴津亏虚,心烦易怒,舌红少苔 。二者病理变化相互胶结,则导致病证缠绵不愈 。对于年老体弱之人,特别要注意滋养阴液,免其热病日久或过用苦寒除湿之品,都可进一步劫伤阴液,从而使阴津更加不足 。其治以秦艽通络清热;以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以没药、乳香活血止痛;以鸡血藤活血补血;以地龙通络理血;以生地、玄参清热凉血;以天冬、麦冬清热益阴 。方药相互为用,以建其功 。
推荐阅读
-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过敏性紫癜医案
-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痛经医案
-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项背肌筋膜炎医案
-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膝关节滑膜炎医案
-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强直性脊柱炎医案
-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腰肌劳损医案
-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骨性关节炎医案
-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梨状肌综合征医案
-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骨质增生症医案
-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