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痛经医案
痛经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 , 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 , 或痛引腰骶 , 甚至剧痛晕厥者 , 又称“经行腹痛” 。西医学把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以伴随月经来潮而周期性小腹疼痛作为辨证要点 。本病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其病机主要为气血运行不畅 , “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其治疗大法以通调气血为主 , 常见有肾气亏损、气血虚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和湿热蕴结 。
【临床应用】
吴氏等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原发性痛基本方为:当归10~20g , 川芎、白芍各15~30g , 赤芍、茯苓、泽泻、白术、乌药、香附、延胡索各10~20g , 炙甘草5~10g 。水煎300ml , 一早晚2次分服 。若少腹冷痛加肉桂、小茴香;少腹刺痛加桃仁5~10g , 红花10~20g;少腹胀痛加郁金、川楝子各10~20g , 少腹绵绵作痛加黄芪、台参各1020g 。自经前3天开始服用 , 5天为1个疗程 , 连用3个月经周期 , 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结果药物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随访3个月 , 治疗组45例中治愈14例、好转27例、未愈4例 , 总有效率91.1%;李氏等以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痛经 , 基本方为:当归20g , 川芎20g , 炒白芍20g , 白术15g , 桂枝12g , 桃仁12g , 元胡15g , 乌药12g , 制香附12g , 川牛膝20g , 丹参20g , 甘草12寒凝重者加小茴香、肉桂;气血亏虚者加黄芪、党参、熟地、大枣;湿盛者加茯苓、泽泻;月经量多者加三七粉;胸胁胀痛者加枳实、柴胡 。于行经前5天开始服 , 每日1剂 , 水煎分2次服 , 连服10天为1个疗程 , 连续治疗3个疗程 , 随诊3个月 。结果全部获效 , 其中治愈49例 , 好转31例 。
严氏报道戴慧芬教授治疗痛经的经验 , 其一即为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方):当归15g、杭芍10g、川芎6g、白术12g , 茯苓15g泽泻10g 。戴氏用于肝脾不和 , 血虚湿滞所引起的经期或经后腹痛 , 更适于有贫血倾向 , 手足冷、浮肿者 。若气滞者加香附、炒小茴香;血瘀者加失笑散(蒲黄、五灵脂);血热者加丹皮、黄芩;寒凝者加炒艾叶、炮姜;肝郁者加柴胡、炒川楝子;肾虚腰痛加杜仲、续断、菟丝子 。
刘氏等以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痛经 , 基本方为:当归20g , 白芍25g , 白术20g , 川芎15g , 茯苓15g , 泽泻15g随证加减:伴心烦易怒、胸胁乳房胀痛者去茯苓、泽泻 , 加香附、牡丹皮、延胡索、川楝子、甘草;伴月经量多、色鲜红、带下量多、手足发热者 , 加黄芩、荆芥穗、生地、地榆、薏苡仁;月经量多有块无热象者 , 去泽泻 , 酌加海螵蛸、茜草、鸡血藤、山药、甘草;伴恶心、呕吐或有腹泻、手足发冷者去泽泻、茯苓加肉桂、小茴香、炮姜艾叶、吴茱萸;伴月经量少、色淡 , 神疲乏力者 , 去泽泻 , 加党参、黄芪、山药、何首乌、熟地、甘草;伴有夜卧不安者去泽泻 , 加远志、五味子、合欢花、夜交藤 。水煎服 , 日1剂 , 于经前3天开始服药 , 经行继续服用 , 连用1周为1个疗程 。一般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 。治疗结果 , 35例患者 , 治愈19例 , 好转15例 , 无效1例 , 总有效率为97.14% 。
【病案举例】
1.李某 , 女 , 18岁 , 1998年1月25日就诊 。近2年每逢月经来潮 , 必有腹痛 。近2个月来疼痛加剧 , 有时难以忍受 , 行经期间 , 小腹及腰脊胀痛剧烈 , 按之不减 , 经量少、色暗红夹血块 , 带下量多、色白黄、质稠秽 , 阴痒 , 肢倦乏力 , 嗜睡 , 舌边尖有瘀点苔白厚 , 脉虚缓 。
辨证:脾虚血瘀 。 ,
治法:调肝活血 , 健脾渗湿 , 佐以解毒止痛 。
处方:当归芍药散加减 。
土茯苓20g , 鸡血藤20g , 当归12g , 川芎10g , 白芍15g , 白术10g , 泽泻10g , 益母草15g , 术10g , 小茴香6g , 元胡10g , 白鲜皮10g , 甘草5g 。水煎服 , 每日1剂 , 连服6剂 。
1月30日月经来潮 , 小腹疼痛较前明显减轻 。以后每月经前连服4~6剂 。连服3个月 , 经行不痛 , 阴痒消失 , 带下正常 。
按:痛经分为不荣而痛 , 不通而痛 。患者逢月经来潮 , 必有腹痛 , 为血液不畅之证;患者带下量多色黄质稠 , 为湿蕴下焦之证 , 总属湿瘀交阻 。故予当归芍药散和血利水 , 增鸡血藤、益母草、元胡活血止痛、益白鲜皮以止痒 。诸药合用 , 活血利水 , 病因得去 , 则痛经自止 。
2.曹某 , 年甫弱冠 , 经候尚能应期 , 然至则腹痛甚剧 , 上或恶心呕吐 , 下则腰酸便泄 , 量不多而夹紫暗瘀块 , 苔薄腻 , 舌有紫气 , 脉弦迟 。
治法:温经养血 , 疏肝健脾 。
处方:炒当归、川芎、台乌药各10g , 白芍25g , 白术、茯苓、泽泻、制半夏各15g , 淡吴萸、生甘草各5g , 5剂 。
嘱经潮前3天煎服 , 日1剂 。自谓煎服上方后 , 腹痛缓而胃肠道症状未作 , 神情愉悦 。遂嘱其按方每于经潮前服5剂 , 续3次而资巩固 , 尔后果然应验 。
按:案中患者经期腹痛 , 舌有紫气 , 经紫暗瘀块 , 为血瘀之象;中藏虚则升降失调 , 吐泻俱做 。贾氏辨为寒湿蕴阻胞宫 , 不通则痛也 , 思患者应为素体脾胃虚寒之体 。予当归芍药散养血渗湿 , 增淡吴萸、台乌药温经散寒 , 调气止痛 , 故收效甚佳 。
【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痛经医案】心
3.江某某 , 女 , 26岁 。1992年5月8日诊 , 患者3年来每于经行之际少腹胀满疼痛 , 屡治无效 。近年来痛经加重 , 甚则剧痛难忍 , 四肢发凉 , 经来量少 , 色暗有血块 , 伴腰背酸楚面浮肢肿 , 面色无华 , 唇白舌淡 , 苔白润 , 脉沉细 。此乃气血不足 , 寒湿凝滞 , 经血不畅 。治以调补气血 , 温经补虚 , 活血化瘀 , 拟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苍术、小茴香、桂枝各10g;白芍、川芎、茯苓、泽泻各15g , 生黄芪30g , 附子8g 。水煎每月经前一星期服5剂 , 经后第3天即用乌鸡白凤丸炖红菇、瘦肉调补 。如此调治3个月 , 经顺痛止 , 诸证悉除 。
按:案中患者痛经日久 , 为体质虚弱 , 中阳衰微 , 寒湿内生 , 脾虚水液内停则见浮肿 , 阳气不达则见四末冰冷 , 患者疼痛因虚、因瘀、因寒 , 故当以调补气血 , 温经补虚 , 活血化瘀 , 予当归芍药散加减 , 方中当归芍药散和血利水;益生黄芪、桂枝、小茴香以补气温阳 , 散寒除湿 , 痛经乃止 。
推荐阅读
- 当归芍药散加减治崩漏医案
- 当归芍药散加减治月经先后不定期医案
- 当归芍药散加减治月经后期医案
- 当归芍药散加减治上环后腹痛医案
- 当归芍药散加减治上环后子宫出血医案
- 当归芍药散加减治妊娠合并阑尾炎的医案
- 当归芍药散加减治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医案
- 当归芍药散加减治妊娠合并坐骨神经痛医案
- 当归芍药散加减治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医案
- 当归芍药散加减治更年期浮肿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