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治发热配方、医案、经典案例

补中益气汤治发热
李杲认为:“元气之充足 , 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 , 而后能滋养元气 。反之 , 若脾胃之气既伤 , 而元气亦不能充 , 而诸病所由生”(《脾胃论·平人气象论》) 。人体的正常功能活动皆取决于脾胃 。病的发生在于正气相对不足 , 邪气作祟;或邪气过盛 , 抑制正气 。正气一虚 , 百病丛生 , 李东垣创制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气虚诸症 , 用之得当皆收良效 。
【经典案例医案】
患儿张某 , 男 , 1岁3个月 , 第1胎 , 混合喂养 , 河南驻马店人 。2013年8月5日初诊 。
主诉:低热2个月 。
现病史:患儿近2个月来反复出现发热 , 体温波动于37.2℃~38.0℃ , 每天上午10时许开始出现体温上升 , 伴见乏力倦怠 , 至入夜热降 , 时有微汗 , 可降至正常 , 无咳喘 , 纳眠可大便偏稀 , 日2~3次 。家长多方求医 , 断续抗感染治疗1个月 , 又口服中药当归六黄汤、清暑益气汤等剂 , 效果不明显 , 而求郑师诊治 。诊见:低热 , 面色少华 , 双气池色黄 , 纳眠可 , 大便偏稀 。舌质淡红有齿痕 , 苔薄白 , 指纹色红 。体温37.6℃ 。病原学、肺部CT等检查未见异常 。
诊断:发热 。
西医诊断:发热原因待查 。
辨证:脾胃气虚 , 正虚邪恋 。
治法:补中益气 , 甘温除热 。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
处方:黄芪15g , 当归6g , 升麻3g , 人参6g , 柴胡3g , 炒白术6g , 乌梅6g , 陈皮3g , 炙甘草6g , 白芍6g , 大枣6g
中药配方颗粒 , 3剂 , 日1剂 , 分2次 , 水冲服 。
二诊(2013年8月8日):3剂后 , 体温波动于37.2℃~37.4℃ , 大便偏稀 , 日2~3次 。原方加炮姜3g , 继服7剂 。
三诊(2013年8月16日):患儿体温最高37.2℃ , 纳眠可 , 二便调 。上方继服7剂告愈 。
按:本例患者舌淡红有齿痕 , 面白少华 , 说明素体脾胃气虚 , 故以调理脾胃、益气扶正为治疗大法 。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 , 脾胃气虚 , 气虚不能固表 , 阳浮于外 , 故身热自汗;气为血之帅 , 气虚致血液不能上荣于面 , 故面白少华;脾主运化 , 主四肢 , 脾虚则四肢倦怠无力、大便溏薄 。郑师据气血津液、脏腑辨证后治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方中黄芪味甘微温 , 入脾、肺经 , 补肺气 , 实皮毛 , 益中气 , 升清阳 , 为方中君药 , 补中益气 , 升阳固表;配伍人参、炒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 , 与黄芪合用 , 增强补中益气之功 。血为气之母 , 气虚日久 , 加用归、芍养血和营 , 助人参、黄芪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 , 使诸药补而不滞;加升麻升发中焦脾阳 , 柴胡升发下焦肝气 , 助黄芪升提下陷之中气 。诸药合用 , 使气虚者补之 , 气陷者升之 , 气虚发热者 , 得此甘温益气而除之 。
【补中益气汤治发热配方、医案、经典案例】(高国财、郑宏整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