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雷霆之鼓


春夏之交,雷霆之鼓


文章图片


春夏之交,雷霆之鼓


文章图片



作者:黎荔

今天傍晚时分 , 突然风云变色 , 雷声大作 。 雷在低低的云层中间轰响着 , 震得人耳朵嗡嗡地响 , 大地被震得微微颤抖 。 一声霹雳 , 天地好像炸裂了 。 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 , 久久地轰鸣回荡 。 乌云翻滚的天幕上 , 闪电挂起一根根叶脉状的金树银线 , 光焰在头顶倏忽闪烁 。
这春天的雷声 , 这春天的闪电 , 把雨水突然释放 。 一场骤雨倾盆而下 , 雷好像憋足了力量 , 如排炮似的发出了一连串又低又长的轰鸣 , 呼隆、呼隆 , 咕咚、咕咚 , 斜穿过整个天空 。 电光闪过 , 只歇了半晌 , 又一阵闷雷咕噜着 , 滚动过去 , 猛然间又是一个劈雷 , 在头上炸裂 。 有人因为雷声而激动 , 也有人因为雷声而慌乱 。 雨水慈祥地降落 , 如音符般 , 落向它不知道的地方 。 雨水慷慨地落下 , 把多少动人的时光 , 洒向万物 , 洒向大地 , 落向大海 , 落向潮汐 。

“雷”字在甲骨文时代有很多写法 , 我看过一个特别象形的 , 中间是一道蛇状的扭曲分叉的闪电 , 旁边有两个圆圈 。 一道闪电的示意很直接 , 可圆圈是什么意思呢?我觉得似乎是表示能量之汇聚 。 在文字的演变中 , 后人把这两个圆圈写成了“田”字 。 到了小篆时期 , “田”上才加上“雨” , 因为雷雨常相连 , “田”也被简化为只有一个 。 觉得从最初的本义来理解 , “雷”中的“田”字 , 应该并不是农耕时代种谷的田 , 也不是神话里具象的天神战车的车轮 , 而是更为天文学意义上的形象示意 。 圆圆中加个“十”字 , 代表巨大的能量向中心点汇聚 , 如同我们今天所见的宇宙星云的漩涡一样 。 这就是“雷”的本义 , 天体运转 , 产生了强大的能量场 , 酝酿了崩天裂地的可能——这是大地上的先民 , 对宇宙间能量聚合离散的神奇感悟 。

《易经·系辞上传》有一句话 , “鼓之以雷霆 , 润之以风雨 , 日月运行 , 一寒一暑 。 ”以雷霆之气 , 鼓动万物的生机 , 以风雨疏散润泽万物的气机 , 日月的运行就构成了人间的昼夜寒暑 。 这里说的是 , 宇宙自然的法则 , 必须要有雷电的震动 , 才能维持宇宙万物均衡的发展 。 从整个大自然来说 , 在某一个角度 , 某一个时间 , 在某一些情况下 , 需要有一场惊雷 , 需要有一场大雨 , 赴约而来 , 否则的话 , 自然界的各种生命 , 便会发生某种意想不到的问题 。 宇宙间必须要这样的震动才好 , 所以要“鼓之以雷霆” , 这是男性的乾阳的力量 , 同时还要“润之以风雨” , 这是女性的坤阴的力量 。 宇宙自然的法则 , 刮风下雨 , 天阴天晴 , 每一个现象都不能缺少 。 太阳月亮的运行 , 构成了一寒一暑的流转交替 。

六十四卦中的震卦 , 下卦震雷 , 上卦震雷 , 震下震上 , 乃是两雷相遇之象 。 两个阳爻居上下卦的最下面 , 阳动阴静 , 一阳伏两阴 , 阳动则出声 , 振荡而雷声隆隆 , 所以取名“雷” 。 震卦表现了自然界在气机转换中的一种震动的现象 , 打雷了 , 雷电震动以后 , 阳变为阴 , 阴变为阳 , 就变成气流了 。 宇宙的雷电一震动 , 就发生大气流 , 大气流摩擦 , 又发生雷电 。 雷响 , 代表着天地的轮盘加快转动 , 寒暑之际的交替变化 , 在雷声震震之中得以完成 。
刮风下雨 , 天打雷劈 , 春夏秋冬 , 物换星移 。 今天春夏之交的一声雷响 , 让我感叹中国农历和大自然之间的神秘感应 。 看那惊雷隐隐 , 撼动了远近;看那闪电如鞭 , 撕裂了云层 。 其声贯耳 , 其光不可逼视 , 古代人视雷电为上天指示 , 祸福预兆 , 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威慑力量 。 如果春夏之际没有威凌宇宙的雷鸣 , 就没有滋润万物的绵绵雨水 , 就成了悖道异动的反常之事了 。 所以 , 今天这一声巨响 , 震惊百里 , 伴随着风雨交加 , 是多么振奋的一件事啊!
【春夏之交,雷霆之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