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量过大会导致中药的不良反应吗

【用量过大会导致中药的不良反应吗】用药剂量不规范的问题可以说是中药临床上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导致中药用药剂量不规范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古代重量(斤、两、钱、铁)、度量(尺、寸)、容量(斗、升、合)与现代临床使用的重量(吨、kg、g、mg)、度量m、cm)容量(LmL)相差较大,加之古代还有一些粗略的计量方法,:“方寸”、枚”、“撮”

等,因此对于古代的度量、重量、容量现代临床只能进行近似换算;二是某些动物药用量欠规范,临床上有些医生习惯于以条计算其用量,这就会因动物的大小而导致用量的差异,有时甚至是很大的差异 。如金钱白花蛇为眼镜蛇科银环蛇的幼蛇干燥体,有祛风通络止痛止痉之功,199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用量为3~4.5g 。但实际上由于药材销售部门以条件为定价单位,因而不少医院和药店均以条作为用量的基本单位调配处方,一般用量为1条 。据调查白花蛇大小相差悬殊较大,小的仅2.5g,大的可达9g,如此剂量相差几倍,若按小的计算则用量太小达不到有效治疗量;若按大的计算则超出了《中国药典》规定的最大治疗量金钱白花蛇为毒蛇,其毒腺具有神经毒,并含有溶血成分剂量过大易发生中毒 。再如蜈蚣,辛温有毒,1990年版《中国药典》中现定的剂量比较严格,为2.5~4.5g 。由于同样的原因,不少单位调配处方都以条为用量的基本单位,而蜈蚣小者仅0.5g,大者可达2g,大小重量相差4倍 。蜈蚣含有两种类蜂毒毒性成分,用量过大即会产生毒性反应;三是中药的有效量范围过大 。中药学教科书及其它一些权威中药学著作中,推荐的成人中药一日用量是一般质地者为3~10g,质地较重者为10-30g,上下限量相差3倍之多,是造成中药用药剂量不规范的又一原因;四是中药的剂量受药品的质量影响较大,由于用药的剂量与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的含量之间并非完全等同和一致,因而很难单凭用药份量来控制真正的剂量有效成分、毒性成分的含量;五是用药者的随意性大,部分医生由于认为中药是天然药物,毒副作用小,因而临床用药不甚严格和严谨,随意性很大 。习惯于凭自己的经验用药,缺乏科学的态度如牵牛子苦寒有毒,一般入汤剂3~9g,人丸散1-3g 。但有报道一次口服用量竟达180g,服后患者即腹泻,排出粘液样血便,肉眼血尿;六是有些患者根据经验自购自服中药,缺乏有效的监督、指导和管理,在用药剂量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 。还有些患者甚至自采自服,炮制和用药剂量均不规范,成为引起中药毒性反应的重大隐患 。上述种种原因导致用药剂量过大超过了药物的安全范围,因而诱发或加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