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砍头为什么要等到午时三刻?侩子手、监斩官不热吗?
其实以古代人对死亡或者说亡灵的封建思维来理解,砍头时间定在午时三刻是非常毒辣的做法 。砍头时间定在午时三刻,以封建社会对神鬼的认知来理解,午时三刻是一天中极阳的时间,杀人是极端不祥的行为,用极阳的气势来压制被杀者极阴的灵魂,让那些被杀者的灵魂永不超生,如果同样是用封建迷信的思想来理解,这算不算是非常毒辣呢?因为连死了也不肯放过 。人身被杀了,连灵魂也要被震慑,这绝对是极端毒辣的了 。
古代砍头未必在午时三刻,午时三刻对于监看砍头的人来说,不存在什么热的问题,就算是普通的人在大中午站在大太阳底下也未必有什么事情,更何况正常情况下的杀头是在秋后,那时候天气比较凉爽,即使是正中午也不用太担心热的问题 。杀头之事那么紧张那么刺激那么大,还在乎那点热?
古代砍头有的是随时随地解决的,也有的是半夜三更解决的,所以未必是在午时三刻 。至于热不热的问题,哎,重点的事情不问,问的都是鸡毛蒜皮的 。
其他网友观点
这脑洞真是清奇,此种事体竟然从天热不热去考虑 。
刽子手和监斩官听闻这么温情的关怀,会感激吗?
不会 。
首先皇帝比他们还辛苦,如果考虑天气是否寒热的话 。
据《学治述略》记载清朝皇帝早朝的时间,冬天是六点,夏天和秋天是五点半 。
六点上班,怎么也要4点起床吧!大冬天四点起床上班,冷不冷?
那些文武大臣更冷,因为他们需要三点,甚至两点就要起床准备上班了 。
注意,还是天天,没有礼拜天 。
然后,有时候,遇到大事了,或者有重要祭祀礼仪啥的,还要连续上午朝的 。
明朝倒是有几个懒皇帝不上早朝了,可是大臣们还是要天天上早朝的,有时候还要上午朝 。
只是见不着皇帝罢了 。
刽子手和监斩官凭什么嫌天热了!再者,刽子手和监斩官都生活在传统文化中 。
他们相信人死后会变成鬼,而午时三刻是阳气最盛的时刻,鬼是不敢作祟的,正是杀人的好时候 。
如果让刽子手和监斩官换个时间,他们还不干呢!如果行刑那天太阳不够大,不够热他们还会不高兴呢!
当然了,朝廷是有钦天监的,一般来说,每一次“午门外午时三刻杀人”都会挑的到大热天,大晴天的 。
什么时候办什么事,古人是很讲究的 。吾闻黄帝探五行之精......所以定岁月,推时候,以示民用也——《禄命辩》
中医又说:
四时不正之气,天时疫疠之气 。
时候很重要 。其他网友观点错误谁都会犯,但有轻有重,从古至今最严重的都是死刑,虽然有“是否残忍”的比较,但古时菜市口问斩算是最直接方式 。古时斩首往往会有市民围观,如此一来不仅能惩戒当事人,更能以儆效尤,一举多得 。在中国古代,刑罚种类多样,午门问斩是重罪,往往都是十恶不赦的罪臣才能有此“殊荣” 。在影视剧中,对于斩首多有描写,而在问斩时很容易发现一个细节,问斩往往会等到午时三刻行刑,这是为何?
文章插图
想了解午时斩首的概念,首先了解一下午时三刻是什么时间 。午时三刻是古时的时间概念,与现在大不相同 。如今的一昼夜是二十四小时,一天从0点开始,每一小时是六十分钟 。但是古代时间仅分为十二个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时辰两个小时 。但在古时的子时为当前时间的23点至0点,而亥时为末尾9点至23点,循环往复 。根据时间的规律,午时的时间定格在中午11点到1点之间 。那么三刻呢?这则与古时一种计时工具有关,即漏刻 。漏刻的计时相对精准,一个时辰被分为八刻,换成当前也就是说120分钟分成八份,每刻15分钟 。此时午时三刻的概念已经明确,就是如今的11点45分 。
文章插图
在影视剧中,我们常能看到监斩官、刽子手、犯人与市民在烈日艳阳下等待午时三刻的到来,相信很多人会有疑问,不热吗?事关重大,热不热不那么重要 。古人对于易学八卦中的阴阳概念十分关注,随之阴阳概念也被运用到了生死之上 。在古时,斩首往往象征着出现阴魂,而午时日照最足象征着阳,顶着太阳斩首只为了“相克” 。午时确实不是大陆最热的时候,但却是太阳直射最强的时候 。阳光最足的时候,阴魂自然不敢作祟 。
文章插图
午时与午时三刻都作为斩首时间,而这样的概念其实蕴含着古人对自然的理解 。由于都城地理位置的不同,古人发现正午的时间也会存在不同,放到如今就是所谓的时差,以长安与北京对比,长安斩首的时间是正午12点,而北京则为11点45 。在时间上看并没有相差多少,但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对斩首仪式的重视 。阴阳相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冲散阴魂,这对于保护监斩官与刽子手意义非常 。无论被斩首之人是否存在冤屈,监斩官与刽子手都不想被阴魂纠缠 。在正午斩首,阴魂无法形成,如何能找寻报复呢?
文章插图
当然,在古时并不是每一个囚犯都能享受午时三刻的殊荣,虽然时间仅仅相差45分钟,但这是“皇帝最后的仁慈” 。正午的日照最足,越靠近正午阳气越盛,时间相差45分钟的午时,阴魂不会被阳气冲散,也就是说可以为其留有魂魄,但午时三刻不同,阳气越来越盛,能够享受到“午时三刻”待遇的,都是皇帝的“恩赐” 。虽然看上去很有玄学的味道,但是在没有科技的古代意义非凡 。古时也有午门问斩、秋后问斩的说法,其中午门代表的是地理方位,象征着阳气最盛的地方 。而秋后问斩代表的是时间概念,秋天万物凋零,生命的结束选在此时也是顺应天时 。
文章插图
除此之外,正午行刑说是“皇帝最后的仁慈”还有一点原因——人在正午时精神萎靡 。困意是最难以忍耐的,即使是饥饿当前,困顿来袭人也会睡觉 。这么说十分难以理解,但是在清晨十分行刑,罪犯必然一夜不敢入眠,经过一夜的恐惧成为必然 。而正午时,由于一上午风吹日晒,人的精神萎靡不振,甚至身体不好的会丧失意识,刽子手此时手起刀落会极大减少罪犯的痛苦 。不仅仅是紧张的精神能够放松,甚至疼痛感都会减少 。
文章插图
还有一种说法很有趣,关于午时斩首的意义不仅是惩戒罪犯,更重要的是杀一儆百,换句话说就是斩首也是为了更好的统治 。小农经济下的百姓,劳作时并没有很精准的计时工具,往往都以日头位于正南区分时间,而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最短时则是回家吃饭的时间 。此时行刑,有利于百姓劳作归来之后围观,如此骇人的场面,对于平民而言太过震撼,犯罪的想法自然受到抑制 。从管理的角度来说“杀鸡儆猴”式的说教,比日常苦口婆心的规劝更为有效 。
【古代砍头为什么要等到午时三刻?侩子手、监斩官不热吗?】
推荐阅读
- 为什么有人说有了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刘邦就不敢把太子废了?
- 为什么曹操没有一统天下?
- 西南官话和普通话差别巨大,为什么它还能称为是官话?
- 38°s为什么气候区 有什么特点
- 在4S店维修保养为什么这么贵?
- 防炫目功能可对付远光灯
- 古代说的紫金汤是什么
- 为什么我国古代不把金银制成硬币?
- 历史中,为什么长期统一全国的只能是北方?
- 古代为什么不写通俗的白话文,而要写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和诗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