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造反,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为什么却建立了大周?

这恰恰说明吴三桂即是大清的逆臣贼子,更是大明的卖国贼!吴三桂起兵反清,之所以立新号曰“吴”,说明他是想承续姬周大统,而非复明,也就是要为自己立新朝了,复明只是他的公关噱头!因为吴氏出自周之太伯,即王季之兄 。

其他网友观点

你好,你问这样的问题,说明你还非常单纯,不了解政治,对于政治人物来说,他们所说的话,或者所喊的“口号”,是不能用对和错、真和假这样的标准来衡量的 。

不管是在明朝、清朝的末年,还是后来的民国时期,不管是农民起义,还是割据军阀,他们都需要扩充自己的实力,扩充自己的实力首先就要招兵买马,吸引各种英雄豪杰、人才为自己所有,壮大自己的队伍 。为了吸引动员这些人,就需要做人设,搞营销口号,攻击对手等等,这是除了军事斗争的之外的另外一个斗争领域 。

比如说李自成和洪秀全,他们的人设就是被压迫的贫苦人出身,带领穷人闹革命的,就会提出诸如、替天行道、清君侧、平均地权,免交税赋、共富贵之类的“口号”,说白了,这是一种营销语言,有公关营销、打舆论战的性质,这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

当包括吴三桂在内的几个藩王决定造反之后,为了打舆论战,尽可能地争取公众支持,吸引第三方努力加入自己,他就要做人设、搞营销了,“反清复明”就是最好的营销口号,直指满清是外侵政权,不是汉人正统政权,没有合法性,加上满清政权初期的各种残暴恶行,确实能争取动员一部分人 。

至于后来他建立政权称帝,主要是为了笼络人心,他自己也明白,到了与清廷斗争的晚期,他的人马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很明显那个时候称帝是不合适的 。另一方面,他的那个时候称不称帝,叫什么爵位都不重要,因为最高权力始终在他手里 。即使真要称帝,起码要到大致推翻清廷之后,或者拥有足够的实力和主动权之后 。

到了晚期,吴三桂的军队实力越来越弱,处处被动,这个时候他内部的文臣武将内心就开始动摇不稳,万一被清军攻破怎么办?就可能有人当逃兵,或者投降,甚至当朝廷的内应等等 。而那个时候,吴三桂已经拿不出多少财力通过钱财的方式来收买、笼络部下了,只有给他们加官 。

只要自己称了帝,手下的主要官员个个都是文武大臣、王侯相将了 。你跟我吴三桂干,我封你一个爵位,你投靠朝廷,或者其它人,也许三分之一的爵位你都得不到 。当然前提是,你要出力帮吴三桂抵抗住清军的进攻,或者消灭了满清政权,统一了全国,你这个爵位就可以保住,对他内部的中高层官员是有非常大的吸引力的 。

结论:吴三桂提出的“反清复明”口号、痛哭流涕祭拜崇祯之类的,都是虚假的营销口号,政治秀,蛊惑收买人心的,当他决定与清廷对着干的时候,就注定迟早会称帝 。

如果处于极端不利的地位,为了笼统收买人心,他会称帝,退一万步说,如果很顺利,他真的消灭了清朝,统一了全国,更会称帝 。如果顾点面子,吃点好看一点,会祭拜一下明朝皇帝,悬挂画像,称自己是明朝之后,不顾面子,不顾吃相,就心安理得地当开国皇帝 。

【吴三桂造反,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为什么却建立了大周?】所以,政治人物的“口号”有时就仅仅只是一个“口号”而已,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而说给别人(或者公众)听的,至于自己内心是否真的相信,会不会去真心想办法去落实,都不重要,千万不要较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