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是不是必然事件?

是必然的 。但这份必然,并不源于五“胡”,而在于西晋王朝自己 。

做个类比:一个成年人,对旁边“禁止游泳”的警示牌置之不理,跑到水库里游泳,结果被淹死了,这事怪谁?怪水吗?

“五胡乱华”的发生同理:西晋虽然终结了三国鼎立局面,再度实现大一统,但王朝当时面对的问题错综复杂,一着不慎、即有可能满盘皆输 。然而,西晋的统治阶层不仅仅是不谨慎的毛病,甚至可以用“糟糕透顶”来形容 。

至于怎么个糟糕法,再提贾南风乱权、八王之乱,也许就太过于老调重弹了 。咱们可以换个角度,看看西晋灭亡时,统治阶层的反应、表现如何 。


五胡乱华是不是必然事件?

文章插图

先看皇室 。

公元311年夏,太傅司马越率领十余万晋军主力前去“讨乱”,结果在朝廷内外的痛骂声中病死 。随后,匈奴汉国大将——羯族枭雄石勒听说晋军东撤,便率领精锐骑兵追袭,随后在宁平城歼灭晋军,“纵骑围而射之,将士十余万人相践如山,无一人得免者” 。

随后,汉国将领呼延晏、刘曜、王弥、石勒联手围攻洛阳城,晋军连战12战皆败 。六月,城破,匈奴、羯、汉各族叛军在城里肆无忌惮:西晋贵族、官员、百姓共计三万多人被杀,财物被洗劫一空,所有宫室乃至陵寝都被焚坏,后宫女子则被掠夺 。晋怀帝司马炽沦为俘虏、送往平阳;晋惠帝司马衷已死,他的遗孀羊皇后被刘曜占有 。

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原政权何曾遭受过此等奇耻大辱?!身为王朝的一号人物,晋怀帝就算不羞愤而死,也应当不卑不亢、保留最后一分尊严才是 。但他的实际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 。


五胡乱华是不是必然事件?

文章插图

当时的汉国皇帝是刘聪 。虽为匈奴贵族,但其历代内附、学习,早就掌握了中原那套传统政治规则;并且,他与司马炽老早就是熟人了 。

因此,起初他像当初司马氏处理刘禅、孙皓那样,明面上“善待”了司马炽:封其为会稽郡公、开府仪同三司 。

一天,俩人聊天,刘聪和颜悦色地说:“当初卿为豫章王,我与王武子前去拜访;王武子曾经向您极力称赞我 。而当时您说久闻大名,还以良弓、银砚相赠,可还记得?”(王武子即王济,出身豪门太原王氏,西晋名士、司马昭的女婿,向来与匈奴首领刘渊关系密切 。)

刘聪无论叙旧也好、炫耀也罢,司马炽只要避重就轻、表示时过境迁就罢了 。但他却放下中原帝王的尊严、向曾经的臣子猛拍马屁:“臣下我怎敢忘记?只遗憾当时没有及早地认识龙颜啊!”

刘聪大为舒坦,接着问:“你们家为啥骨肉相残?”确实,若不是司马家族长年累月地自相残杀、把西晋实力消耗殆尽,对于刘氏而言,“中原称帝”是一个做梦也不敢涉及的狂野想法 。这无疑是个揭司马家族伤疤的尖锐问题 。


五胡乱华是不是必然事件?

文章插图

但你猜晋怀帝咋回答?“得知您将要应天受命,所以我们家先行自相驱赶、替陛下扫清道路;不然的话,陛下从哪里得到天下呢?”

纵然刘聪嚣张跋扈,但也绝没想到司马炽会如此卑贱,这等于公然承认了匈奴汉国政权的法理性 。史书称“聪喜”,甚至还把自己宠爱的刘贵人赐给司马炽为妻 。

但司马炽的卑躬屈膝、厚颜无耻,并没有保住自己的命 。公元313年正月,刘聪任命他为“青衣行酒”,即在朝廷宴会上斟酒倒茶 。目睹此等羞辱,一些西晋旧臣忍不住嚎啕大哭 。这让刘聪非常不痛快,没多久,他找了个里应外合、试图谋反的罪名,毒杀司马炽、处死大量西晋降臣 。

你以为司马炽已经够无耻了?看看羊皇后的表现吧 。


五胡乱华是不是必然事件?

文章插图

羊皇后,出自豪门泰山羊氏,祖父为尚书右仆射羊瑾,父亲乃尚书右仆射羊玄之,自小知书达理,理应明白礼义廉耻 。但事实却完全相反 。

上文提到刘曜(刘渊之侄、刘聪堂兄)把羊皇后强纳为妾,对其颇为宠爱 。到了公元318年称帝后,他还把羊氏立为皇后 。二人颇为恩爱,生下了三个儿子 。

羊氏如此受宠是有原因的 。有一天,刘曜戏谑地问她:“我跟司马家的那位相比,谁厉害?”这句话中的猥琐意味,相信每个成年人都懂 。

你猜羊氏咋回答?她说:“这哪能相提并论呢?您是开国之雄主;司马衷则是亡国昏君,连老婆孩子都保护不了 。臣妾出身豪门,见过的望族男子不计其数,以为天下男人都这么没出息,但自从见到陛下,才明白天下还是有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

听听,这是人说的话吗?等于把中原男子全部羞辱了一番 。


五胡乱华是不是必然事件?

文章插图

其次看门阀士族 。

王衍,琅邪王氏的代表人物,历任西晋尚书令、尚书仆射、司空、司徒 。身为国家栋梁,当形势危急、朝纲动荡时,他做过什么努力吗?

真有 。察觉到天下即将大乱,王衍利用自己的权力,安排弟弟王澄、族弟王敦分别担任荆州、青州刺史,对此他还颇为得意:如此一来,王家可谓“狡兔三窟”了,永远不会倒 。后来,当西晋灭亡,王氏果真在江南一手遮天,王导位居宰辅、王敦掌握近半兵马,人称“王与马共天下” 。

公元311年,石勒歼灭十多万晋军,王衍等高官被俘 。石勒责问这些名士为何坐视晋朝毁灭,王衍摆出了一大堆理由为自己开脱,概而言之就是:“别乱说,跟我没关系”,甚至还劝说石勒称帝 。这份无耻、卑躬屈膝,让石勒都大为震惊:“我纵横天下,从未见过这样的人!”随后命人把这些尸位素餐的贵族悉数活埋 。


五胡乱华是不是必然事件?

文章插图

再看看其他人 。

公元313年,得知晋怀帝司马炽被杀,镇守关中的秦王司马邺即位于长安,并且联合各部力量对抗匈奴汉国 。到了公元316年,面对刘曜围攻、外援不至的情况,长安近乎弹尽粮绝,司马邺只好派人向刘曜递交降书 。

但时任尚书仆射、全权负责抵抗事宜的索綝却有自己的小算盘 。他留下了使者,派自己的儿子去拜见刘曜,声称:“城里的食物还可以支撑一年,外部救兵也即将到来 。如果你们许诺我以车骑、仪同、万户郡公身份,我这就开门投降 。”

把国难当成自己飞黄腾达的阶梯,连刘曜都看不下去了 。他剁了索綝儿子的脑袋,派人送回,而且还附送了这么一句话:““帝王之师,按照道义行事 。我带兵十五年,从来没有使用阴谋诡计 。索綝之言,实属罪大恶极,如果粮草足够,就应当尽力坚守;否则,就应顺应天命、开城投降,怎能这等无耻!”

后来,索綝被刘聪以不忠不义之名当街处死 。但像他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比如另一位豪门王浚,身为幽州刺史、手下有大量鲜卑骑兵为援,但却想着占山为王、自立为帝 。结果中了石勒的全套,被偷袭而死 。


五胡乱华是不是必然事件?

文章插图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上我们就能充分体会西晋王朝统治阶层的堕落、自私,作为掌控了政权资源的门阀世家,当时的司马氏以及世家大族已经腐朽到了骨子里 。身为名门,他们对儒家经典如数家珍;但在行动上,却贪图富贵、贪生怕死,礼义廉耻荡然无存,血性、骨气更是无从谈起 。

庙堂之上,有这样的集体牢牢把控;在民间,由于兵祸带来的人力缺口,从东汉以来不断有大量羌 、 氐、匈奴、鲜卑等人口迁徙至边塞,各种矛盾频频发生;皇室却执着于争权夺利,把数十万精兵消耗在内讧中 。所谓的五胡乱华接踵而至 。

讲道理,这不是“胡”乱华,而是司马氏自乱天下才对 。

其他网友观点

是偶然中的必然 。

若知道世界历史,你会明白 。

几乎同时的欧洲也遭遇野蛮人——日耳曼人被匈人逼迫向欧洲南部侵袭,最终灭绝了西罗马帝国,此后,日耳曼人逐步向西向北,驱逐土著,成为欧洲主体民族 。

为什么?

因为此时欧亚大陆整体遭遇小冰河 。

竺可桢先生记录,中国史上发生了四次小冰河期,第一次是西周初期,第二次是东汉末期~西晋,第三次是唐末~宋初,第四次最长,约公元1300年~1850年 。

唐代中期,竹子这种亚热带植物甚至在北京附近生长,宋代初期就退缩到淮河以南地区,北方残留都是小型竹类 。

五胡乱华就是第二次 。

这就能解释游牧民族拼命向南进攻,以图生存的原因,雪灾导致牲畜死亡,只有掠夺农耕民族才能生存 。

同时,西晋是完全堕落的世家政权 。

世家之害,不用美化为中国贵族阶层 。世家利用掌握的财富,进而垄断书籍,独占出仕权,钳制舆论,再反哺家族,形成了学阀、地主、高利贷主、工商企业主、奴隶主、官员、军事贵族、媒体为一体的垄断集团,排斥其他阶层,进可争霸天下退可危害乡里的军事政治经济集团,比今天的国际财阀要牛多了 。

世家堕落得非常厉害 。

服散群P,五谷不分,四体不勤,还极端蔑视武人 。普通人没有晋升通道,必然造成社会动乱 。就不多说了 。

所以,五胡乱华的气候与政治经济因素是当时的必然数 。

偶然性在哪呢?

偶然,就在司马家族在一个关键的时候推出一个白痴继承皇位 。

如果是正常,成年的晋惠帝,自然不会皇权旁落,结果当然是八王之乱,接着就是五胡乱华了 。

其他网友观点

【五胡乱华是不是必然事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