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春运”的雏形
【民国时期:“春运”的雏形】
民国时期,铁路已经成为大众化交通工具 。那会儿在外地上班、求学的人也已经非常多 。因此,春节前后,民国铁路客流也非常大,铁路当局也采取了一些针对性措施,开始了中国最早的春运 。

文章插图
沪宁铁路上海北站

文章插图
民国时期的北平西直门火车站
最早春运临客在何时
笔者查询铁路档案史料,现在能找到的关于民国“春运”最早的资料是1927年广三(广州至三水)铁路管理局上呈交通部的一份呈报 。呈报说:“查每岁旧历年关,以习俗相沿,行旅往来,为数甚重 。本局为便利搭客起见,向于其时加开快车一次 。”后文详细罗列了具体的加车安排,大概是农历腊月二十六到二十八日加开列车一次 。从这份档案可以看出,民国时期铁路已经开始在春节期间加开“临客” 。这种安排早已实行多年,不是什么新鲜事 。
南京上海间铁路春运何时开始
1934年春节前夕,京沪(南京至上海)铁路管理局也向社会公布了过年期间的加开“临客”方案:“当局以废历(国民政府废除农历,故称为“废历”)年关已届,一般内地旅沪人士,多返原籍,度其快乐之新年 。连日纷纷离沪者,倍多于平时 。特自二月八日起在京沪路上加开三四等车一班,以资调剂 。惟施行以来,依然拥挤不堪 。故决自十日至十三日止,复加开自沪至锡之特快车一班 。”查查万年历,1934年的2月8日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五,京沪铁路的春运从这一天正式开始 。1947年春节期间,津浦铁路也特别加开了“还乡”专车,专车的开行时间是1月14日起到21日(腊月二十三到除夕) 。
1936年过年期间,京沪铁路局同样在春节前后加开临客 。而且,铁路针对上海“工厂林立,劳工众盛”的实际情况,特意组织工作人员到各个工厂,将加车的具体安排及时刻表送到工人手中,以方便他们乘车 。这说明当时的京沪铁路(南京至上海间)已经有了春运便民服务 。民国春运时间很短 。广三铁路春运只有三天时间,后期的京沪、津浦等铁路春运时间稍长,也不过七天 。而且均安排在除夕前,过完年后一般不再加开临客 。这显然是因为春节后的客流与春节前相比,不太集中,铁路难以把握 。
春运旅客多为小生产者
民国春运客流量非常有限,民国的大部分时间,“春节”并不是法定假期 。各大学校、机关春节不放假 。通过翻看季羡林、夏鼐等人读大学期间的日记就能看出来,当时的大学生,尤其是学校与家较远的学生,寒假一般都不回家过年 。民国春运的乘客主要是各种小生产者、小商人等,且以短途客流为主 。李同愈的小说《平浦列车》就为我们描述了当时的旅客群体:“日子离新年只有一礼拜了,谁不想回家里快快乐乐吃一顿团圆饭?拉车的也好、做伙计的也好、做工的也好,既然大家都有一个家在乡下,一到残年,就本能地想回家去 。”
作家笔下的春运
民国作家李同愈的小说《平浦列车》写的也是“春运”期间的故事 。离过年还有一礼拜,一趟从北平开来的列车刚刚驶入天津车站,还没停稳,月台上的乘客就像蚂蚁般一拥而上,“每一节三等车中都挤得满满的了 。从来没见过这样挤法,连针插不进一枝了 。第一批挤上去的是精壮的年轻汉子,他们的身体像一堆货物,塞在车厢的走道间,彼此直着脖子站着 。第二批挤上去的就只好站在靠门口的地方,把车门都撑住了,没有法子关闭 。其余的呢,就只好挤在车厢外的站台了 。”
推荐阅读
- 交法“助推”中国式过马路 有恃无恐
- “公交狂躁症”害人害己 你是否也患上了呢
- 行人不要太嚣张 违法上路“撞了白撞”
- 船舱内遭遇沉船事故可生还 找到“气穴”是关键!
- 得了“夜生活综合征”的男人肯定早死
- 男人备孕期间前往不能这么“任性”
- 男人患上这“女人癌”必丧命
- 漫画“地铁十八怪”评析那些地铁上的不文明现象
- 罗汉果能减肥吗
- 别被手机蒙了,飞行上也不许“飞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