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天生读书成绩就好,真的有读书的料这种说法吗?

因为这辈子也读过一段时间的书,看到这个问题有点手痒痒,一时没忍住,就乱说几句 。

不得不承认,仅就读书这件事来说,那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可真是太大了 。在本人看来,大致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天资聪明的 。这类人数量不多,也就1-5%比例 。看他平时的学习,也有吊儿郎当不怎么认真的时侯 。但人家就是聪明,一点就透,一听就懂,过目不望,学过的东西还全部学懂弄通了,还能举一返三,融会贯通,你不佩服都不好意思 。那智力一般人确实是望尘莫及 。见过一个上了大学才开始学英语的师兄,到大三时英文原版杂志一本接一本读,博导教授叫去译校翻译文章,干高难度的事玩儿似的,人家现在是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 。

第二类:比较聪明一些 。这类人数量相对多一些 。大概20-30%比例吧 。这类人要学习好,就只有一个办法,勤奋加汗水 。也只有勤奋、扎实、认真,才能取得好成绩 。如果学习上忽冷忽热,那成绩也弹簧秤似地跳跃 。这类人如果耍小聪明,最终耽误的是自己的前程 。见过一个学弟,人还聪明,但念书期间玩心不改,摸鸟窝,打扑克,逃学胡逛,简直就是一个玩耍大王 。和他成绩差不多的同学考上学校上学去了,才感到事情不妙,认认真真补习了一年,人瘦干了,也再不玩了,还是考上了中专,中专毕业推荐上本科,一路硕士研究生啥的,现在也是名教授博导了 。可见这所谓的聪明是靠不住的 。同龄人中有不少人还算聪明,都在他人一片聪明的呼喊声中消磨掉自己的人生,到现在还在社会的底层苦苦挣扎 。对这类人完全可以说:年轻时努力学习,轻松一辈子;年轻时潇洒自在,熬煎一辈子 。学习好绝对不是天生的,是努力、勤奋加汗水熬出来的,绝对没有捷径可走 。

第三类:平平常常 。这类人比例较大,60-65%左右 。不聪明也不太笨 。认真学习了,学点东西,不认真了,跟着学校安排走完学习旅程而已 。这类人在现在还能考个学校,刚开始高考那会儿肯定连预选关也过不了,也就是大路货而已 。

第四类:天生笨蛋 。这类人比例不算大 。要叫他们学点东西,还不如杀了他,在学校也就混个长个子、长年龄而己,其他的就别指望了 。所谓的朽木不可雕也,正是他们的真实写照,真不是读书的料,真的 。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 。这是教育界的现代神话,纯粹忽悠人的 。

当然,以上仅就学习而言 。一个人走向社会,学识素养固然很重要,但也绝对不要为此沾沾自喜 。有学识只是能干出一番事业的基础条件之一,学校学的那点东西到社会上连15%都用不上 。还有另一个十分重要但多数人并不重视的因素——情商 。有学识无情商,与人打交道时别别扭扭,磕磕碰碰,还矜持自许,恃才傲物,终将一事无成 。学识一般,与人交往自然热情,在团体中如鱼得水,有号召力,肯定会人生得意 。

就此打住,不胡说了 。

其他网友观点

读书真的有天赋,你不承认也不行,我记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节政治课,六页政治课本在四十五分钟内背完,恰好那是下午最后一节课,老师坐在教室门口,谁背完了就回家,全班同学都在认真的读,因为背不出来就会留下来继续读啊,我估计大家都尽力了,然而只有一位同学他在未下课的时间里,背完了,当时的情形还历历在目 。老师坐在门边,手上拿着书,苏梦良同学两手背在背上,抬着头,一字不差地背完了十二面书,后来听说他考取了一个很好的学校!父母也跟着享福去了!我觉得读书真的有天赋,有些人真的是过目不忘!

其他网友观点

看到其他评论我既想哭又想笑 。我自己从事课后服务8年,自己带过不下300个孩子,接触过不下1000个孩子,我来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哈,可能还比较客观 。

有天生比较聪明的孩子吗?

我们先来聊聊有没有天生就比较聪明的孩子?我打答案是有的 。

先说根据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所有孩子中有5%的孩子天生智力就是比较高的,而一般智力的孩子占百分之85%,那么剩下的呢?就是天生智力比较差一些的孩子 。

而根据我自己带班这么多年的经验,观察了这么多的孩子(包括了同一个家庭环境下的兄弟或者姐妹,相近年龄段和相差5、6岁的都有 。)的情况下我的答案也是一样的:

有的孩子天生就是比较聪明的 。但是至于是不是“读书的料”我一会再说 。

那么为什么有的孩子就是天生比较聪明呢?我给出我的看法

1、遗传

不得不说有的孩子的聪明就是遗传了父母的优秀基因,所以天生就是比较聪明,无论从开始学说话,学知识、学兴趣、上学、考试都是轻松又优秀的孩子是存在的,而且我见过很多 。

虽然网上一直有人在说孩子遗传妈妈的智商比较多,但是我觉得有点扯淡,因为这个逻辑:

如果遗传都是遗传妈妈,那么笨妈妈无论和多聪明的爸爸在一起生出来的男孩女孩都是笨孩子 。

聪明妈妈生出来聪明的女儿才能保证再下一代聪明,如果生的是聪明的男孩,那么再下一代聪不聪明和这个家族就无关联 。

那么一代又一代世界上就全是笨孩子了 。这是什么破理论,我就认为孩子的智商和爸爸妈妈都相关,但是也不绝对 。

备注:这里的智商与学历有关,但是不是绝对 。因为学历低也一堆聪明人 。


为什么有的人天生读书成绩就好,真的有读书的料这种说法吗?

文章插图

2、营养

营养对孩子的智力发育真的有非常大的影响作用 。特别是孕期、婴儿期、与儿童成长期的营养 。

根据调研,在孕期应该补充充足的孩子无论是在学说话,学走路(平衡感),记忆力,理解力上都比营养相对补充不足的孩子优秀 。

孩子在妈妈子宫内发育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营养,而孩子大脑的发育需要一些平时比较少摄入的营养元素,比如鱼肝油、DHA等等,并且宝宝的平衡器官与感官的发育还需要其他的营养元素 。

与孕期类似的还有婴儿期与儿童期,有时候想想就明白,别的营养充足的孩子是“牟足了劲发育”,而营养不足的孩子是“凑合着够发育”,那么孩子的智力发育水平不同也很好理解 。


为什么有的人天生读书成绩就好,真的有读书的料这种说法吗?

文章插图

3、成长发育中的外部刺激

孩子的智力发育直接的脑部相关就是“神经元”的发育 。而“神经元”的发育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外部刺激 。这里说的外部刺激包括:看到的内容、听到的内容、触摸到的感觉、闻到的味道,吃到的味道,感受到的感觉等等(五感),那么其实这些细节都有哪些呢?

(1)孩子在婴儿期的爬、啃东西、摸东西、到处看都是在感受与发现世界,这时候是孩子神经高速发育的时候 。

(2)孩子在儿童期的“十万个为什么”是在对世界的表象认知进行思考,这对孩子的发育十分重要

(3)孩子的青年期的兴趣爱好是孩子天赋展现的时期,一样是智力发育的重要助力 。

这篇内讨论的不是怎么培养孩子智力,就不继续展开了 。


为什么有的人天生读书成绩就好,真的有读书的料这种说法吗?

文章插图
聪明的孩子就一定学习好吗?

我想这个大家都想的到的答案就是——不一定 。

王安石的《伤仲永》就是这样一篇故事:

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

孩子的学习除了与智力水平相关外,还与习惯、性格、思维、兴趣、观念、认知等等息息相关 。所以智力水平不是单一的决定因素 。

总结一句话就是:聪明却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的孩子往往成绩也不怎么好 。


为什么有的人天生读书成绩就好,真的有读书的料这种说法吗?

文章插图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有些孩子就是天生成绩好?

那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觉得有些孩子就是天生是读书的料呢?

1、看不到人家的付出

首先不排除有那些付出“没那么多”却可以收获很多的天才孩子,但是人家毕竟有付出 。更多的那些优秀的孩子其实一样是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而这种努力他们不需要一一的展示在所有人面前,所以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看到他们的付出 。

多数人看到的都是他们付出后的结果——好成绩

2、个性的与天赋的作用

(1)个性的作用

有些孩子的个性沉稳、耐心、专心、果断、有毅力,在这种优秀的个性品质的作用下,他们的学习往往可以非常的努力与高效,所以成绩好 。而个性的作用据我的观察与总结——个性有将近一半的因素是天生的 。所以如果以这点来说“有些孩子就是天生读书的料”那么我认同 。

(2)天赋的作用

有一些孩子的智力发育很好,同时在学习上非常有天赋,学起来非常的轻松 。这种孩子我也见过 。就是那种“随便学学”成绩也很好的,但是有个前提是他们身上一样有优秀的点就是在对待学习时候还是比较认真的 。

而天赋一样很多时候就是天生的,这点我也认同 。


为什么有的人天生读书成绩就好,真的有读书的料这种说法吗?

文章插图
结语:

哪有什么文曲星降世保佑,都信这些的话还要教育干嘛 。孩子的成绩都是自己奋斗而来的,不否认有的孩子就是学的轻松,那是他的天赋使然,让他学习效率更高,知识掌握更快 。有的孩子天生比较聪明但是却没有成功,但是有的孩子天生不够聪明却可以有所成就,这就是为什么要提倡勤能补拙,笨鸟先飞 。

【为什么有的人天生读书成绩就好,真的有读书的料这种说法吗?】【我是@饲料官林老斯,8年学生课后管理经验,林笑笑大魔王的饲料官,愿意和大家分享教培、托管班经营经验,分享相关经验和心得,欢迎关注,和您一起成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