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 , 字节跳动一名年轻的视频架构图像算法工程师在公司健身房猝死 。 而就在一周前的2月16日 , 一名26岁的年轻设计师在家猝死 , 他的生前聊天记录称自己“天天熬夜 , 周周通宵” 。 一时间 , 年轻白领加班猝死问题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
文章图片
▲报告显示 , 只有10.6%的职场人基本不加班 , 近九成的人都难逃加班命运 。
但越来越多的加班 , 或许只是在让职场人空转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向多位所在行业经常加班的白领调查了解到 , 有很多设计公司 , 就算没有活 , 也会强制员工在公司加班到晚上九十点 。 也有互联网大厂的内部人士表示 , 目前已经出现团队间内耗的情况 , “有团队为追求绩效 , 甚至去做其他团队已经验证失败的事情 。 ”
令许多年轻职场人担忧的是 , 他们不仅要面对难以跳出的高强度工作环境 , 还要时刻担心突发意外后 , 难以被认定工伤保险困境 。
频繁加班的背后
公司内卷、职场人空转
字节跳动一名年轻的视频架构图像算法工程师在公司健身房猝死后 , 一些员工感到有些后怕 。 就在今年春节 , 某视频平台一名年仅25岁的审核员被公司要求加班5天 , 于正月初五凌晨突发脑溢血猝死 。
2020年左右 , 许先生进入某互联网公司的内容审核岗工作 。 工作不到一年 , 他的身体开始出现一些异样 , 他开始重新思考这份别人眼中“大厂工作香饽饽”的意义 。 许先生向红星新闻采访人员表示 , 他所在的组曾施行9+2工作制 。 “领导会安排一个非常不符合实际的单日完成数量X+200 , 但实际上 , 每个组员的最合理量只有X 。 ”
对于审核量有质疑的员工 , 领导会找员工谈话 。 “内部叫one-one , 就是一种洗脑式pua 。 ”许先生介绍 , “类似‘你看人家咋能做完 , 你咋就做不完呢’‘你看这种量是不是还行 , 也可以接受的’‘现在的量就是符合你们的科学人效标准的 , 甚至已经大大降低对你们的要求了’等话术 。 ”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猝死的定义是:平时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 , 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 , 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 。 猝死的原因比较复杂 , 但90%的原因是心源性猝死 , 简单来说 , 就是跟心脏、心血管疾病有关 。
文章图片
▲配图
据发表于《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的一篇研究调查显示 , 我国约八成白领处于过度疲劳状态 。 慢性疲劳应激 , 既是中青年人早发冠心病的病因 , 也是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重要诱因 , 在心脏性猝死的案例中占65%~80% 。
情绪激动和劳累逐渐成为当代年轻职场人最常见的状态 。 据2020年《中国急救医学》一篇研究结果 , 情绪激动是猝死的最大诱因 , 占比为26% , 紧随其后的是劳累 , 占25% 。
年轻职场人其实也不乏健康与自我保护意识 。
今年1月 , 一位应届生员工公开质疑公司高管只为赶项目进度 , 忽视员工健康的不合理高强度加班 。 起因是公司产品部一条关于“突破自我奖”中“连续20多个小时设计与开发”的评语 , 该应届生指责称:“内测延期一天 , 企业微信是不是马上就会倒闭?官网延迟一天上线 , 客户是不是就马上跑到钉钉飞书那去?是不是非得让开发人员加这20多个小时的班 , 才能让这个版本满你们的意?你们做任务排期的时候到底有没有考虑过手下人的死活?”
文章图片
▲配图
但这种自我意识往往不被重视 。 “有一次 , 我的同事发烧感冒找领导请假 , 领导推托不批 , 还说根据调查小感冒可以来上班 。 ”许先生说 。
越来越多的加班其实只是在让职场人们空转 。 李先生是一名建筑设计公司的设计师 , 从业几年后 , 他可以清晰地归纳出所在行业的加班现象 。 “一方面是行业畸形甲方一直为了优化成本 , 不定案就继续推进进度 , 很多时候导致项目全盘否定 , 让设计师一直加班做无谓的改进;另一方面 , 存在一些无良老板 , 觉得我给你钱你就要一直把时间贡献给我 。 有很多公司 , 就算没有活 , 也会强制你在公司加班到晚上九十点 。 ”
设计师张先生从业后也发现 , 领导不成熟的想法总会让设计师进行无意义加班 。 他向红星新闻表示 , “现在项目都是三边工程 , 边设计边施工 , 高周转造成节奏比较快 , 造成整个行业节奏快 。 因为想法都是不成熟的 , 所以经常需要修改 , 进一步加剧加班情况 。 ”有互联网大厂的内部人士也表示 , 目前已经出现团队间内耗情况 , “甚至有团队为追求绩效 , 去做其他团队已经验证失败的事情 。 ”
不加班实际落地道阻且长
多数人表示“不知道离职后能干什么”
对于加班的举报从来不少 , 政府也曾对此作出规范 。 2021年8月 , 国家人社部和最高法联合为企业“划红线” , 明确996和007违法 。 在此前后 , 快手、字节、腾讯光子工作室、美团优选、BOSS直聘、vivo、小鹏汽车等陆续宣布取消大小周 , 要求员工准时下班 , 执行健康的作息制度 。
从喊出不加班 , 到落实不加班 , 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 在某互联网大厂担任工程师的王先生告诉红星新闻 , 取消大小周的制度公布后 , 其所在部门只是对加班申请更加严格了 , 但工时仍然不变 , 该干的活还是得干 。
许先生所在部门也曾因加班严重被举报过 。 “举报整改后 , 9小时到时间后强制下班 , 做完多少算多少 , 还算得到改善 。 ”但许先生发现 , 还是有的组仍然到点没做完 , 就不让下班 。 这种恶性加班情况似乎没有得到改善 , 只是换了另一种方式存在 。
1994年出生的王先生已在互联网大厂工作了两年 。 据他了解 , 其公司北京部门是最卷的 , 此外核心业务比非核心卷 , 中国区比非中国区卷 , 有人8点就能走 , 有人凌晨了还在加班 。 王先生告诉红星新闻 , 对他个人而言 , 制度改变后 , “最惨的是工作时间没变 , 而加班费没了 。 ”
文章图片
在高强度的加班、身体出现异样之后 , 审核员许先生选择另谋出路 , “我不得不保命 , 离开大厂 。 ”有寻职网站的报告统计 , 在离职原因排行中 , 因加班压力大而离职的并非主流 , 主动离职原因排名前三的是薪酬、发展空间和企业文化 。
更多的年轻人留在了原地 。 许先生了解到 , 他的同事都还在原公司 。 “据我了解 , 主要是没找到合适的下家 , 尽量不能裸辞 。 而很多单位的福利没法和大厂相比 , 比如食堂三餐免费 , 每个月1500元的房补等 。 ”
“再一个是高强度地加班 , 让大家都很难有时间去面试其他下家 。 时间长了 , 也都慢慢麻木躺平了 。 ”在许先生看来 , 他相信大多数同事只是暂时为了满足相对的物质生活 , 在忍气吞声着 。
“不知道离职后能干什么”的困境 , 也成为大多数从业者留在原地加班的原因 。 建筑设计师张先生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 , 也聊到他面对高强度加班工作依然不转行的原因 , “早几年 , 大多数人通过延长工作时间还能养家 。 此外 , 长时间加班也没时间考虑转行 , 或者积攒转行资源 。 现在行业下行 , 最好的年龄过了 , 转行也不知道做啥 。 更重要的是 , 转行之后 , 之前的付出也就白费了 。 ”
据业内人士介绍 , 从事建筑设计的一般会深耕技术 , “不深耕技术 , 坐不住冷板凳的不少都转行了 。 留下来的这些专业技术工种 , 也很难重新找到出路 , 不知道做啥 。 行业都是普通的高强度加班状态 , 能改行成功的人太少了 , 99%的人只能为了生活坚守 。 剩下的1%可能真的是热爱 。 ”
多数猝死案难认定为工伤
律师:非因公死亡补助基本不超过10万
令许多年轻职场人担忧的是 , 他们不仅要面对很难跳出的高强度工作环境 , 还要时刻担心突发意外后难以被认定工伤的保险困境 。
2021年6月21日 ,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分院护士林燕梅在值班时突发脑溢血死亡 , 留下一名3岁的自闭症孩子 。 因抢救超过48小时 , 无法满足工伤条款 , 不被认定工伤 。 该事件被多家媒体报道和转载后终于迎来转机 。 深圳市社保局在随后表示 , 将展开调查 , 其丈夫也表示正进行工伤认定申请 。
在工伤赔偿法律网创建者、河北厚正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士谦看来 , 这种幸运能被认定为工伤的例子仅仅只是少数 。 张士谦告诉红星新闻 , 近几年他经手的案例中 , 绝大多数员工猝死案例因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不被认定为工伤 。
文章图片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认定标准 ,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 , 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 , 才可以认定为工伤 。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认定标准 ,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 , 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 , 才可以认定为工伤 。 “这种工伤叫视同工伤 , 主要是区别于在安全生产事故中的死亡 。 所以视同工伤的认定也比较苛刻 。 ”张士谦介绍 。
河南豫龙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建认为 , 在家的非工作时间猝死 , 一般来讲与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内容的关联性较小 , 与工伤所要求的“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原因”构成要件不匹配 , 难以认定为工伤 。 在公司的健身房猝死 , 是否构成工伤 , 要看该行为是否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与工作内容相关 。 如果符合上述情形 , 则应被认定为工伤 。 家属可以提出工伤认定的申请 , 若构成工伤 , 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进行赔偿 。
上海恒隆律师事务所著名劳动争议律师蔺栋也告诉红星新闻 , 建筑设计师在家猝死、员工在公司健身房猝死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 , 很难认定为工伤 。 “如果是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 应当认定为工伤 。 如上下班的交通事故或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 , 无论车船均可视同工伤 。 ”
“以往有些案例 , 即使有些猝死确实可能是因为高强度工作 , 但不满足《工伤保险条例》 , 家属甚至打了行政诉讼 , 依然会维持原来的不予工伤的认定 。 ”蔺栋表示 。
张士谦认为 , 员工猝死难认定为工伤的原因之一 , 是法律修订时考虑到猝死与工伤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 “猝死与个人情绪、体质、心理等方方面面都有关系 , 法律是追求公平的 , 员工、公司以及有关部门的立场都需要兼顾的 , 公司甚至可以以100个人加班 , 99个人都没有猝死为由 , 否定猝死与工伤的直接关系 。 ”
接触过许多工伤赔偿案例后 , 张士谦认为 , 对于一些极端情况 , 特殊行业和特殊岗位 , 应当认定为工伤 , 因为立法的价值取向始终是追求一种公平正义 。 张士谦介绍 , 2019年左右 , 最高人民法院会议纪要记录了一种特殊情况 , “在单位发病 , 但因特殊情况或合理原因回家(如拿医保卡拿钱治病等)再就医 , 即没有直接从公司去医院的 , 也应当认定为工伤 。 ”
近两年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认定工伤的典型案例 。 “第一种 , 是因为疫情原因 , 有些特殊行业、特殊岗位的职工会在家完成工作 , 如法官、教师等 , 这种情况下发病也可以被认定为工伤 。 第二种是超过48小时不算特别长的(如49小时) , 或是宣告死亡前出现脑死亡迹象的 , 在病例里有相关记载的 , 也有被认定为工伤的成功例子 。 ”张士谦说 。
付建表示 , 若要认定为工伤 , 需要向当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 同时提交认定申请书 , 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材料 , 医疗诊断证明 。 若构成工伤 , 其家属可以提起诉讼要求进行工伤赔偿 , 法院会依起诉状的申请以及当地的工伤赔偿标准对丧葬费、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赔偿项目进行计算核对赔偿 。
“但如果离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太久 , 如在家睡觉时发病猝死的情形 , 几乎可以确认认定不了工伤 。 ”张士谦介绍 , “如果认定不了工伤 , 最多可以按非因公死亡享受待遇 。 这种待遇补偿较少 , 仅有丧葬费和根据工作年限和养老保险年限的非因公死亡补助 , 基本不会超过10万元 。 此外就是公司的人道主义补偿 , 没有法律约束力 。 ”
张士谦指出 , 早在2004年《工伤保险条例》出台前 , 曾有一个比照工伤进行处理的批复性文件 , 在《工伤保险条例》出台后由于二者有相冲突的地方便没有正式立法 。 批复性文件指出 , 如果高血压或者心脏病患者在猝死前出现连续加班情况 , 可以享受工伤待遇 。 “但认定工伤的圈画多大 , 才算是真正的公平?加班几小时才算是过劳?这是一个未来需要持续探讨的问题 。 ”
(文中李先生、张先生、王先生、许先生均为化名)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蔡晓仪 潘俊文
【领导|熬夜、空转,跳不出加班的年轻人】编辑 郭宇
推荐阅读
- 硬件|西数、铠侠工厂污染损失远超6.5EB 闪存最快4月份就要缺货
- 硬件|蔚来、理想、上汽联手押宝 欣旺达动力电池新项目开工
- 卫星|一箭22星!中国航天打破历史纪录
- 预测|关于AIaaS、元宇宙、云战略、疫苗研发和NFT的一些预测
- 移动|工信部:深入开展APP整治,对移动互联网服务涉及的诸多环节进行全链条、全覆盖监管
- 核心|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揭晓:天问一号、中国空间站等入选
- 中国|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包括中国空间站、天问一号等
- 中国|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天问一号、中国空间站等入选
- 办公|国内网民规模已超10亿,远程交流、线上办公渐成刚需
- NOKIA|诺基亚C21、C21 Plus、C2第二版Android新机发布:电池加大 售价更低